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原子彈”夢想:虎頭蛇尾 最終流產

兩朵原子彈爆炸引起的蘑菇雲久久懸停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它們顯示出來的破壞力震驚了整個世界。日本投降一個多月後,一封來自國民政府駐瑞典大使何鳳山的電文,靜靜地躺在了蔣介石的書桌上……

國民黨的“原子彈”夢想:虎頭蛇尾 最終流產

蔣介石一生都沒有放棄過對核武器的研究,到臺灣以後,蔣氏父子先後兩次研製核武器,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隨著不可一世的日本迅速屈服,原子彈的威力第一次展現在世人眼前。美國人一開始時準備和自己的盟國分享這項技術,讓很多國家,包括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都做起了擁有原子彈的美夢,但最終美國人認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越少,美國的力量就越強大,國民黨的原子彈美夢很快就破碎了。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但日本置之不理。一個月以後,兩朵原子彈爆炸引起的蘑菇雲久久懸停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它們顯示出來的破壞力震驚了整個世界。

日本投降一個多月後,一封來自國民政府駐瑞典大使何鳳山的電文,靜靜地躺在了蔣介石的書桌上:“據瑞典新聞社稱:莫斯科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自一九三四年在卡普甲教授督導之下,已完成分離原子之試驗。據蘇聯發言人稱,用蘇聯製造爆炸性原子之方法,製造原子彈,其成本較美國所制者為廉。”蔣介石在這份電報上用紅鉛筆輕輕點上標點句讀,但沒有作任何批示。

李宗仁成為原子彈推手

10天后,一封有關德國人研究原子彈的報告再次擺上了蔣介石的案頭。但這些並沒有讓蔣介石下定決心。真正讓他把原子彈和國民黨聯繫起來的,是李宗仁。

事情起源於1946年1月李宗仁無意中獲得的一份情報。情報稱,侵華戰爭期間,日本陸軍省曾秘密派遣了一支技術隊伍到河北張家口採掘原子放射性原料。日本投降後,這個研發原子彈的小組中,有三十餘人被中共逮捕,其餘未遭逮捕者全都隱姓埋名藏匿在北平。

李宗仁把此情況電告蔣介石,同時建議國民政府也開始對原子彈的研究工作。

蔣介石不放心李宗仁,私下裡派戴笠查這件事。很快,戴笠接連幾份密電,證實了李宗仁的話。戴笠還建議蔣介石爭取日本專家的幫助研製原子彈,並仿照美國的成例成立“顧問委員會”。

這次蔣介石批准了報告。但是經過軍政部長陳誠的核實,認為自抗戰勝利以後,各種有關日本科研人員在中國研製原子彈的訊息,經過一一查證過濾,其結果似乎都是“確有此事,但是查無實據”。

好像沒什麼戲了,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曾國藩的曾外孫俞大維時任兵工署副署長,他與當時的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魏德邁私交很好,有一次魏德邁就直接問俞大維:“你們要不要派人到美國學造原子彈?”俞大維覺得良機不可失,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了蔣介石。

激活秘密計劃

自此,國民政府開始了原子彈研製的暗中籌劃。這一行動是在蔣介石特許下,由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陳誠和兵工署長俞大維負責籌劃的。自1945年秋始,這個籌劃過程主要圍繞派人赴美國學習研製原子彈而展開。

在俞大維的保薦下,蔣介石在重慶召見了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大猷。蔣介石告訴吳大猷,他已下令撥給經費十萬元法幣激活這項秘密計劃,並且指示兵工署挪出一間大禮堂,供作原子彈研究室之用。吳大猷則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發展原子彈,錢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專門人才才能克服研製原子彈的困難。

蔣介石當即向吳大猷承諾,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可以撥用作為獎助人才赴美國深造的經費,人才名單由吳大猷選拔開具。

