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圖自網絡

世人都曉黃山好,不知旁邊風水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村子的族長“三顧茅廬”,請了當時有名的風水先生何可達,請先生到他們的村子去看風水。

何先生認為村子的地勢乃是一“臥牛”,要將村子打造成牛的形狀方可利於村子的未來走向和發展。

首先利用村子中心的天然泉水,擴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為“牛胃”,然後,在村西吉陽河上橫築一座石壩,用石塊砌成有六十多釐米寬400餘米長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莊,南轉東出,繞著一幢幢古老的樓舍,並貫穿“牛胃”,這就是“牛腸”。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園之用。“牛腸”兩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種著花木果樹的庭院和磚石雕鏤的漏窗矮牆,曲折通幽的水榭長廊,小巧玲瓏的盆景假山。彎彎曲曲“牛腸”,穿庭入院,長年流水不腐。

然後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橋,作為“牛腳”。從而形成“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的牛形村落。

據說開挖月塘時,很多人主張挖成一個圓月型,而當族長的老婆重娘卻堅決不同意。她認為“花開則落,月盈則虧”,只能挖成半月形。最終,月塘成為“半個月亮爬上來”。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後來的風水先生認為,根據牛有兩個胃才能“反芻”的說法,從風水學角度來看,月塘作為“內陽水”,還需與一“外陽水”相合,村莊才能真正發達。

萬曆年間,又將村南百畝良田開掘成南湖,作為另一個“牛胃”,歷時130餘年的“牛形村落”設計與建造告成。

這就是黃山旁邊的宏村。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千年徽派建築

宏村有“畫裡鄉村”之稱,全鎮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

宏村北倚雷崗山,東、西有東山、石鼓山,山體植被茂盛,村南地勢開闊,建有大面積的池塘——南湖。村落分佈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村址處於山水環抱的中央,形成枕高山面流水的“枕山、環水、面屏”的理想風水環境。

水、建築、環境是構成宏村明、清居民建築群的三大要素。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很多人知道的更多的應該是安徽的黃山,殊不知其實按風水地理來考量,宏村旁邊的齊雲山更是略勝一籌。

齊雲山,古稱白嶽,因遙觀山頂與雲平齊得名。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城西十五公里處,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齊雲山的耐看還跟一本書有些關係,確切的說是一個人物——方臘。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天,方臘發動起義,殺富濟貧。義軍聲勢浩大,不到半年時間,就攻佔了歙縣等六州五十二縣,威震東南。

徽宗曾下令童貫率軍十五萬鎮壓,沒有取勝。朝廷又三次下詔“招撫”,均遭方臘嚴詞拒絕。

方臘義軍在齊雲山的獨聳峰上屯兵,抗擊宋王朝官兵的圍剿。在齊雲山上,方臘義軍憑藉險要的崖澗和天生的雲霧,把守要隘,居高臨下,用刀劍和滾石把宋朝官兵打得落花流水。

後來由於義軍內部出了叛徒,導致起義失敗。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群山如海,丹崖聳翠

湖體狹長,水光瀲灩

齊雲山風光奇麗動人

各種奇峰、怪巖幽洞、諸多湖潭泉瀑

齊雲山自古以來有小武當之稱!

風景綺麗,素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譽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道教能在齊雲山立足發展,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當時社會,尤其是徽州民俗的結果,具有濃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特色。

徽州文化是在過去徽州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所出現的一個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的文化寶庫。

徽州文化的正統是儒家,特別是朱熹的理學思想,除此以外,宗教信仰與活動也是它的一個重要內容。

齊雲山石刻更具人文觀賞價值,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故謂之“齊雲”。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題聯贊其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如此勝境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和香火信徒,或賦詩題詞,或樹碑為記,被能工巧匠們鐫刻於青石和懸崖峭壁之上,形成了蔚為壯觀的“齊雲山碑刻及摩崖石刻”。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唐伯虎有詩云:

齊雲山石室壁

齊雲山與碧雲齊,四顧青山座座低。

隔繼往來南北雁,只容日月過東西。

律詩詠齊雲山

搖落郊園九月餘,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

面蘗才交情誼厚,孔方兄與往來疏。

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靜虛。

下次到了黃山一定要記得繞路

道山行,玩“道”深處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