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电影再获国际殊荣《贞观盛事》获第15届中美电影节年度十大电影

今年10月7日,作为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剧目,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在上海举行全国首映礼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现场感慨地说道:“精美的戏曲艺术插上电影的翅膀,必将誉满神州,飞向世界。”

从11月3日起,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曹操与杨修》在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主要城市首次以商业放映的方式进入主流影院,日本许多市民闻此消息纷纷购票观看,目前票房火爆,反响热烈。

紧接着当地时间5日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五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颁奖典礼上,《贞观盛事》又突出重围成功跻身年度十大电影,尚长荣更是荣获组委会特别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京剧电影再获国际殊荣《贞观盛事》获第15届中美电影节年度十大电影


图说:《贞观盛事》获第15届中美电影节年度十大电影 新民晚报记者 鲁明 摄

事实证明,随着近年来由上海打造、出品的多部戏剧电影先后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摘得奖项、获得认可,不仅让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在国际舞台绽放魅力,同时也助力了“上海文化”品牌享誉全球。

当地时间5日晚,数百位中美影视界人士齐聚洛杉矶贝弗利山萨班剧院,在这样一个群星荟萃的场合,当颁奖嘉宾宣布组委会将终身成就奖颁给尚长荣时,全场掌声雷动,大家向这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致以崇高敬意。站在舞台中央,尚长荣手握奖杯,再次有感而发:“我深信,优美而精彩的中华戏曲艺术,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影技术的结合,必将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前景。”随后,尚长荣还即兴演唱了京剧《曹操与杨修》选段,赢得现场中外观众的一致喝彩,可谓整晚最精彩的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从在日本的首映礼开始,今年79岁的尚长荣为推广京剧电影、促进文化交流真称得上是亲力亲为。中美电影节颁奖典礼前一天,尚长荣和导演滕俊杰还专门来到洛杉矶当地高校与师生交流。尚长荣不仅耐心地回答提问,讲述自己的艺术生涯,当他用京剧念白的方式朗诵了莎士比亚名作《李尔王》选段时,着实“惊”到了现场师生,以至于他们当中一半以上都“申请”明年暑期来上海京剧院学习,要好好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 实际上,这才是尚长荣来到美国的第二天,时差或许还没有倒过来。而在中美电影节颁奖典礼现场,从台上领奖后,因为自己的座位在中间,为了不打扰到其他人,尚长荣和夫人默默地坐在了后排角落。整晚活动,面对“粉丝”们的合影请求,他也都一一满足。


京剧电影再获国际殊荣《贞观盛事》获第15届中美电影节年度十大电影


图说:尚长荣获终身成就奖 新民晚报记者 鲁明 摄

滕俊杰说,尚长荣自小学戏,从位列“四大名旦”的父亲尚小云处学到的就是“绝不敷衍和糊弄”。生活如此,对待艺术更是如此。滕俊杰向记者回忆道,《贞观盛事》去年拍摄时正值炎夏,有一天在拍摄时,膝盖有伤的尚长荣摔倒在舞台上,正当大家紧张地跑上去查看时,他自己站了起来,说了句:“没事,从小练过童子功。”滕俊杰说,尚长荣在拍摄时仍坚持不用替身演员,以至于大家开玩笑说,拍摄现场最辛苦的是尚老师,最轻松的是他的替身。直到今年9月,尚长荣才到医院做了手术,他说自己还要为即将开拍的京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及《法门寺》做准备。

算上《贞观盛事》,这已经是滕俊杰第4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在美国获奖。从2015年《霸王别姬》在洛杉矶获“金·卢米埃尔奖”,2016年《萧何月下追韩信》摘得中美电影节最佳戏曲电影奖,2018年《曹操与杨修》获得中美电影节年度十大电影奖,到今年再次《贞观盛事》再次跻身年度十大电影,这一步步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实际上正是海外观众对京剧电影的接受和认可。


京剧电影再获国际殊荣《贞观盛事》获第15届中美电影节年度十大电影


图说:《贞观盛事》剧照 官方图

聊起如何拍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滕俊杰坦言,从导演角度来讲,这确实是一道难题。他说,京剧是写意的艺术,电影是写实的艺术,要做到完美融合,就要尽可能在电影的镜头化、性格化、场景化、节奏化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争取在当下戏剧电影的传承和发展中作出新的尝试、新的贡献,希望懂得京剧的观众们能够获得京剧和电影的双重美学享受,而暂时还不太了解京剧的观众们也能通过丰富的、直观的视听感受走近国粹,获得京剧艺术的美感。

滕俊杰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尝试,越发感觉到未来先进科技为影像创作赋予的无限可能。在本届中美电影节上,由他执导的另一部8K全景声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荣获了中美电影节年度最新电影科技奖,这是我国第一部8K全景声电影长片,在超高清影像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比传统影视作品,先进影像作品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不仅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更为先进科技实现产业化落地搭建了沟通、交流、合作的赋能平台。”滕俊杰说,未来已来,科技为先!未来影像技术是有着亿万产业能级风口的国家级战略要地,在这条全新的跑道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是我们内容创意和对最新电影科技前瞻认知、成功结合的产物,更是上海“改革创新再出发”的破冰之作。(新民晚报驻美记者 鲁明 洛杉矶今日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