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六首: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纳兰性德诗词六首: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赏析

古人写飞鸟,多是杜宇、金衣、乌鸦。国人谓鸦为不祥之鸟,但以鸦入境者颇多佳句、点睛之笔,如“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枯藤老树昏鸦”等。纳兰气势陡出,开篇即以“鸦”入境。昏鸦已逝,词人临风而立,是等候?是沉思?无言以对。

“小立恨因谁”?因谁?其实词人自己知道,除了表妹谢氏,还有谁曾在他心中播下甜蜜而苦涩的种子?他与表妹青梅竹马,从小就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吟诗作赋,虽然没有挑明爱情关系,但纳兰心中一直深深地爱着她。可如今,表妹走了,走进了皇宫,当了妃子。一场朦胧的初恋就这样成了泡影,谁人不心痛?

表妹走后,纳兰曾经装扮成僧人进宫去见过表妹一面,此种举动,何其危险!一被康熙帝发现,定然杀头!匆匆一面,而且还隔着宫廷里的帏幔,回来后良久放不下,他思念表妹的心情谁又能了解呢?于是,他便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出神。

可是这一番守望,究竟徒劳。于是,他悲愤,他痛苦,他怨恨,他心如刀割,他心灰意冷。且看这句“心字已成灰”——“心字成灰”并非仅指心字檀香成灰,还指内心世界的黯然神伤。纳兰此类小令,不经雕饰,全无绮丽言语,韵味凄苦悲凉,久读伤人心深矣!

整首《梦江南》,读毕,只是一阵心痛,如此男子,是不属于这个世间的,那么透明,如同水晶一般,让人心生爱慕。如此男子,在世间太委屈,又发出夺目光彩,以致于那么早就只给世人留下一个背影,还有那缠绵清婉的词,永远地离去了。


纳兰性德诗词六首: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渔父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澹澹,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译文

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连秋风都是温柔的,不肯让荷花凋谢了。烟水蒙蒙,渔人悠闲自得,听短笛的旋律,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


赏析

画家于康熙十四年作《枫江渔父图》,康熙十七年携图入京后,名流多有题咏。毛际可《枫江渔父图记》云:“图修广不盈幅,烟波浩荡,有咫尺千里之势。舟中贮酒一瓮,图书数十卷,虹亭(徐)纶竿箬笠,箕踞徜徉。”性德此词,写其西风夕阳中垂钓芦花深处之风采。唐圭璋《梦桐词话》卷二以为此词可与张志和《渔歌子》并传不朽。

夕阳西斜、晚霞烂漫,飒飒秋风,烟雾蒙蒙,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烟水迷离”之感,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全词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纳兰性德诗词六首: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海棠春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贮,任碧飐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 碧飐:指摇晃着的花枝花叶。飐,摇动、颤动。

赏析

桃源有两出处,或出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或出于《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桃源洞。据词中所言“香径”等,当与后者相关。刘晨、阮肇所进入的天台山桃源洞,让词人无限向往,他真希望与心上人生活其间,可片片飞舞的落红遮断了桃源路。他无处寻觅,颇为惆怅。

纳兰性德诗词六首: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赤枣子

惊晓漏,护春眠。

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译文

窗外屋檐在滴水,在演奏着大自然的协奏曲。滴滴答答,那是春天的声音。这一首新曲,是谁谱就?

每一个少女,都是一本唤不醒的日记。因为春暖花开,因为有些事情,她们喜欢少女闭上眼睛。满脸的睡意,也是芳龄十八岁,无法抗拒。还是起床吧。先打开你的眼睛,她的眼睛,万物已为我备好,少女的眼睛才缓缓打开。趁着明媚春光,和园中的花朵都打声招呼。告诉她们不能贪睡,要早些绽放。推开碧纱窗,让那古琴的琴声再优雅一点,飘得再远一点……


赏析

此篇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写春愁春感,写其春晓护眠,娇慵倦怠,又暗生自怜的情态与心理。

