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陪你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说起汪老,他可以说是灵遥知道的人里,最懂生活的老头了。他笔下的花鸟虫鱼、柴米油盐、山水风景、亲人朋友,无不可爱,无不有趣。

尤其是他那本的《五味》,里面一篇写咸鸭蛋的文章,刻画地那叫一个「入木三分」,让灵遥我隔着屏幕,都能流出来口水来,可愧是吃货界最懂文字的人。

不过,今天呀,我们不讲「吃」,我们来聊聊汪曾祺的母校 —— 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这是一所只存在了短短的八年零八个月的真·牛校,共招收8000余人,共有2000名学子从这所学校里毕业,其中包括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和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像是我们大家熟知的杨振宁、李政道、吴晗、郭永怀、邓稼先等各行各业响彻世界的名人皆出自于这所学校。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联大校友杨振宁、李政道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典礼上

那么,这所学校究竟为什么会这么牛?翻开这本汪曾祺的《我在西南联大的岁月》,相信你也将从中找到答案。

01.

西南联大的诞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一所在侵华日军的战火中诞生出来的大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平津沦陷。南开大学直接被日军的炮火炸为废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不得不相继停止办学。

于是,三所大学决定合并南迁于1938年4月,在昆明湖成立,简称「西南联大」,由三校校长联合主持校务工作,其中以最年轻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为主导。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岑

这所学校一成立后,便吸引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子前来报考。

他们中的一部分同学组成了「西南旅行团」,由北平出发,走向大西南,一路上夜宿晓行,埋锅做饭,过的完全是「军旅」生活

他们穿着短衣、打绑腿、布条编的草鞋,背负着薄薄的一卷行李,行李上则横放着一把红油纸伞,徒步而行,在闻一多等老师的带领,和官兵的护送下,走了近3500里地,来到了边陲之地云南昆明。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图 | 联大学子在路途中,像不像红军在长征?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图 | 联大学子抵达昆明

另一部分同学则由天津或上海搭乘轮船,经由香港,到越南海防,然后做滇越铁路火车,由老街入境,至昆明。

这一路虽然没有陆路考验脚力,却极其容易染上恶性疟疾,像是汪老便在刚抵达昆明时便发了病,烧到了40度,直接住进了医院,打了一针「强心剂」,可谓是「拿命在读书」。

不过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出院后,汪老脱颖而出,以第一志愿「西南联大文学系」的身份被录取,成了沈从文的学生。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02.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在大师

前面已经说过了,西南联大由三校校长联合主持教务工作,以最年轻的梅贻琦校长为主导。因为,梅贻琦是清华大学的校长,整个联大的办学理念和氛围,也贯彻了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第一点,叫做「所有的基础通识课,都必须由大师亲自来上」。

于是,史上最强教师阵容诞生了 ——

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华罗庚、朱光潜、费孝通、钱钟书、钱穆、金岳霖、陈岱孙……等大师级的人物,纷纷走上讲台,给学生们讲课,一人讲两个星期。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来来来,找找你的偶像!

第二点,则叫做「给老师充分的自由」。

和战时的其他大学相比,西南联大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由,老师怎么教,用什么教材,用什么方式讲,都是自由的。

沈从文先生在联大期间,便开设了三门课,各体文写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其中,「各体文写作」是文学系必修课,其它是选修课。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一有时间,便读书写作的沈老

他在上课时,有时会出题目,来让考查学生对身边小事、小物的观察力,有的题目很稀松平常,如,「我的小庭院有什么」,要求学生们写景物和人事,有的题目则需要你开开脑洞,如,「这一屋子的空气」;

但是,在大部分的时候,他则是不出题目,任由学生自由选择,你想写什么写什么。

不过,大师就是大师,即便不指定主题,也能够一眼看出你创作中的问题,然后在你的文章后面写出比你文章还要长的评语,再推荐给你几本文集,让你自己去琢磨。

比如,有一次,汪老写了一篇描写一家店铺在上灯前各色各样人物的活动,完全没有故事的小说,沈从文便带了一篇自己写的《腐烂》给汪曾琪,让他从别人的文章里学习好的写作手法,可见他那彪悍的阅读量。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另外,沈从文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的,与闻一多的目光炯炯有神,富有表情,语言节奏性很强,和朱自清的上课带着卡片,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扎扎实实,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课,基本上都是结合学生文章里的问题,来谈自己在写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用汪曾祺的话来说,就是,虽然很难懂,主要是思维发散,有湖南口音,但是只要听懂了一句,便能够受用终生。

比如,擅长用细致的笔法刻画食物五感的汪曾祺,便是把沈从文的一句「要贴到人物写」这句教导,用到了极致。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做各种深浅不同的理解,如,作者在写人物时不能用俯视或是旁观的态度,而要亲近人物。

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心要和人物贴得很紧,和人物一同哀乐,一同「感觉」周围的一切。(沈从文也是一个很喜欢「感觉」的人,老是要学生训练自己的感觉,和叶圣陶要是很志同道合。)

同时,你在写景、叙事时也不能够和人物游离,要用人物的眼睛去看,用人物的耳朵去听,用人物的鼻子来闻,与人物的个性相协调

这样,读者便能够在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人物,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风格了。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于是,读《边城》的时候,你也会发现,沈从文先生自己写的对话,便是些平平常常,真真切切的话,而并非那些看似华丽,却让读者总觉得哪里很怪的漂亮话。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去过凤凰古镇,你才会发现,《边城》故事虽然是虚构的, 但是里面的景绝对是真实的

可见,

正是因为有了像沈从文这样,不仅热爱学术,而且懂得如何去教授学生的大神老师们,和如汪曾祺一样的天赋过人,勤学苦读的学子,才有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03.

