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周一娱乐


我们基本就是十年前年买的房子,付了首付。当时确实绝对挺难。现在房贷还玩了。怎么说呢?过的好坏,还是看自己的心态。因为努力的人,生活质量应该都是越来越好。如果说到压力,那是会一直有的,因为收入越高,工作层次越高,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有时候压力不止来自物质,也有来自精神层面的。只能说,现在基本房不愁,看病不愁,但是压力来自于孩子的上学,孩子向上好的学校,除了孩子自己的学习努力之外,还要靠花钱上辅导,托关系。所以每个阶段的压力不一样,生活,依旧再过,好,坏各半。知足就好


王十三金融生活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我所在的报纸不仅是官方机关报,而且有很多老记者,那段时间,老记者们最爱说的就是:别看现在(2006年),南三环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过万了,但这都是奥运会带来的涨价预期。只要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跌。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记得那个时候房价不算太高,即使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在1万之内也有很多选择,而在我所居住的这个二三线省会城市,十年前的房价大概在每平米三四千左右。按说十年前买房的人,现在应该过得很好,但事实上则未必。

我认识一个在15年前就买了房的人,他一开始买房的时候,也是咬着牙下了决心的。但很快他就发现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买房的获利比他做生意都多,于是之后的若干年,他手里有点钱,就觉得应该去买房,如果在其他事情上花了钱,他心里都会很不安,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即使现在有了几套房,心里还是有恐慌感。

听上去好像贪得无厌,但想想人活世间,谁不逐利,他做生意更是为了逐利,若千辛万苦地跟人谈生意,风里来雨里去,还不如买房赚得多,他自然会把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在买房上。

不断上涨的房价,把每一个阶层都裹挟在其中,刚需固然忧心忡忡,获利者也并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这个社会的很多创造力与活力,都扼杀在这种恐慌中了,它造成的隐形伤害,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闫红说


我的经历很适合来回答这个问题,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江西农村人,在北京读的大学,那时候,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望,希望能毕业后能留下来工作,做个“首都人”。2009年,我大学毕业,和很多人一样,在北京找了份普通的工作,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当技术员,月薪3500,三险没有公积金。

那时候,爸妈都非常想让我生活得好点,就想帮我买房。当时北京市里的房子已经都差不多5万,家里存款也就20万左右,买市里的房子想都不敢想。



后来,在望京那个地方找到了便宜点的房子,1万块一平,我看中了90平的小户型,总价90万多一点。爸妈找到了我在天津做生意的舅舅,又借了20万,凑了首付40万,申请商业贷款50万,30年还清,每个月还2600+。

有了房贷的日子过的很紧。我每月只有不到一千块用,我不得不退掉已经租了半年一个月月租1200(和同事合租)离单位近的房子,搬到了大兴区一个离单位60公里的月租500的农民公寓。

记得那段还没交房的时间,我几乎是像狗一样的生活。每天五点半起床,挤456路公交,早上就吃啃2块钱2个的馒头,连吃顿煎饼都是奢侈。颠簸两个小时到了公司,工作也不敢懈怠,生怕出错被老板辞退。公司管一顿中饭,时常要加班,几乎每天都是晚上六点左右下班,继续挤公交回去,到家差不多9点。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2010年6月,望京周边的房价还在上涨,而我终于等到了交房。这一年,我是根本没有存下钱了,爸妈贴补了5万,又厚着脸皮向舅舅为我借了10万块装修款。三个月后,装修完毕,我顺利入住。

转眼间到了2013年,望京的房价已经涨到了差不多5万一平,我的那个小区也已经到了4万5的样子。我换了一家公司,月薪涨到了4500,然并卵,还是在北京过着苦逼的空巢生活,除了有一栋房子,没有女朋友、没有归属感,一想到每个月的房贷就头疼,更看不到一点希望。

直到有一天,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就想回老家了。和爸妈商量后,他们也很支持。很快地,大概是九月份的样子,我在南昌一家事业单位找了活干,工资三千块,有点公积金,每天朝九晚五,几乎不需要加班。南昌当时的房价是核心区要17000左右,我又挑了个比较偏远的九龙湖,150的户型,7000一平,总共需要约105万。



我不得不考虑卖掉北京望京的房子,90平的房子,我挂在网上是410万。房子上网后的两小时内,我的手机都被打爆了,也不知道大家都哪来那么多钱。三天后,房子就卖出去了,成交价415万,扣除杂七杂八的费,再提前还完房贷和舅舅借我的钱,我实际还赚了330万左右。

