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曲阳北岳庙前修德寺塔,现存最早花塔,造型是一个孤例


去河北省保定市的曲阳县探访北岳庙,意外发现其南侧约300米处的这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德寺塔。该塔是中国现存最早花塔,其造型也是现存花塔的一个孤例。

隋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 闰三月,曾下诏于五岳之下各建一座寺院。曲阳县祭祀北岳恒山的所在地,所以在恒山脚下设立了恒岳寺,后逐渐演变为镇岳修德寺、修德寺。这座修德寺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是隋文帝颁赐的舍利之塔,现存的七层砖塔为宋代遗物。修德寺历史上屡有修葺,最后毁于日寇侵华时期,现仅存遗址和塔一座。

此塔平面呈八角形、上为阁楼下为花塔的七层砖塔。此塔造型奇特,第二层塔身特别高大,一反传统造塔的阁楼样式与密檐样式,周身砌小型塔龛110座,呈现“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华严法界胜境,建筑界称之为“花塔”。


“花塔”,又叫华塔,实质上是佛教信仰中国化在建筑上的反映,而此种形制的塔类建筑流传下来的非常少见。根据能查到的资料,国内现存花塔仅有15座左右,每一座都可谓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北宋以后,砖塔多用砖雕斗拱。但这座塔几乎没用到斗拱,上面几层都是叠涩出檐,下面两层干脆用莲瓣纹代替斗拱,这都是早期古塔才用的特征。但总体上来看,这塔却有无疑是唐以后建的。

花塔作为一种造型独特的佛塔,塔身一般上半部分呈竹笋状,表面密布着各种精细的浮雕,多为莲花瓣、佛龛、佛像、菩萨和神兽等佛教题材,表现的是佛教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塔身上装饰的小塔,完全就是隋大业七年(611年)济南四门塔的翻版。

塔底部基座部分后代维修时用砖包裹,或原为须弥座,其上置重莲座托塔身,第一层塔身素面无装饰,南面开门,内有塔心室,但与上层无通道,出莲瓣塔檐托上层塔身;第二层塔身最下部为一圈壼门,每面三个,其上装饰五层小塔,每层正面两座,转角处各一座,总共110座,这些小塔都是方形塔身,底部三层莲瓣承托。叠涩出檐,塔顶反叠涩上收,蕉叶相轮塔刹,第二层塔檐以七层莲瓣加叠涩挑出。


第三至六层塔身为楼阁式,南向开门,叠涩出檐,外墙装饰勾阑、假窗等。河北省1953年对修德寺塔进行了重修,在塔基下出土了一批北魏至唐代的汉白玉石雕佛教造像,现藏于故宮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

花塔在唐末开始出现,盛行于宋、辽、金时期,到元代基本绝迹,仅存了约三百多年。由于建筑和装饰工艺十分复杂,建造的很少,能保存到当代的就更加屈指可数。【《瑞视觉》发布的照片,全部是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人民图片和光明图片签约摄影师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或者收藏,盗用必究!如果你身边有奇闻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请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