1945年秋,吳大猷和同為西南聯大教授的化學家曾昭掄、數學家華羅庚共同趕往重慶,和軍政部長陳誠和次長俞大維會面,諮詢籌劃中國原子彈的發展計劃。曾昭掄是曾國藩的嫡曾孫,而俞大維是曾國藩的曾外孫;曾昭掄的夫人俞大綱又是俞大維的妹妹。曾昭掄於192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博士學位。1927年回國後,歷任南京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還是中國化學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俞大維為原子彈計劃,找到曾昭掄是順理成章的事。華羅庚則是由曾昭掄向軍政部推薦的。

這次會面的結果,無論是學界還是政界,都還是認為“有人才有彈”,決定選派一些學物理、化學、數學人員出國,研習觀察近年來各部門科學進展的情形。

出國考察與學習的人選由曾昭掄、華羅庚、吳大猷從西南聯合大學的助教和學生中物色。曾昭掄負責化學的人選,他推薦了唐敖慶和王瑞駪;華羅庚負責數學的人選,他推薦了孫本旺;吳大猷負責物理學的人選,他推薦了朱光亞和李政道。還有一個是已經在美國的徐賢修。

美國人的變卦

1946年8月的上海。汽笛響過,威爾遜總統號緩緩駛離港口。在船舷一側,有幾個人聚在一處,久久凝望著他們來時的方向。這幾個人就是肩負重任赴美的華羅庚、唐敖慶、王瑞駪、孫本旺、朱光亞和李政道一行,此外還有吳大猷夫人阮冠世,曾昭掄和吳大猷則沒有和他們一起走。留學美國的楊振寧早就為他們在國際學舍預訂了房間,做好了接應準備。

他們的遠赴重洋,標誌著中國的原子彈研究計劃正式激活。兩個月以前,國民政府成立了以研製原子彈為核心任務的“原子能研究委員會”,按照計劃,這個委員會和早先成立的“國防科學委員會”密切配合,展開原子彈研發作業。這個特殊的單位始終只在檯面下秘密運作,核心人物包括俞大維、曾昭掄等十一人。

滿懷希望來到美國的一行人,沒有想到碰到了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結果:美國人變卦了,不再願意把原子彈的技術與其他國家分享。

從發現原子核裂變到真正製造出用於實戰的原子彈,美國經歷了艱辛的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原子彈在廣島長崎的爆炸,更讓美國人看到了其在戰後世界新格局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壟斷這一高新技術領域,美國連自己最親密的盟友英國都實行技術封鎖,它更不會在這方面給中國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了。

美國人說話不算話,可東西是人家的,不讓你學你也沒辦法。一腔熱血趕到美國的科學家們不得不另做打算。由於美國已經把原子彈研製列為核心機密,幾位學者經過軍政部允許之後,不得不分散到了美國各大學從事研究和學習。好在他們這時還有國民政府資助,暫不必為生計太多犯愁。

流產的結局

然而,隨著國內局勢的日益緊張,以及遼瀋戰役的開打,國民黨當局的軍費漸呈捉襟見肘之勢。為研製原子彈而派遣的年輕學者,仍在美國繼續深造,當局仍然持續供給經費,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但是,為了節約經費預算,“原子能研究委員會”維持著徒有虛表的空殼子,研製原子彈的組織單位不僅不再擴大,還有逐步縮減的打算。

1947年4月21日,白崇禧呈送了一份《要件演示文稿》給蔣介石,開宗明義建議蔣介石“請設立原子物理研究所”。

這份公文發出後,卻有如石沉大海,完全沒有下文。一個多月後,由蔣介石兼任院長的行政院,終於把這份公文遞送到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的辦公室(無異蔣介石的左手交給蔣介石的右手)。蔣在這份公文上批示:“目前國庫支應浩繁,外匯亦須節用,所請設立原子物理研究所一案,似應緩辦。”

本來計劃大張旗鼓的“原子物理研究所”,最後終因內戰軍費支出過於龐大,蔣介石被迫忍痛割愛,國民黨當局在大陸時期的原子彈研製工作,即如曇花一現。計劃擱置後沒有多久,蔣已敗退臺灣。他二度準備研製原子彈,已是四五年後的事。

國民政府準備建立研究機構、試圖製造原子彈的計劃,最終是流產了。然而,在派任出國學習的人員中,朱光亞成為新中國原子彈研製工程的主要參與者,為中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