手上突然多了这么多钱,我干脆就又在我的小区附近买了一套110平的房子,方便以后接爸妈过来住。我又买了一辆20万的本田SUV(上牌花了六百大洋,不用摇号),再加上两个车位16万,装修两套房子花了近40万,我还有80万左右的存款。

到现在2018年,我已经成家立业,也有了妻子、孩子,生活也算稳定了。就这几年,南昌的房价也暴涨了,核心区25000均价,以前不被看好的九龙湖也热闹了起来,达到了16000一平。以我的收入,如果让我现在买房,靠自己上班的工资真要不吃不喝几十年。并且现在买房子,很多人都是凌晨起床去排队,等待抽签,就这样有钱都可能买不到。



所以,我这个人本事并不大,但我还是幸运的。虽然当了几年房奴,总算没有被房子拖垮。我现在也不会因为没能留在北京而后悔,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当时为什么不能多借点钱在望京买个更大的户型,或者干脆再买一套?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我是桅子花香,以上是我的真实案例,有适当修饰,原创问答不易,希望大家支持!


司马公昭


分享下我一同事买房的经历,同事三个孩子,没错,81年的,现在最小的五岁了。10年间买了2套房子。

第一套在郊区,房子130平米,当时2009年价格才3000的时候买的,现在价格在6000左右,原来的贷款一个月1500多吧,住房公积金抵扣每月才还几百块而已,在现在来说比较轻松。郊区房子没有好学校,所以一直没有装修,在市区租房,孩子上学方便。

2016年,为了孩子念书,在城中村买个小产权房,不大,但是也花了30多万,首付5万,以后每年6万,5年内付清。当时在我们这群人中他的压力是最大的,一是孩子多,二是工资也不高(我工资是他2倍也没胆量向他那样)。

但是他就是敢去拼,这个劲头我们都没有。现在他买的2套房子都升值了,比他上班几年都多,郊区房子随时可以卖,转手可以赚30多万,城中村的房子现在转手可以赚5-6万,当然他不会卖,但是明显的是他置业的房子都有附加值,虽然短期内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当时犹豫的话,他郊区的房子不买,那么现在的代价是根本买不起,城中村的房子不买,小孩的入学也麻烦。

一些买房更早的人当初的还贷压力在当时都比较大,但是房价的涨幅大于cpi,也大于工资涨幅的情况下,贷款当房奴在当时面临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在后期随着工资涨幅来看,当时的房贷压力趋于越来越轻,所以个人认为买房应该当机立断,越早越好,当年那些开玩笑想等房子降价的人,时间狠狠的抽了他们的耳光。

对房奴来说,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好,直白的说通胀的情况下,按揭还房贷的压力越来越小,当初分析中国经济走向是先通胀,再通缩,后崩溃的人没有再蹦跶了,房价涨幅虽被抑制,但是稳步上涨没有悬念,房奴不应该是贬义词了,而无产阶级应该尽快把身上那种所谓的虚荣拿掉,买房是硬指标,说租房的见鬼去吧。


傻58101466


我14年和我老公存了一年的工资,到15年中旬,手里剩23万,老家有新楼盘,在新城区,周边还很偏,老妈让我有钱就买房子,于是2015年5月请了三天假回老家,随意看了三个楼盘后就选了一个高层126平的房子,首付➕其他费用花了21万,手里剩2万又回去打工。每个月还款2200,当时买的4750一平,现在将近9000了!但是是刚需,涨不涨价跟我没关系,压力肯定大,不敢停下来,就怕还不上房贷。当时亲戚和朋友都让我贷10年,我坚决贷30年,因为我知道钱会贬值!哈哈…中途本想卖了套现,做点生意,后来看了一圈,卖了以后想买个同样地段同样大小的房估计都买不起了,别谈剩下钱做生意了。还是很庆幸当时的果断!我老家四线小城市而已!


莹宝153982706


问题: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一、第一套

我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在青岛市区,我记得才1700一个平方,如今那里的房子26000元一平方了。

那时候买房子是为了准备结婚用,时间是2001年左右,第一套房子全款才12万,我记得首付3万多,然后每个月还款700多,当时担心的受不了,以后还不上怎么办?