春晨,窗外屋檐滴水的声音将她唤醒。一“惊”字分明写出了女主人公些许娇嗔恼怒之意,分明睡得香甜,谁料漏声扰人清梦,合是十分该死。本就恋梦,这一醒来方知春暖花开,正是春眠天气,遂倦意袭来,无法抗拒。且看这句“格外娇慵只自怜”,“娇慵”谓柔弱倦怠的样子,李贺《美人梳头歌》中就有“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的句子,想必本词的女主人公也同这位女子一样,满脸睡意,辗转反侧,别有一番风韵。而“格外”一词,更是把这位慵懒的女子渲染得楚楚动人,似有千般柔情。是也,春天是生命生长、万物复苏的季节,却也是春愁暗滋、风情难抑的时候,少女们面对着春日美景而暗自生怜,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现在,这位女子醒了。那么醒后干什么去呢?“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原来,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明媚的阳光,和园中的花朵打招呼,催促它们早点绽放。的确,“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美好的,亦是短暂的。遂要这个晨起的小女子,去催促百花你争我赶竞相开放,免得错过了这春意盎然的季节而后悔不迭。然后推开碧纱窗,好让自己优雅的琴声飘得更远一些。词写到此处,这位少女的春感,已转悠远、朦胧,同时又挟有一分淡淡而莫名的愁思,可谓言尽意不尽,含蓄蕴藉而后留白深广了。

纳兰性德诗词六首: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遐方怨

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

浣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浅黛,月茫茫。


赏析

小词若能婉能深,自是妙品。

此篇前二句为实出之笔,写其疏慵倦怠、相思无绪的情态。白日已经消匿,孤独寂寞的夜晚又来临了。词人斜倚角枕,百无聊赖,而红窗已掩,伊人难归。于是只有睡觉,希冀在梦中与伊人相会。

“梦到江南”一句说明词人想念的人家在江南。而这位“伊人”其实就是指沈宛。沈宛系江南才女,为纳兰好友梁汾觅带入京,纳兰与其一见钟情。可惜这段美好的恋情为时甚短。可能是由于性德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娶一社会关系复杂的汉族民间女子为侍妾与机要的禁卫工作有碍,也可能是其父明珠认为性德与这样的女子结合会影响性德的仕途,他与沈宛相处了三四个月,就不得不分手了。但是纳兰始终难以割断那份情思,这使得他非常痛苦。纳兰词中有几首思念沈宛的词,这篇《遐方怨》便是其中一首。

回到这首词里,“梦到江南”以后就全写梦境了,写于梦中见到伊人的情景。“伊家博山沉水香”一句是虚写,只见博山炉一片青烟缭绕,状如愁思,伊人何在?“浣裙归晚坐思量”,原来伊人洗衣晚归,正在思量。那么,她思量什么呢?此一追问,思念的当然是词人自己了。因此,伊人之行止也是情有所思的形象。虽只是几句淡淡的描绘,但婉转入深。

尤其是结处二句,含蓄要妙之至。“浅黛”乃为女子,而今这位女子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彰显朦胧之色,一如词人对她的思念,行若江水,连绵不绝。而“月茫茫”三字,给全词增添千百韵味。这种“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浦起龙《读杜心解》)的写法,确实将诗人的一往深情表达得极为深致动人。

纳兰性德诗词六首: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望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译文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赏析

性德之妻卢氏卒后,曾厝柩于京城外双林寺,此词即写词人夜宿禅院时的伤感。陆游《衰病有感》一诗云“在家元是客,有发亦如僧”,而卢氏亡后,词人心如死灰,来到禅院也感到自己已如僧人一般。他曾经以为经过一番风雨冲刷,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苦痛也会有所削弱。可看着枯黄的梧桐叶飘零于井栏之上,听着远处传来的隐约钟声,依然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纳兰深受佛道之影响,故其词中亦时有流露。此篇表现得十分明显。但他又将这种思想、情致寓于恋情之中,遂显得扑朔迷离,深曲委婉之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