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移民,“頂級流量”背後的飯圈女孩

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區的新身份,深圳再一次火了。

當然,因為對岸當前所經歷的混亂,深圳作為“好孩子”的代表,自然更顯得對比鮮明。

不知從什麼時候,人們耳熟能詳的一線城市名單“北上廣”變成了“北上廣深”,而又漸漸變成了“北上深”,暫且不論廣州的沒落,我們今來談談深圳的崛起,這個頂級流量背後的飯圈女孩——移民。

深圳原是廣東省寶安縣一個緊鄰香港的小鎮,也是寶安縣縣治所在地,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1980年8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深圳經濟特區,從此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也開始一個長達近四十年的經濟增長奇蹟。

特區身份當然能解釋一部分的原因,但是這顯然不是故事的全部。看看現在的廈門、珠海,算是差強人意,而汕頭,誰還記得汕頭也曾經是最早開放的特區之一呢?

地理位置緊挨香港,最早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開放窗口?聽上去有道理,但是如今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早已經遠遠把深圳甩在後面。這裡聚集了包括華為、中興、大疆、比亞迪、騰訊等等一大批代表中國技術前沿的新興公司。

當人們談起一線城市時,最明顯的指標就是GDP和人口規模。今年2月3日,深圳統計局官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為24221.98億元人民幣,位居亞洲前五,超越了香港。

至於人口規模,我們先來看兩張圖表,這兩張圖表展示了深圳這些年來人口規模的增長軌跡。

圖一 :深圳常住人口的情況(單位:萬人)

深圳移民,“頂級流量”背後的飯圈女孩


圖二 深圳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增長情況(單位:萬人)

深圳移民,“頂級流量”背後的飯圈女孩

可以看到,深圳人口增長有兩個重要時期。第一個人口增長高峰出現在1984年前後,這是深圳特區從無到有創建的過程;第二個人口增長高峰期在1992年前後,鄧小平南巡講話奠定了深圳改革開放先鋒的地位。

一個小小的漁村,在建立特區時人口不足三萬,到現在突破兩千萬,靠的就是移民。在英國,見面打破尷尬氣氛的最常用話題是天氣,而在深圳,這句話是“你是哪裡人”。不用擔心你的粵語不夠好,在深圳普通話才是官方語言。

全國各地的移民共同塑造了深圳獨有的移民城市氣質。“深圳不排外,沒有鄙視鏈,大家都很平等……”翻翻知乎上“為什麼年輕人喜歡去深圳工作”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這樣的評論比比皆是。

這從側面反應了這個城市的底色:移民文化。提起移民文化,我們往往想到美國。兩百多年來,世界各國移民源源不斷湧入,為美國提供了高質量的勞動力,更形成了以“美國夢”為代表的兼容幷包、鼓勵創新的移民文化。

在中國一線城市中,深圳的氣質與美國最為接近。而移民也確實是過去四十年其騰飛的根基。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葛劍雄在自選集《我們應有的反思》中曾經提過,“都市離不開移民,無論是在其形成之初,還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一旦移民斷絕,甚至出現人口大量外遷,富有該都市特色的文化亦隨之而停滯,而衰落,以至最終消亡,古今都市概莫能外。”

移民文化對經濟增長最大的影響是它提供了經濟增長的根本驅動力:人口紅利、創新和法制環境。“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頗具親和力的城市口號,讓無數年輕人懷著夢想來這裡掘金。根據百度地圖發佈的《2017年Q4&年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2017年人口吸引力指數排名,深圳繼續保持第一的領先位置。

源源不斷的年輕勞動力湧入,使得深圳的人口結構保持年輕化,總撫養係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當然這是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深圳非戶籍人口占比較高,但總體上來說,深圳還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當一些城市因為“未富先老”而背上老齡化社會包袱時,深圳還在奮力奔跑。

當然,人口結構年輕的城市和國家也很多,後者比如印度。所以移民貢獻的不僅僅是年輕勞動力,更是一種鼓勵創新的氛圍。“先是中興,後是華為,再是大疆,美國發起了一場與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辦社區之間的貿易戰。”這句話雖然是調侃,但是卻凸顯深圳在中國科技創新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移民本身就是一些不安於現狀的人,他們離開家鄉來到新的城市,目的就是要改變自己的人生。他們身上天然具有非常強烈的冒險精神,這是原住民所不具備的。