现在看来已经涨了十几倍了。当初12万一套的房子,今天169万,17年,涨了157万元,相当于14倍的回报率。

不过我在3年后就卖掉了,家具家电都给买家了,27万,本来只要了25万,买家是朋友,主动多给了我2万。

二年半以后,我的邻居兼同事也把他的房子卖了,同样的户型,卖了37万。

呵呵,只差了两年,又涨了10万。

二、 第二套房子

我的第一套房子卖了后,创业做了一点生意,因为可以占用供用商的流动资金,所以投资的钱很快就能抽出来,所以在我卖了房子后的一年半时,又买了一套房子,不到8000一平方。当时也是付了首付就身无分文了,没办法,每月要还款5000多款钱,但还是咬着牙买了。

谁能想到物价越来越高,钱越来越贬值,房价像火箭一样只升不降,最傻的是几年后还提前还了一部分贷款。

买房那年是2006年,今年2018年,房子的单价从7千多涨到了4万。

三、不同时代的关于房奴

今天跟年轻的同事们聊天时,他们常说我们 这个年龄的人真幸运,房子那么便宜。其实我们那个时候收入也不高,买房子的压力一样不比今天的小。

房奴是不分时代的,都一样亚历山大。

特别是买第一套房子时,那个年代,贷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挺可怕的一件事,也是思前想后了很久才下的决心,谁会想到房子会一直涨呢?

但是我们那个时候,确实两个年轻人的积蓄可以在城区内的中位价地段付出首付。如今的 年轻人完全靠自己已经付不起首付了,从这方面来说,不同时代的房奴确实不一样。

四、我年轻同事的买房经历

如今我身边的90后年轻人大概分两种,一种是本地人,大多有住房,家里一般有两套,相对来说压力小得多;还有一种是三四线城市上来的大学毕业生,这一部分人几乎都要靠家人的资助才能付上首付了。

而80后的年轻人,大多在2016年以前买上了房子,青岛市区的房子在2016年涨了一倍,如果在这以前没有买房的人,真得就很难受了。

我单位一个同事就是,在2016年初李沧万科1.2含装修的时候犹豫了,如今2.5一平,只好去郊区看房了,幸运的是红岛开发区政府限价,原本2万的房子(通过收装修费、绑架车位费,暗中收茶水费)被政府限定在1.3左右,他抽号买了一个一楼的房子,总算扎下了根。只是通勤的距离远了点,大家看看下边这张地图,同样的钱两年后买房的地段

结语

最近一段时间,青岛的房价又稳定了,为什么说又呢?因为这十几年的房价,一直是涨几年停一年,然后再涨,如是者三,就没有人相信房价会跌了。

希望这一次房价真得不要再涨了,但是我们的工资能够继续涨一涨。这样恐慌性的抢房行为不再绑架我们的消费,大家能够敢于去多看几场电影,多吃几顿大餐。

以前写过一首小诗《五律-蜗牛》,供君一哂:

问汝何能尔 逍遥过此生 谢天随我愿 落地戴房行

不做钱奴苦 无忧风雨惊 人间如意事 无债一身轻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看了很多回答,很有感慨,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我家有点特殊性,但从中也许可以反映一点历史的变化。


早在1988年,我(准确说是我家)就在广州的一个住宅小区买了一套商品房。这可不是十年前,是三十年前了。当年广州改革开放,引入外资(主要是港资)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开了房地产的先河。我那个小区,若不算全国第一个,排第二、第三名没问题。


重点是房价。大概是700元,房子90多个平方,总价约7万之内。这个数字要这样看,当年我的工资约100元出头,夫妻两个加起来不到200元。相当于现在家庭收入2万元以内,买7万的房子。


我当然买不起,父母也是普通干部,也没钱。但是我外婆在香港,就是所谓有港澳关系的家庭。外婆年纪大了,单身一人。那时候我们不可能去香港照顾她,她就半常住地回来广州。她想买个房子,帮我们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同时我们负责她的日常起居。因为她经营过云吞面小店,有些积蓄。一问价钱,毫不犹豫就要掏钱。回想起来很有趣,一个香港老太婆,用自己的积蓄,看那个时候的内地的房价,就是白菜价。而且那时人民币汇率也低,7万人民币大约就是3-4万港币吧,相当于香港一个白领2-3个月的工资,可不是真正的白菜价么。


那个时候什么都是现金交易,而人民币的最大面额是10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拉上妹夫,两个男人用旅行袋在银行里取钱,然后提溜着去找售楼部交钱。漫长的程序完成之后,人都有点抖。


