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7天皇帝就被趕下臺,究其原因,海昏侯劉賀犯了這兩個錯誤

2011年3月,考古學家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發現了一座西漢王侯級的墓葬。經專家多年進行認真的清理,墓葬共出土1萬餘件珍貴文物。

墓中的器物上多次出現“劉賀”、“臣賀”字樣,最終考古專家確定這座墓葬的主人,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海昏侯劉賀。

歷史上的劉賀形象,如同他的封號一樣——“昏”,據《漢書》記載,年僅二十歲的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後,沒有留下子嗣。“國不可一日無主”,主政的大將軍霍光,與群臣“商議”,迎立昌邑王劉髀之子劉賀為帝。

但戲劇性地是,劉賀繼位僅27天,屁股還沒坐穩,位子還沒暖熱,大將軍霍光就再次與群臣“商議”,並報上官太后“同意”,將劉賀廢掉,降封其仍為昌邑王,旋即,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被立為皇帝。

《漢書.霍光傳》記載了劉賀被廢黜的理由,“即位,即行淫亂”,“受璽以來二十七日,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事,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漢書》流傳甚廣,劉賀的“昏君”形象從此漸漸深入人心,“荒淫昏庸”的標籤被貼了二千多年。

做了27天皇帝就被趕下臺,究其原因,海昏侯劉賀犯了這兩個錯誤

(影視作品中的劉賀)

但通過整理考古文物,我們發現劉賀墓中,金子財寶眾多,但《論語》、孔子像也赫然在列。

中國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墓主人生前喜愛的東西,死後就會陪葬入墓,以供墓主人在他世繼續使用。

《論語》、孔子像的出土,表明劉賀是個勤奮好學的人,一個喜讀《論語》,成天膜拜孔子像的人,會在27天內做出1127件違反禮制的荒唐事?平均每天做出47件出格的事?那這個皇帝也太神奇了,他不吃飯不睡覺了嗎?剩下的時間不上朝了嗎?這種“荒唐”的說辭鬼才信,很明顯是霍光集團在貼標陷害,往劉賀身上潑髒水,真實目的是想掩蓋他們強廢皇帝的醜惡用心,搞出一番熱鬧的輿論宣傳。

1127件“荒唐事”,我們無法詳細瞭解內容,但從霍光擬定的、上官太后頒佈的廢帝詔書裡,可以簡單梳理出幾條:

  • 服斬縗,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

劉賀身著喪服悼念昭帝,卻沒有悲傷的心情,在趕赴長安的路上,不食素。

  • 使從官略女子載衣車,內所居傳舍。

劉賀在半道上強搶民女,帶到長安城的驛站之中淫樂。

  • 始至謁見,立為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

到達長安後,劉賀與眾朝臣見面,暫時先被立為儲君,住在驛站裡私自派人外出買雞鴨魚肉吃。

  • 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居次發璽不封。

皇帝行璽是發佈詔令、冊封諸侯所用;皇帝信璽是徵召大臣、調兵遣將所用。是漢代皇帝六璽中的一部分,是十分神聖、珍貴的東西,象徵著皇權。劉賀在昭帝棺前接受兩份璽印,驗收之後,卻隨意將璽匣開著。

這些“罪行”,我們稍微分析,就能發現漏洞百出,如“使從官略女子載衣車,內所居傳舍”,劉賀在接到長安城的即位徵詔後,非常地心急,恨不能立即飛到長安城,怎麼可能還有心情在路上強搶民女,以供淫樂?

再如“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居次發璽不封”,璽印代表著江山,既然劉賀渴望成為皇帝,面對璽印,他又怎麼可能呈現玩世不恭的態度,隨隨便便把璽匣扔一旁,而不去鄭重地密封上?

霍光列出的其他理由,也無法自圓其說,全是欲加之罪而已。

說一千,道一萬,劉賀“急急而來,匆匆下臺”,全是霍光集團一手策劃、一手推動的。

那麼,既然霍光選擇了劉賀,為什麼又這麼快速將他趕下去呢?

