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好友翟先生提醒,在大唐天下江山二期工程後身,樂天養老院院內,有一座老建築。市區內目前尚存的舊建築非常少,翟先生提及的樓房卻從未聽聞,於是急忙前往探訪。

養老院位於永興衚衕北端,這裡樹木蓊鬱,實為鬧中取靜之所,非是留心在意,真的很難發現院內佇立的一座不大的三層樓房。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樓房南面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樓房北面

這座樓房坐北朝南,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靠樓的東山,加裝了鐵質安全梯。北側地勢高於南側,西側地勢略高於東側,使得地下室呈不規則顯露。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樓房南側居中建有門廳,門廳探出樓體,上方為露臺,下方砌有花崗岩石階。門廳東側有一條坡道,由基底紅磚、上覆水泥及護欄工藝上判斷,此坡路應為後期增建的新附屬物。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樓房的內部舉架很高,棚角、過樑、燈芯等處裝飾有花線。走廊和樓梯都很窄,樓梯上的水磨石花紋是近些年鋪設的裝飾物,並非原物。所有門窗也都被更換為新式。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二樓頂棚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三樓頂棚,紅色欄杆鐵梯通向懸空的儲藏間(架子)

三樓的室內格局與一、二樓相似,但頂棚沒有裝飾花線,裝飾簡陋,疑似後來增建而成(從樓房外觀上,三樓也應是後來加蓋而成)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未能協調好拍攝地下室,但在東山牆下方的地下室通風窗能夠看到地下室內部的樓梯。這種帶地下室的樓房給人的感覺有些古老而神秘,難怪很多人都說這座樓房建於日偽時期。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在探訪過程中,無論是附近居民還是住在樓內的老人都肯定了這座樓曾為吉林市第十四中學的辦公樓,可在此之前屬於哪個部門則不甚清楚。其中有的老人堅持說這是日偽時期的建築,有的老人說這座樓房是建於吉林市解放的第二年(1949年),一直被用作辦公室,並非日偽建築。縱觀這座樓房的建築風格,的確不像日偽時期的辦公場建築的形制,反倒與光華路婦產醫院建成於1953年的歐式舊辦公樓非常相似。

然而《船營區志》中卻對這座建築做了比較清晰的記載,志書中明確指出,這座建築為西關天主堂。這座教堂又叫“聖女嬰孩耶穌德肋撤總堂”,建於1937年。當時永興衚衕的名稱被叫做船營區馬神廟町西倉街(即今獨立路)柑杷榆衚衕,由法國籍神父沙晴浦主持在此修建了樓房17間、施醫所房三間(免費慈善醫院)、住房11間,於1938年7月3日開堂。

1945年日本投降後,西關天主堂被國民黨政府佔用。《吉林市市區文物志》又記載:解放後,施療所繼續存在,並由原東關神羅修院十名修女前來擔任護士,至1951年4月,施療所才停診。之後房舍又船營區政府、吉林人民廣播電臺辦公室等單位相繼佔用。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1970年1月1日此處成立了吉林市第十四中學,1980年改為吉林市第二技工學校,1985年改為吉林市農機學校(後更名為吉林市電子職業技術學校)。另外,在1992年版《吉林市工商地圖冊》上,此處還標註過“旅遊學校”。新世紀,學校遷出,房舍產權正式歸還給教會。

探尋吉林市臨江門外永興衚衕老建築手記

如今這座樓房及所在院落為吉林市樂天養老康復中心使用,由於歷經多單位使用,並在原有地面二層上加蓋了第三層,且在修繕過程中,樓房僅保留了主體框架,整個原始風貌早已不復存在了。

特別鳴謝翟宏先生一直以來對本人的支持和鼓勵!

懇請了解此建築的朋友,不吝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