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易地扶贫安置点成为搬迁群众幸福新家园

巴马瑶族自活县县城区六能安置区点麻桂明家中,麻桂明一家6口人正开心的吃着晚饭,家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53岁的麻桂明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机会从大石山区搬到城里来,成为城里。

在搬进城区六能安置区点以前,麻桂明一家6口人住在巴马县大石山区东山乡弄刚屯,他和儿子均为慢性病者,孙女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弄刚屯离县城很远,来一趟医院非常不容易,为了养家糊口儿子和儿媳常年在广东打工,一家基本没有机会聚在一起吃饭。

“搬迁到城区六能安置区点后,医院离家很近,我爸和儿女看病非常方便,小区内超市、电子厂、幼儿园等配齐配全,孩子能在城里好的学校读书,政府还给予我家低保兜底。”说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麻桂明的儿子麻勇剑感激不已。在搬进该安置点后,麻勇剑和妻子就在小区一楼的电子厂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远收入,既能获得收入又能照顾父亲和孩子,一家人终于不分开好好地过日子。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巴马县始终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战役,抓住重点,精心组织,精准靶向,扎实、规范、高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如今,巴马县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成为搬迁贫困户宜居的幸福新家园。

据悉,巴马县共建设有六一、六能、巴徐、所略百久、甲篆坡瓢、凤凰新城区等10个安置点,其中,集中安置点8个,分散安置点2个,总投资6.25亿元。目前,巴马全县各安置点贫困户1894户9113人已完成搬迁入住,入住率达100%,每一个安置点,房子楼栋整齐划一,水、电、排污、道路硬化到户等基础设施全部完善。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该县先后出台了一系扶持方案,通过扶贫招聘会、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就业岗位等渠道转移就业增收入,全县转移就业共带动了1872户2771个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稳增收。通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全县3个乡镇4个集中安置点已完成建设204个菌菇大棚,带动了187户搬迁户实现家庭稳定收入。通过以资产、入股分红增加家庭收入,该县易地搬迁地已有85户共394.9万元小额信贷委托巴投集团经营,实现每年不低于8%的分红收入;六一、六能、巴徐安置区和凤凰安置点的商铺和门面进行对外招租,让搬迁户每户可享受每年10%租金分红。通过鼓励自主创业增收入,目前,全县已有75户104人易地搬迁户劳动力通过自主经营杂货铺、瓜果蔬菜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通过策性兜底,该县已对家庭无劳动力及家庭生活困难的22户易地搬迁户实行政策性兜底,确保困难搬迁群众有生活保障。

此外,该县还加强对易地搬迁地后续管理服务。通过完善安置点组织机构,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目前,安置点(六能、六一、巴徐、解困小区)和凤凰新城镇安置点已成立新民社区和东坪村。通过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丰富搬迁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满足搬迁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帮助群众融入当地生活,提高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目前,该县已完成县城六能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的打造。(信息来源:巴马县委宣传部 通讯员:凌吉荣 韦雄英 黄秋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