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比豬肉價高几倍不愁賣,現在“白菜價”卻遭人嫌棄,怪誰?

過去比豬肉價高几倍不愁賣,現在“白菜價”卻遭人嫌棄,怪誰?

關注花之趣,養花不迷路!

物價是影響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物價上漲老百姓消費不起,生活質量就會隨之下降,幸福感自然降低;反之物價下跌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提高,幸福指數自然上升;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現象卻違反了這種規律,比如說它,過去比豬肉價高几倍不愁賣,現在“白菜價”卻遭人嫌棄,它是誰呢?

過去比豬肉價高几倍不愁賣,現在“白菜價”卻遭人嫌棄,怪誰?

不繞彎子了,它就是曾經暢銷海內外的冬棗,一開始被人們譽為“棗王”,其甜度是蘋果、梨子等水果的十幾倍,因為成熟後難以儲存,以前聽棗農們說,摘下來的冬棗7天吃不完就會爛掉,因此很難在市場上大規模的流通,運到外地價格賣到幾十塊錢一斤,消費者仍然搶手購買,比起現在豬肉的價格要高好幾倍,很多種植冬棗的農民發了大財,幾年時間就住上了“小洋樓”。

過去比豬肉價高几倍不愁賣,現在“白菜價”卻遭人嫌棄,怪誰?

冬棗最開始起源於山東沾化地區,曾經沒人發現它的價值,只有個別農家院裡才中幾棵,隨著市場消費者的認可,沾化地區大力發展冬棗產業,現在基本家家戶戶所有的田地都種了冬棗,前幾年很多農民因為種植冬棗都賺翻了,但是近幾年冬棗價格年年下跌,本想消費者會更有購買的慾望,但是現在的“白菜價”冬棗卻遭人嫌棄,為何會這樣呢?

過去比豬肉價高几倍不愁賣,現在“白菜價”卻遭人嫌棄,怪誰?

冬棗火爆的那幾年,很多種植戶不僅賣冬棗,冬棗的苗木市場也非常火爆,一棵樹苗賣到幾十塊,一畝地能產2000多株冬棗樹苗,今年開春育苗,轉過年來就能賣掉,其利潤一點也不比賣冬棗差,甚至要高過幾倍,正是當地農民不懂得保護市場,全國各地都有大規模種植冬棗的產區,導致冬棗產量連年激增,市場供過於求價格自然下跌,這是市場規律,但是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事,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拒絕吃冬棗呢?

過去比豬肉價高几倍不愁賣,現在“白菜價”卻遭人嫌棄,怪誰?

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市場價格一降再降,很多黑心的種植戶為了賣出高價,就用工業甜蜜素來浸泡冬棗,使冬棗更加甘甜自然更容易賣出高價,正是這種違背良心的做法引起了大量的消費者的不滿,冬棗安全問題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當時也有人爆料冬棗種植需要大量使用農藥,“藥丸”之名不脛而走,因此冬棗價格雖降到了白菜價但是銷量卻一年不如一年。

過去比豬肉價高几倍不愁賣,現在“白菜價”卻遭人嫌棄,怪誰?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而有些種植戶不顧他人安危,使用激素和甜蜜素等化工用品損害的冬棗的口碑,也殃及到其它種植冬棗的農民的利益,冬棗市場價格低迷的情況想要改善,就必須嚴把冬棗安全這一關,只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能更長遠的發展,大家覺得冬棗價格降到“白菜價”到底要怪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