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易地扶貧安置點成為搬遷群眾幸福新家園

巴馬瑤族自活縣縣城區六能安置區點麻桂明家中,麻桂明一家6口人正開心的吃著晚飯,家裡不時傳出歡聲笑語。53歲的麻桂明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機會從大石山區搬到城裡來,成為城裡。

在搬進城區六能安置區點以前,麻桂明一家6口人住在巴馬縣大石山區東山鄉弄剛屯,他和兒子均為慢性病者,孫女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弄剛屯離縣城很遠,來一趟醫院非常不容易,為了養家餬口兒子和兒媳常年在廣東打工,一家基本沒有機會聚在一起吃飯。

“搬遷到城區六能安置區點後,醫院離家很近,我爸和兒女看病非常方便,小區內超市、電子廠、幼兒園等配齊配全,孩子能在城裡好的學校讀書,政府還給予我家低保兜底。”說到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麻桂明的兒子麻勇劍感激不已。在搬進該安置點後,麻勇劍和妻子就在小區一樓的電子廠上班,一個月有2000多遠收入,既能獲得收入又能照顧父親和孩子,一家人終於不分開好好地過日子。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巴馬縣始終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戰役,抓住重點,精心組織,精準靶向,紮實、規範、高效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如今,巴馬縣各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成為搬遷貧困戶宜居的幸福新家園。

據悉,巴馬縣共建設有六一、六能、巴徐、所略百久、甲篆坡瓢、鳳凰新城區等10個安置點,其中,集中安置點8個,分散安置點2個,總投資6.25億元。目前,巴馬全縣各安置點貧困戶1894戶9113人已完成搬遷入住,入住率達100%,每一個安置點,房子樓棟整齊劃一,水、電、排汙、道路硬化到戶等基礎設施全部完善。

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該縣先後出臺了一系扶持方案,通過扶貧招聘會、公益性崗位、扶貧車間就業崗位等渠道轉移就業增收入,全縣轉移就業共帶動了1872戶2771個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穩增收。通過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全縣3個鄉鎮4個集中安置點已完成建設204個菌菇大棚,帶動了187戶搬遷戶實現家庭穩定收入。通過以資產、入股分紅增加家庭收入,該縣易地搬遷地已有85戶共394.9萬元小額信貸委託巴投集團經營,實現每年不低於8%的分紅收入;六一、六能、巴徐安置區和鳳凰安置點的商鋪和門面進行對外招租,讓搬遷戶每戶可享受每年10%租金分紅。通過鼓勵自主創業增收入,目前,全縣已有75戶104人易地搬遷戶勞動力通過自主經營雜貨鋪、瓜果蔬菜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通過策性兜底,該縣已對家庭無勞動力及家庭生活困難的22戶易地搬遷戶實行政策性兜底,確保困難搬遷群眾有生活保障。

此外,該縣還加強對易地搬遷地後續管理服務。通過完善安置點組織機構,更好地服務搬遷群眾,目前,安置點(六能、六一、巴徐、解困小區)和鳳凰新城鎮安置點已成立新民社區和東坪村。通過打造黨群服務中心,豐富搬遷群眾文化娛樂生活,滿足搬遷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需求,幫助群眾融入當地生活,提高搬遷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目前,該縣已完成縣城六能安置點黨群服務中心的打造。(信息來源:巴馬縣委宣傳部 通訊員:凌吉榮 韋雄英 黃秋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