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校长对绩效工资分配,解决学校矛盾理解透彻。

绩效工资考核,本意是打破传统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管理顽疾,体现多劳多得,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

那么绩效工资是否真的起到这种作用呢?似乎效果并不大。主要是管理中层与教师的矛盾无法解决,其实,这里真正为难的是公平公正的校长

这校长对绩效工资分配,解决学校矛盾理解透彻。

教师认为,我上满了课程(每周12节),中层根据文件有6节、8节的,都是满工作量。

但教师以为,我上的课多,我就该拿的多。他们没有去算中层所做的其他工作。

其实,这里校长最难。按老师说的,那么中层没人做,都愿意去上课了,校长成“光杆司令”,啥工作都别干了。

行政认为,少了那么几节课,其实中层的工作量远超12节的老师,既然绩效工资以工作量为主,那大家都干脆上课了。

中层如果没人愿意做,学校就也不用任何考核了,毕竟校长一个光杆司令,想到也做不到。

这校长对绩效工资分配,解决学校矛盾理解透彻。

比较之下,其实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教师只上课,标准是工作量,行政呢?除了上课,还有行政工作,标准是什么呢

可以说,行政与老师是分工不同,岗位其实都重要。

曾在一所学校,总务主任不做事,啥都不管,老师今天白板坏了,明天投影仪坏了,电脑坏了……

无人理彩,校长一个人面对这经常会发生的问题,实在是无能为力,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学校乱成一团。

可见,总务主任的工作重要吗?他保障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从工作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老师,他的绩效低于老师,会认真干吗?

总有人会说,那就去上课,给别人干,可以告诉你,这是最不负责任的说法。作为老师,上课还真可以,但能认真地做总务这些锁碎事的,及时给老师后勤保障的人还真不多。

其他中层岗位都一样,如果中层没人愿意干了,学校管理必然滑坡。想要教育教学质量,绝对不可能。

这校长对绩效工资分配,解决学校矛盾理解透彻。

在绩效分配上,其实最难的是有公心的校长。偏向老师,中层没人干;偏向中层,老师不满意

对一所学校来说,这两方面同样重要,少了一个,都运转失灵。

但是,各个岗位却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方法,毕竟岗位不同,工作是无法比拟的,强行以任何一种标准,都必然造成另一个群体的利益受损。

其结果便是导致学校工作运转失灵。校长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往往就造成了老实人吃亏。

这是推行绩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个人观点,你的理解也可以说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