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一提国外的某些文明,就会有人说是崇洋,到底是什么心态?

自然神力源567


忍不住也来回答一下。

我也讨厌盲目的崇洋媚外。

然而,请大家深思一下,盲目的崇洋媚外,是否比盲目自大,更有进步意义。


早晨——七色光


中国王朝最多300年,都是一个皇帝掀翻另一个皇帝,皇帝更替引发战乱,人口减少经济倒退,几千年一直在原地打圈。西方民主的官是民选,官也是临时的,选上就是官,下去就是民,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战乱,唯一的例外就是希特勒,但从概率上来说还是很低。


倚竹听雨456


崇洋向来就是贬义词,常与媚外联在一起用。被戴上崇洋媚外的帽子,那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曾经的时代,知识分子专家教授戴这个帽子的多。我想这个词应该是近代封建王朝的保守派发明的。因为自汉唐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交流畅通,从不拒绝外来文化与商品,没有这一说。只有满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大部分人极力排外,闭关锁国。尤其是被八国联军和日本人打败之后,更是排外仇洋。但凡称道学习西方的,便扣上这顶帽子。当然,确实也有人,在皇上面前是奴才,在洋人面前依然是奴才,是真正的崇洋媚外。而有识之士则不然。他们清楚的看到了世界的潮流,看到了西方先进思想先进科技给国家带来的繁荣与强盛。所以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逐渐走出去买进来请进来,引进了很多西方的东西。首先就是思想。没有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思想,就没有满清的终结,中华民国的诞生。没有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可以说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乃至今天中央决定的坚持开放政策的整个历史,都是一个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科技的历史。好的东西不该崇拜吗?比如马克思主义?对友善的外国人不应该以礼相待吗?究竟该怎么区别崇洋媚外?就是因为买了苹果手机进口车?说了外国怎么怎么好或者跟外国人结了婚?…从国家层面,中国已经步入强盛的大国地位,不存在崇洋媚外吧,那么从民众个人来讲,在不危害国家防碍他人前提下,他有喜欢什么崇拜什么的自由吧。所以我觉得不要轻易用崇洋媚外这个词。因为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这么说人,反而显得自己狭隘无知。


船到桥头自然直65891806


什么心态?慈禧老佛爷的心态呗!!。自以为是。夜狼(朗)自大。还老想着,中国乃天下之中,天下为中,需老外些,八方来拜,天天来拜。他们彻底忘记了,老外七国八国相约,名曰联军,举着热兵器(老火药枪),干将进来,有国人,大声喊着,刀枪不入,迎将上去。结果如何,不用再说。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同时,也应清楚,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印度。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科技,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它山之石,可以功玉。孤方自偿,只会走向未路穷途。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放眼世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户9067524622729


提“国外的某些文明”。前提是,用什么心态、什么眼光、什么见解提的,提出的目的是什么,这很重要。为了贬损自我、为用他国的意识形态颠覆自我精神文明、为了发泄不满而无厘头的提国外的“某些文明”,这很可耻!所谓“崇洋”,是一叶障目的否定自己成绩与尊严,阿谀奉承式的亳无注重事实逻辑的吹捧那些连自己都不甚理解的“国外某些文明”。这种行为、言论,自然会受到抨击。


只是居民


一个堂堂中国人,华夏5000年文明古国,不是说不能过西方节日,或者西方文化,但是要明白一点学习可以,了解西方文明也可以没问题,但是别把这些东西刻在你骨子里。因为你是中国人你身体里流着华夏的血,有的人每年什么圣诞节你知道什么是圣诞节吗?你又知道圣诞节的意义吗?知道圣诞节来历吗?更是有的人在国外带了几天,就有一种看不起中国人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动不动就冒出句中文夹着英文单词,其实了一句英文不会说。我想说不尴尬吗?真心话中国人怎么了,经济越是发展,生活越好,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自信却没有了。当今我们中国真的太欠缺民族自豪感了,直接一点自信心哪去了,当年抗日战争贫困潦倒。民族自信心却从未抹去。我们再来看看日本,日本非常认可中国对日本历史的影响,而韩国了是在想方设法抹去中国对韩国历史影响,甚至不惜抛弃国家历史文明。日本为什么能在二战过后,几十年强大到世界发达国家,就是因为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民族自豪感,自信感。这一点我们必须得认。好了,不说了,说多了心累。最后一句话“西方并不是你想象的西方,而中国并不是你想象的中国”


啊凯


爱国其实很简单,就是遵纪守法,诚信友爱,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大凡超脱这些,以爱国为旗帜,打击别人,损害他人利益,又或者披着爱国外衣,实则封建保守,盲目自大的,都只不过是清一色的无赖蠢货罢了。


酷鱼750


没人逼迫着去接受外来文化,都是大家自然而然的接受。崇洋媚外有点扣帽子。外部文化的先进性,自由性,娱乐性,是我们主动接受的原因!

就像我们各种抗日神剧,各种贬低日本,民间大的趋势是喜欢日本文化的,动漫,产品,旅游,移民,都大幅增长。

国内更容易被,贴标签,扣帽子,唱高调,这不爱国,那不爱国,小题大做。特点:暴力,冷漠,残忍,狭隘,不客观。让人们更愿意接受轻松,自由,包容性大的外部文化


渲染的青云


別侮辱中国人的智商!

网君减与简的分析很到位。帖于大家分享:

这个话题其实多次被提及了吧,因为算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出题人是不是想“挣流量”啊!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题目中的要素:一提到国外的某些文明、就有人说是崇洋媚外……

好吧,这里面看似出现了两个相关要素:1、提到了国外文明,2、被说成“崇洋媚外”。

但其实分析这句话的语境,核心词汇只有一个“一……就……”。

这么看来,提问题的想讨论的不是“文明不文明的问题”,也不是“崇洋媚外的问题”了吧。讨论的核心简单了!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我们自己。我们看待问题运用的知识,都是来自于自己的认知范畴(能力不同);我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情绪”,的确也与自己的喜好相关;我们的表达方式,的确也受自身素养的约束(表达手段不同)。

那么,结合题目的问题,“一……就……”,我认为是在强调“反对者”的一种“情绪的抒发和对抗的手段”。

从每个具体问题的“情绪和对抗”中,我们能些许分析出相关者知识范畴的大致边界,也能大约看到相关者的喜好取向,更能体现出相关者的行为(表达)方式……

对于“国外文明不文明”不讨论,对于“是不是喜欢这种文明、是不是提了国外文明就是反感我们自己的文明”不讨论,问题仅仅限于“不能说”,“一……就”嘛!

这些情况下,为什么会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呢?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1、无知的人的无知的表达;我看这种占多数,他们看问题,往往把有限的知识、混乱的情绪,采用最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逻辑方式表达出来,混杂着不满、愤恨还有很严重的“不自信”,似乎“说了别人的好就是再说自己的坏”,“见不得别人好也听不得别人好”……跟他们较劲,完全是“自取其辱”嘛!

2、有知识但是别有用心的人;好吧,这个就不展开了吧,因为他们一定是想“搞点事儿”的……

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政见无处不在,希望我们能用更加丰富的知识来完善我们的认知、充实自己的情怀从而做到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的文明同时也为世界文明做贡献!”


曹和平


每个国家都有长处和短处,这并不奇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明智之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的进步,这谈不上崇洋媚外,不要光说漂亮话,不要大帽子满天飞,这并不能证明你爱国,我们国家也有许多长处,外国人不也在学习吗?我们国家安定,安全等等都是外国人需要学習的,社会在进步,祖国在前进,只有不断的改进我们的工作,才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