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邁入2.0時代

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邁入2.0時代
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邁入2.0時代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通知,全國23個物流樞紐入選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其中,烏魯木齊入選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這是新疆歷史上的第一次。

記者從項目總承包單位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瞭解到,經過設計人員和各方建設者半年多的辛勤努力,近期,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擴建工程二期主要工程完工,具備作業能力。集結中心“2.0時代”即將到來,烏魯木齊陸港區“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通”的橋樑紐帶作用日益突出。

讓我們搶先看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集結中心新風貌。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於2016年投入使用,已通達18個國家的26個城市,累計發送班列2000列。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地不斷推進,以及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快速發展,既有設施編組效率低,年均發送700列的規模已無法滿足中歐班列發展的需求,集結中心升級改造、擴能提升勢在必行。

2018年8月17日,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

與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一致意見,對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進行擴建。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作為總承包單位,承擔了該項目的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

2018年8月29日,項目啟動開工儀式,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劃重點

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擴建工程的核心是增加班列數量,降低編組時間,提高集結速度,實現“多對一、一對多”班列集結業務(即國內多個城市對烏魯木齊一個城市,烏魯木齊一個城市對國外多個城市的班列集結編髮)。工程如何實現這些目標?請聽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項目設計總體張洪濤向我們道來。

劃重點

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擴建工程主要由鐵路作業區、班列集結編髮區、輔助箱區及配套功能區等組成。項目共涉及既有線改造17.7km、同時涉及王家溝成品油、原油、八鋼及中油等四家既有運營鐵路專用線的改造,施工難度大,施工風險較一般項目高出好幾倍。

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邁入2.0時代

班列編髮場由原烏西站存車場改造完成,既有存車場為15條未掛網、道岔未聯鎖線路,為了滿足整列中歐班列的集結編髮,將15條線路改造為滿足整列編髮條件的10條掛網、道岔聯鎖線路。項目部為了減少對既有烏西站運營的影響,採用分批封閉施工方案對既有線路進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施工工期和質量。

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邁入2.0時代

在工期緊、任務重、氣候惡劣的條件下,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設計人員發揚老一輩勘察設計工作者的優良傳統和“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優良作風,戰嚴寒、鬥酷暑,與時間賽跑,打造精品工程。為了保證設計圖紙按期交付,測量勘探人員每天上午7點出發進場工作,下班基本在晚上10點,高峰時段每天近40多名人員在現場進行測量勘探;設計總體組也採用集中辦公模式,每天晚上核實外業勘測資料。

項目開工後,聲勢浩大的現場施工隨即全面鋪開。建設這麼大規模的總承包項目在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歷史上尚屬首次,組織管這麼大規模的施工人員隊伍也是首次。依託自身優勢,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總承包板塊業務在經歷了長期的市場競爭洗禮後,逐步建立了一支適應市場需求EPC項目管理隊伍,積累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勘察設計、採購和施工管理經驗,為該項目按期投入運營提供了有力地全過程管理保證。

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邁入2.0時代

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陸港項目EPC負責人高科(右)

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陸港項目EPC負責人高科說:在短短90天內,我們組織投入施工人員2000餘人,設備1000餘臺,克服重重困難和阻力,15天完成8000平米標準化駐地建設,20天完成16.5公里軌道和44組道岔鋪設,40天完成320萬方土方開挖,在零下18℃的風雪天氣下完成道岔撥接,創造了令人驚歎的“陸港速度”,用一組組數據和一個個突破贏得了業界的掌聲和讚譽。

目前,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擴建工程已通過竣工驗收,進入試運營階段。隨著海關、電商企業、物流公司的進駐運營和技術設備的完善,一個“高效、智能、現代化”的多式聯運陸港物流樞紐正以嶄新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邁入2.0時代

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保質保量完成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擴建工程,創造了“陸港速度”,贏得了業界的良好口碑,有力地促進了“一帶一路”發展,推動新疆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

記者:李隆、高夢輝

監製:許紅濤 審核:陳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