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電影再獲國際殊榮《貞觀盛事》獲第15屆中美電影節年度十大電影

今年10月7日,作為向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獻禮劇目,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在上海舉行全國首映禮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在現場感慨地說道:“精美的戲曲藝術插上電影的翅膀,必將譽滿神州,飛向世界。”

從11月3日起,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曹操與楊修》在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主要城市首次以商業放映的方式進入主流影院,日本許多市民聞此消息紛紛購票觀看,目前票房火爆,反響熱烈。

緊接著當地時間5日晚,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五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頒獎典禮上,《貞觀盛事》又突出重圍成功躋身年度十大電影,尚長榮更是榮獲組委會特別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京劇電影再獲國際殊榮《貞觀盛事》獲第15屆中美電影節年度十大電影


圖說:《貞觀盛事》獲第15屆中美電影節年度十大電影 新民晚報記者 魯明 攝

事實證明,隨著近年來由上海打造、出品的多部戲劇電影先後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摘得獎項、獲得認可,不僅讓中國傳統的京劇藝術在國際舞臺綻放魅力,同時也助力了“上海文化”品牌享譽全球。

當地時間5日晚,數百位中美影視界人士齊聚洛杉磯貝弗利山薩班劇院,在這樣一個群星薈萃的場合,當頒獎嘉賓宣佈組委會將終身成就獎頒給尚長榮時,全場掌聲雷動,大家向這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致以崇高敬意。站在舞臺中央,尚長榮手握獎盃,再次有感而發:“我深信,優美而精彩的中華戲曲藝術,同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電影技術的結合,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前景。”隨後,尚長榮還即興演唱了京劇《曹操與楊修》選段,贏得現場中外觀眾的一致喝彩,可謂整晚最精彩的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從在日本的首映禮開始,今年79歲的尚長榮為推廣京劇電影、促進文化交流真稱得上是親力親為。中美電影節頒獎典禮前一天,尚長榮和導演滕俊傑還專門來到洛杉磯當地高校與師生交流。尚長榮不僅耐心地回答提問,講述自己的藝術生涯,當他用京劇唸白的方式朗誦了莎士比亞名作《李爾王》選段時,著實“驚”到了現場師生,以至於他們當中一半以上都“申請”明年暑期來上海京劇院學習,要好好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文化。 實際上,這才是尚長榮來到美國的第二天,時差或許還沒有倒過來。而在中美電影節頒獎典禮現場,從臺上領獎後,因為自己的座位在中間,為了不打擾到其他人,尚長榮和夫人默默地坐在了後排角落。整晚活動,面對“粉絲”們的合影請求,他也都一一滿足。


京劇電影再獲國際殊榮《貞觀盛事》獲第15屆中美電影節年度十大電影


圖說:尚長榮獲終身成就獎 新民晚報記者 魯明 攝

滕俊傑說,尚長榮自小學戲,從位列“四大名旦”的父親尚小云處學到的就是“絕不敷衍和糊弄”。生活如此,對待藝術更是如此。滕俊傑向記者回憶道,《貞觀盛事》去年拍攝時正值炎夏,有一天在拍攝時,膝蓋有傷的尚長榮摔倒在舞臺上,正當大家緊張地跑上去查看時,他自己站了起來,說了句:“沒事,從小練過童子功。”滕俊傑說,尚長榮在拍攝時仍堅持不用替身演員,以至於大家開玩笑說,拍攝現場最辛苦的是尚老師,最輕鬆的是他的替身。直到今年9月,尚長榮才到醫院做了手術,他說自己還要為即將開拍的京劇電影《群英會·借東風》及《法門寺》做準備。

算上《貞觀盛事》,這已經是滕俊傑第4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在美國獲獎。從2015年《霸王別姬》在洛杉磯獲“金·盧米埃爾獎”,2016年《蕭何月下追韓信》摘得中美電影節最佳戲曲電影獎,2018年《曹操與楊修》獲得中美電影節年度十大電影獎,到今年再次《貞觀盛事》再次躋身年度十大電影,這一步步取得的進步和成績,實際上正是海外觀眾對京劇電影的接受和認可。


京劇電影再獲國際殊榮《貞觀盛事》獲第15屆中美電影節年度十大電影


圖說:《貞觀盛事》劇照 官方圖

聊起如何拍攝3D全景聲京劇電影,滕俊傑坦言,從導演角度來講,這確實是一道難題。他說,京劇是寫意的藝術,電影是寫實的藝術,要做到完美融合,就要儘可能在電影的鏡頭化、性格化、場景化、節奏化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爭取在當下戲劇電影的傳承和發展中作出新的嘗試、新的貢獻,希望懂得京劇的觀眾們能夠獲得京劇和電影的雙重美學享受,而暫時還不太瞭解京劇的觀眾們也能通過豐富的、直觀的視聽感受走近國粹,獲得京劇藝術的美感。

滕俊傑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嘗試,越發感覺到未來先進科技為影像創作賦予的無限可能。在本屆中美電影節上,由他執導的另一部8K全景聲歌劇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就榮獲了中美電影節年度最新電影科技獎,這是我國第一部8K全景聲電影長片,在超高清影像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

“相比傳統影視作品,先進影像作品將科技與藝術完美融合,不僅為市場帶來了新的契機,更為先進科技實現產業化落地搭建了溝通、交流、合作的賦能平臺。”滕俊傑說,未來已來,科技為先!未來影像技術是有著億萬產業能級風口的國家級戰略要地,在這條全新的跑道上,《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就是我們內容創意和對最新電影科技前瞻認知、成功結合的產物,更是上海“改革創新再出發”的破冰之作。(新民晚報駐美記者 魯明 洛杉磯今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