从现在的角度看,外婆用钱袋子早早帮我解决了住房问题,是多大的幸运呢?不过那个时候的人却未必这么看。住上新房不久,我太太有一天回家不高兴。原来是她的闺蜜们说,你老公为什么就不能在单位分到一套房呢?言下之意就是我很无能,弄个房子还要自己掏钱,这是多傻的一件事。


其实真正傻的地方在于,我长期没有去搞懂金融杠杆的意义。大概是1991年,有朋友举家移民,自己一套几乎全新的、百来平方的房子,15万问我要不要。我心想你真以为我钱啊,没有要。其实那个价格就是大约一千多元。2000年前后,又有一个朋友问我,100万看江景的房子要不要,那个价格还不到1万元。我心想上哪搞100万,又没有要。


终于在二十多年之后,外婆早已作古,我将房子卖了,全部用于买新房子。价格固然翻了20-30倍,但是后来一比较并不是卖的特别好。一来房子旧了,没有电梯,二来时点不太对,三来也是自己不会讨价还价。看到我国人均住房达到60多平方的数字,还有点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感叹。


回头看,如果就是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经济上又不吃太大苦头来说,我承认我是幸运的。但按照吴晓波说的,必须大胆跳跃才能实现财产增值,那么我又是失败的。但真要大胆跳跃了,可能一生的轨迹都不同。说来说去,人好不好,无非就是个人努力加运气两个因素。我从朋友身上看到的经验是,10年前为了解决刚需,咬牙背房贷,咬牙努力的人,现在都很好,不仅能弥补运气不足的因素,可能还胜过仅靠运气的人。


郭巍青


正好毕业10年,分享大学同宿舍兄弟十年前贷款买房的事情。

2007年我们从太原某大学毕业,我同学通过关系进入当时比较大的一个国有企业,月薪3000元,而我们大部分进入社会打工的月薪也就1200元,泪流满面!

2008年同学厂里面盖员工集资楼,当时6层的小底层才卖不到1千元/㎡,但是我同学的资历不够,关系也没那么硬,没排上队。只能买2千多/㎡的高层,一起吃饭的时候,同学和我们抱怨,要当房奴了,计划借钱首付买一套135平米的高层,每月还贷款差不多1500元。

你要问当时我的心情,日了狗有没有,每个月的还银行的贷款居然比我的工资还要多?!

如果问当了10年的房奴,我同学现在怎么样?

国企副处级干部,年薪15万+,而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他的那套房子在150万元左右,妥妥的涨了5、6倍。

现在仍然需要还月供,但是你觉得还能叫房奴吗?

很多人片面的认为“房奴”是贬义词,但实际上在通胀、贬值、物价上涨的今天,把有限的人民币换成固定资产,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而每个月交房租,并且是交不断上涨的房租,才是一种消费。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看完这篇文章说我是托,不过没关系,我只想问一句:

如果让你回到10年前,你会借钱买房当房奴吗?

想清楚这个问题,在评论区告诉我。

认同我的观点,请在文章下面点赞,并且关注我,一个专注楼市的小伙伴。


疯狂太原人


这个问题问的好,想必你身边应该有这样的朋友吧!我今天给你说一个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情况!

我有一个战友,07年我们一起退伍来到郑州。一起做保安公司项目,因为部队出身。做起来还是很顺手的,并且前期发展还是很客观的。08年的时候金融危机,郑州多数当时最贵的房价才4000一平。其他地段大多数都是3000多一平米。这个真真的是十年前郑州的房价。

当时我这个战友不顾任何人的反对,毅然的将手里的存款。外加家人 朋友 亲戚所有人的钱都借了个遍,全款买了两套目前郑州东区的房子。之后又用这两套房子贷款继续买,总之08年一年的时间,他买了将近30套房子!当时我也被他激的买了两套东区的房子。

之后的一年时间 他过的生活都是。每天在为还月供 还贷款赚钱的苦逼生活。当时还不上贷款 还不上月供的时候有好多次。我也不止一次的借钱给他还贷。

在09年现半年的时候,他名下买的房子,房价最低的都已经涨到了7000一平,最高的已经快到万了。然后就挑选了一些他个人觉得地段不是很好,户型不是很好的房子卖掉。缓解了自己的还贷压力。可能你无法理解他这一年的还贷是怎么样过来的。

截止到16年房价大涨的时候,他把名下的房产只保留了4套之后,其他的全部出售。资产直接5000多万!我本人当初被他激的买的这两套房子,16年以一平29000的价格卖了一套。

这就是十年前咬牙当了房奴之后,现在是什么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