其次,移民本身都非常年輕,不怕失敗,創業的機會成本低,創業失敗也不怕丟臉。再者,新移民在新的城市都能夠互相包容,同時多元文化的互相溝通、碰撞、融合能夠使大家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激發鬥志。這都是創新者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質。

當然移民本身具有的上述素質對於建立一種全新的符合市場經濟精神的社會秩序尤為重要。在這裡,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先來後到和倚老賣老的層級概念,唯一的評價標準是市場的認可。

市場經濟的基石之一就是契約精神,即對法律的尊重。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鄉土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這種情懷根植於中國人的基因中,不說文學作品中的種種描述,單看中國人民有多愛種菜就能略知一二。

鄉土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情社會,在這裡潛規則比法律和契約精神更重要。所以當那些年輕人在因為高房價而逃離北上廣深,回到自己的故土,才發現早已格格不入。最主要還是在精神層面上,被市場經濟灌輸的公平競爭、契約精神等等心靈雞湯在十八線小城市裡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前不堪一擊。

當然,也會有人說,東北很多城市也曾是移民城市,但是近些年關於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言論卻甚囂塵上,再多歡樂的快手老鐵都無法掩蓋東北三省的沒落,其背後原因被自媒體和學術圈解析了無數遍。無非是體制落後、市場意識淡薄、人情社會、產業結構落後甚至地理環境等等。但小編想說的是,東北移民的人口結構也有一定的影響。

當年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闖關東》讓不少人瞭解了山東人的北上冒險之旅。雖然東北不少新興都市都是以移民為主,但是絕大多數以山東為主,而且是以農民和貧民為主。移民來源結構的單一,決定了無法形成富有活力的都市文化。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這兩年與東北一起成為難兄難弟的正是山東,且不說山東被“黑”的體無完膚,就連一向好面子的山東政府官員們都開始反思,深感“與南方的差距太大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東人來說,小編不得不承認,隨遇而安的儒家文化根植於這片土地,所以那些移民東北的山東人實屬迫不得已的求生本能,本質上來說屬於生存型的移民,他們滿足於獲得生存機會,隨遇而安,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缺乏自覺的文化傳播意識。(請山東老鄉不要黑我)

與東北不同,深圳移民非常多元。早期最大源頭來自廣東省,其次是臨近廣東的省份:湖南、江西、福建、廣西;然後就是四川(包括重慶)、湖北;以及來自北京、上海、江蘇的商界人物及技術骨幹,是早期深圳的主要人口構成。

隨著深圳的不斷髮展,移民的來源就更加廣泛。港澳臺地區、浙江、安徽、雲南、貴州,以及全國其它省份,甚至包括東南亞、歐美等地的移民。

來看看深圳幾家本土地區掌門人的籍貫:華為任正非祖籍浙江,出生於貴州;大疆創始人王滔是浙江人;順豐王衛出生於上海,後移居香港;騰訊馬化騰海南人;平安馬明哲是吉林人……

另外,除了多元化,移民所起到的作用還取決於其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那些擁有政治權力、社會地位或經濟實力的移民,儘管數量不多,但也能對遷入地的都市文化發揮特殊作用,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民國時期的天津就是一個例子,北洋政府期間王公貴族、商人、學者、藝術家、海外殖民者等等湧入,和平區五大道那些歷史保護文物仍然記載了這一段歷史,這些上流階層的移民本身有強烈的文化優越感,居住又相對集中,對於本地土著來說形成強烈的示範效應。

上世紀三十年代是天津的鼎盛時期,天津曾是中國第二大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1937年,天津的貿易額已經佔全國貿易額的三分之一。20世紀40年代,解放北路金融街上設有49家國內外銀行,其中12家國內銀行的總行設在天津。有270多家國內外保險機構,還有功能完備的證券交易所。當時有“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說法,天津解放北路被譽為東方華爾街,可見天津在當時金融市場中的地位。

最近幾年來,以準一線和二線城市為代表,全國各地掀起了搶人大戰。最新放大招的是武漢開發區,根據其發佈的招才留才新政,高端人才父母每人每年2萬元補貼,連高端人才的爹媽都給照顧的妥妥帖帖的,為了搶人才可以說是很拼了。

人才爭奪的背後,本質上是期待能夠通過一個高素質移民群體的建立,來推動當地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這個解決問題的初衷非常好,但是不是誰都能成為第二個深圳,當保守強勢的本土文化,讓外來移民無法產生足夠的歸屬感,人才引進恐怕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新金融記者:盛長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