刚毅坚卓,一心向学

前些日子,一所高校开除了40位学生学籍的报道,在网上被「疯转」,连《人民日报》也发出指示,希望高校学生们重视学业,潜心向学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读到这样的消息后,灵遥不禁替他们感到惋惜,十年寒窗苦读,这一脚才刚踏进了高等学府,却因为缺乏自制力,被学校清退,未来岌岌可危。

然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联大,却是另一番光景。

三所学校刚刚迁到昆明的时候,都没什么家底儿,很多处都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己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好在,这里原是一片坟地,坟主的后代大多已经搬到了别处,因此在征用土地时,也没有引起多大的麻烦。

在这里,有一座校门,极其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门楣上横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八个大字。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进门口,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土路,每逢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淹没脚背,常常有学生在此滑倒。

在土路的西边,是学生宿舍。土墙、草顶,两头各有一个门,窗户是在墙上里流出的方洞,直插上几根带皮的树棍,空气倒是很流通。

至于宿舍,则是一个大统间,两边靠墙,和墙垂直,各自排了十张双层木床,一床睡2人,一个宿舍里睡40个人。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桌椅同样也是没有的,因为没钱,于是很多学生便会去找当地居民买肥皂箱,上面一个,中间糊一层纸,是书桌,下面两层则放书和衣物,这样便有了书橱和衣柜。

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少后来院士们的作业和论文,都是在肥皂箱上完成的。

宿舍往北看,是一个大大的图书馆,也是学校的瓦砾建筑,每天一早学生便会在外面等着,一开门便进去占座,抢书,到了晚上10点,灯还亮着,和现在的大学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大图书馆的东面,则是教室,是土墙,铁皮顶,铁皮上涂了一层绿色的漆,椅子则是特制的,右手边有一块羽毛拍大小的木板,可以在上面放书记笔记。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当然了,椅子因为数量有限,也是可以随意搬动的,比如,在吴宓先生上《红楼梦研究课》的时候,便有女学生起身去别的教室里搬椅子,等落座后再继续上课。

而,学生食堂这件事,你就别做美梦了。

学生吃的是红糙米,因为里面常常会吃出耗子屎、沙粒……等玩意儿,因此也被学生们戏称为「八宝饭」。菜的话则是煮芸豆,有时夹得慢了,还抢不到。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但,偏偏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生们除了一心向学,还发明了许多自娱自乐的法子。


一个,是「跑警报」。

在刚搬迁到昆明的前两年,三天两头就有警报,有时甚至一天好几次。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于是,没有办法,警报一来,老师和学生们便只有往郊区避难,但是,

「逃」和「躲」这两个字儿难免太消极和狼狈,于是,便发明了「跑」这个最从容和风度的词。

虽说是漫山遍野跑警报,但是联大师生也有各自的去处,大多是找个坟头、土坑,往边上一靠,顺手拿起本书翻翻看。

另外,有个叫马尾松林的地方,也是跑警报的好去处,除了离学校近,有片碧绿的马尾松,可以躺在树下看会儿天,读会儿书不说,还可以买到当地小贩做的各种零食,如,丁丁糖、炒松子,完全不输给「赶集」。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正是这种灾难来临时,依旧淡定自若,满不在乎的心态,才让这群联大师生,苦中作乐,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文人们的风骨。

二一个,是「泡茶馆」。

与跑警报相比,泡茶馆这三个字听起来,明显就闲适了许多。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再加上学校边上有好几家茶馆,云南滇红又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名茶,于是,自大二那年,汪曾祺便迷上了泡茶馆。

一大早,他便和两个同学一起坐在茶馆靠窗的桌子上,各自看着各自的书,一坐就是一上午,和现在的「泡星巴克」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是在这所茶馆里,汪曾祺听到了小贩走卒们的言谈,接触到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先后写出了许许多多篇文章。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因此,想要了解「联大」,便不能不去了解学校周围的那些茶馆。

三一个,是「逛书店」。

说起联大的学子,没一个不喜欢逛书店,因为,学校图书馆里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子们的求知欲。

不过,在联大,逛书店除了是去查阅知识,还有一个作用,便是去卖书。

在昆明的旧书街上,街头路往西,有几家旧书店,老板和伙计都不太内行,只要有人卖书,看着稍微整齐一点儿的,古今中外、文法理工,不仅都要,而且价格不低,尤其是工具书,拿去便付钱。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于是,联大有不少学子,便靠着卖书来解决自己的午饭问题。

比如,有一个同学在发现《辞源》的收购价比原价还高了不少时,便去到了拐角的商务印书馆连着买了好几本,干起了倒卖生意。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没办法呀,

在校长夫人都要去街上摆摊卖糕饼,法语系教授夫人卖泳衣,中文系教授帮人写寿词、墓志铭、刻章,化学系教授自己做墨水、肥皂,「中国物理学之父」养猪贴补家用的年代,

也真是为难这些个在学校里有着独院居住的教授们了。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刻章中的闻一多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今年,是西南联大成立的81年。

灵遥曾经读到过一段话,大意是,想要毁掉一个国家,最快的方法便是毁掉这个国家的人才和文化,让它永无翻身之日。


但是,也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百无一用」的书生们,跨越了半个中国,在边陲之地云南,一边躲避着日军的轰炸,一边忍受着艰难的条件,撑起了整个民族的明天,留给了子孙后代一个璀璨夺目的新中国。

汪曾祺深情回望7年联大时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牛校和大师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联大虽然已经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那些在振聋发聩的大师们也已经相继离开了人世,但是,知识分子与人性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我们。

好样的!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