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大学遇冷,主要是非师范专业太多,更何况还有冷门专业

师范类高校是国内大学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曾经师范院校垂直度还是很高的,开设专业基本上都是围绕中小学开设的课程来展开,但是随着大学扩招及合并的流行,一些师范大学便走向了综合化的扩张之路,甚至一些师范院校直接摘掉了“师范”的帽子,比如

西南师大与西南农大合并组建西南大学(如今是综合大学,这也是为什么常见的师范大学排行榜看不到西南大学的原因),锦州师范学院改名渤海大学,烟台师范学院更名鲁东大学,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组建陕西理工大学等。不过如今教育部强行摁住了这一股师范农林院校更名的势头,虽然更名受阻,但是专业逐渐走向综合化大学的进程并没有停止。

师范类大学遇冷,主要是非师范专业太多,更何况还有冷门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

在高考招生之中,除了教育部直属的六大师范高校以及南京师大、湖南师大、华南师大等211高校和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拥有地理位置优势的院校之外,绝大多数地方性师范院校面临着年年征集志愿的尴尬。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太多了,甚至有师范大学开设财经类、酒店管理、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等专业,连最流行的“中外合办专业”也都纳入了招生体系之中。一些著名理工科院校的生化环材都没人愿意报考,更何况是师范院校。

师范类大学遇冷,主要是非师范专业太多,更何况还有冷门专业

江西师范大学

当然,最火爆的公费师范生报考热度还是很高的,现在国内著名的几大师范院校除了提前批次的公费师范之外,在一本批次也设置了对应的大类招生(含自费师范)以满足某些优质生源的需求。由于公费师范生有着一定的限制条件,所以如今自费师范生的热度又逐渐升了上来。至于谁更具有优势,难以判断还得看自己的就业目标。

师范类大学遇冷,主要是非师范专业太多,更何况还有冷门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

不过,即使是名校,非师范专业的日子也都不好过。以某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为例,在招生专业之中除了传统的数理化史地政这些专业之外,光是非师范的冷门专业就有材料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等。而这些专业的招生基本上都靠调剂,但是大家又都不甘心去一所师范大学就读一个非师范专业,还是冷门的非师范专业。在某省的文科一本征集高校之中,光是地方性的师范大学就占了1/4,看到其专业就觉得一点都不冤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风景园林、物联网工程、社会工作等,很难理解一个师范大学开设专业就单单是为了综合化吗?

师范类大学遇冷,主要是非师范专业太多,更何况还有冷门专业

云南师范大学

我们知道,一所高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专业设置多了摊子铺的大了,自然平均下来每个专业的资源就更为短缺了。综合化也许没错,但是至少围绕自己的师范性质来进行,脱离了自身优势你拿什么和别人去竞争。这就好比国内的一些理工科院校,由于没有合并到强势的医学院又没有建设自己的医学院,只能是基于生命科学或者生物技术等开展一些医工结合的可行性探索。

师范类大学遇冷,主要是非师范专业太多,更何况还有冷门专业

某师范大学女生

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尤其是冷门还学科实力不济的专业终将遭到淘汰。要是为了长远发展,师范大学就应该及早砍掉这些拖后腿专业,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优势学科上面,这才是正道。比如国内一些体量极小的院校,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虽然综合的排名并不算高,但是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都是居高不下,说到底还是专业设置上的原因。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从师范大学出来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非师范专业,这就有点与自己的定位有点不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