做了27天皇帝就被趕下臺,究其原因,海昏侯劉賀犯了這兩個錯誤

(影視作品中的霍光)

劉賀鋒芒畢露,太急於求成

《漢書.武五子傳》載,“其日中,賀發,晡時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從者馬死相望於道”。

接到長安使者帶來的璽書後,十七歲的劉賀不懂得收斂,過於興奮,帶著二百多侍從(這個數字的出處,後面將會有驗證)就往長安飛奔,馬匹接連被累死在路上。

這種情形,漢使返回長安後,肯定會給霍光詳細彙報。霍光想迎立的是便於控制的人,是那種對權力不太熱衷的人,起碼不能表現得這麼迫切。劉賀內心對權力的渴望,在“跑馬累死於道”的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皇帝寶座還未坐上,霍光已經對劉賀有所忌防。更為誇張的是,劉賀竟從昌邑國帶出二百多名郎官、謁者趕往長安,即使是無心之舉,只為壯大聲勢,也會令霍光多想:劉賀是想將朝臣換個遍啊?那我們的權位肯定難保嘍?

當年代王劉恆也被朝中重臣迎立為帝。劉恆派出使者三赴長安,打前站探聽消息,與朝臣提前進行交流,從代國出發時,只帶了郎中令張武、中尉宋昌等六人趕赴長安。這種低調的上任場面,才會令朝中重臣們心安。

做了27天皇帝就被趕下臺,究其原因,海昏侯劉賀犯了這兩個錯誤

(輝煌長安城)

登基的當天,劉賀便將負責宮城警衛的衛尉、負責皇城守衛的中尉全部換成自己人。漢文帝劉恆當年也是這麼做的。但劉賀忘記了,漢文帝即位時,朝中已無權臣,專權的呂氏提前被滅盡,而昭帝死時,留下了權臣霍光,他怎麼能夠允許劉賀將警衛部隊司令換掉呢,將這些人換掉,誰還能替他監視皇帝呢?

非但如此,劉賀還對九卿官員進行調整,安排心腹上位。這些人事安排本來可以緩慢進行的,但十七歲的劉賀畢竟缺乏政治經驗,急於求成,這種不斷敲打霍光的動作,怎麼能不惹毛霍光呢?

劉賀策劃對霍光的奪權之變

《漢書.霍光傳》載,“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羽林騎收縛二百餘人,皆送廷尉詔獄”,“昌邑群臣坐亡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出死,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一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隱約透露出一個信息:劉賀與自己的昌邑群臣肯定謀劃過奪權的計劃,這個計劃肯定不是進行警衛司令,三公九卿的人事調整,而是針對霍光本人的殺招。

出於種種考慮,劉賀並沒有採取行動,或者是他還想再觀察一段時間後,再做決定。而這個計劃被霍光提前得知,霍光預感到寶座上的那位天子,將對自己不利。

做了27天皇帝就被趕下臺,究其原因,海昏侯劉賀犯了這兩個錯誤

(霍光像)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又道是“名不正,則言不順”,霍光久歷政治風浪,熟諳權力遊戲規則。他先讓心腹大臣羅織劉賀的罪名,然後去找上官太后索取廢帝詔書。

上官皇后是霍光的親家上官桀的女兒,嫁給了昭帝,守寡時年方也不過二十歲。面對霍光的咄咄逼人,上官太后也只能順從他的指揮,去協助廢黜劉賀。

一手策劃廢帝的霍光集團,只佔朝臣的一部分,其他朝臣對皇帝劉賀並沒有異心,以致於霍光提出廢帝決定時,“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霍光的心腹田延年,“離席按劍”,說“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議者皆叩頭,曰,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

這種被綁架的“民意”,也反映出劉賀並非荒淫之徒,朝臣們大多數還是擁戴他的,只是懾於霍光集團的淫威,不得不站到霍光一邊而已。

結語

有時候,歷史記載是勝利者書寫的作品,失敗者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荒淫昏庸。封建社會,大多數人都是文盲,他們喜歡人云亦云,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於是勝利的統治者們,便著力培養一支御用文人隊伍,由他們順承旨意(命令),將失敗的對抗者,刻畫成普通百姓人見人厭的形象。

一些正史作者,有意無意之間對被醜化的失敗者,進行了二次加工,進一步對失敗者進行“黑形象,汙名聲”的操作,使得歷史的真相漸漸被掩蓋,政治對抗的失敗者們,真實的形象漸漸變得模糊,惡名則逐步深入人心。


《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