潮汕宅第门匾有故事

潮汕民居的门楼装饰性很强。其中,最能引人注目、最能体现宅主的身份和文化取向的是门楼上方突出的门匾字。在众多门匾字中,以“第”字命名的门匾很多,如“大夫第”、“通奉第”、“郎中第”、“儒林第”、“进士第”、“明经第”、“将军第”、“骑尉第”等。潮汕宅第门匾题字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潮汕宅第门匾有故事



以官衔官职命名。本人或先祖做过官或因善举而被朝廷褒奖,授予各种官衔的,建造宅第时便以其官职来命名,以显示宅主显赫的身份、地位。这类型门匾最多,潮汕各地随处都可见到,如潮州市区甲第巷的“资政第”、“外翰第”(刑部官员的雅称),潮安县龙湖镇龙湖古寨里的“太卿第”、“方伯第”(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绣衣第”(皇帝特派官员称绣衣使者,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侍郎第”,彩塘镇水美村的“少卿第”,揭阳市区的郭子奇故居“太史第”,揭东区港畔村的“大夫第”,澄海城区的“观察第”,莲下镇蔡寮村的“荣禄第”,程洋冈村的“中宪第”、“中书第”,隆都镇前美村的“郎中第”、“通奉第”、“太守第”,云路头村的“冬官第”(明清时六部之一的工部叫冬官)等。


潮汕宅第门匾有故事


以科举称号命名。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为生员(秀才)、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进士(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以科举考试得中称号来命名的宅第,在潮汕各乡村也常可见到,如潮安县金石镇仙三村的明代文状元林大钦故居“状元第”、揭西县棉湖镇的曾习经故居“进士第”、空港经济区登岗镇浦厦村的胡一化故居“解元第”等。


潮汕宅第门匾有故事


以战功战绩命名。这类门匾皆因先祖或本人在战争中屡立显赫战功,威震四方,而得到朝廷或上级嘉封,建造宅第时门匾命名多取含有“军”、“武”等字,如揭阳市区的“昭武第”、“威武第”,惠来县葵潭镇的翁照垣故居“将军第”,南澳县深澳镇的洪名香故居“振威第”、“军门第”等。

以姓氏命名。以姓氏命名的如澄海区隆都镇陇美村的“黄氏家第”。


潮汕宅第门匾有故事


以美好愿望命名。揭阳榕城区新泰兴的“延庆第”,含有福泽绵延之意。

潮汕宅第门匾,虽然只有几个字,却包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一块门匾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记载着一段历史,叙述着一个故事。例如,揭西县棉湖镇的曾习经故居“进士第”,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曾习经中进士后所建的。惠来县葵潭镇的翁照垣故居“将军第”,创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是翁照垣成名后回乡所建的宅第。这些不同朝代,古色古香、庄严凝重的宅第门匾,成为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

潮汕宅第门匾往往融书法、绘画于一体,许多门匾多拜求名家或当地知名人物为之泼墨书写。这些匾额字体千姿百态,或苍劲或俊秀,流韵传神。它们既为宅第增添文化气息,提升知名度,也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欣赏和学习的好去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