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好友翟先生提醒,在大唐天下江山二期工程后身,乐天养老院院内,有一座老建筑。市区内目前尚存的旧建筑非常少,翟先生提及的楼房却从未听闻,于是急忙前往探访。

养老院位于永兴胡同北端,这里树木蓊郁,实为闹中取静之所,非是留心在意,真的很难发现院内伫立的一座不大的三层楼房。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楼房南面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楼房北面

这座楼房坐北朝南,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靠楼的东山,加装了铁质安全梯。北侧地势高于南侧,西侧地势略高于东侧,使得地下室呈不规则显露。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楼房南侧居中建有门厅,门厅探出楼体,上方为露台,下方砌有花岗岩石阶。门厅东侧有一条坡道,由基底红砖、上覆水泥及护栏工艺上判断,此坡路应为后期增建的新附属物。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楼房的内部举架很高,棚角、过梁、灯芯等处装饰有花线。走廊和楼梯都很窄,楼梯上的水磨石花纹是近些年铺设的装饰物,并非原物。所有门窗也都被更换为新式。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二楼顶棚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三楼顶棚,红色栏杆铁梯通向悬空的储藏间(架子)

三楼的室内格局与一、二楼相似,但顶棚没有装饰花线,装饰简陋,疑似后来增建而成(从楼房外观上,三楼也应是后来加盖而成)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未能协调好拍摄地下室,但在东山墙下方的地下室通风窗能够看到地下室内部的楼梯。这种带地下室的楼房给人的感觉有些古老而神秘,难怪很多人都说这座楼房建于日伪时期。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在探访过程中,无论是附近居民还是住在楼内的老人都肯定了这座楼曾为吉林市第十四中学的办公楼,可在此之前属于哪个部门则不甚清楚。其中有的老人坚持说这是日伪时期的建筑,有的老人说这座楼房是建于吉林市解放的第二年(1949年),一直被用作办公室,并非日伪建筑。纵观这座楼房的建筑风格,的确不像日伪时期的办公场建筑的形制,反倒与光华路妇产医院建成于1953年的欧式旧办公楼非常相似。

然而《船营区志》中却对这座建筑做了比较清晰的记载,志书中明确指出,这座建筑为西关天主堂。这座教堂又叫“圣女婴孩耶稣德肋撤总堂”,建于1937年。当时永兴胡同的名称被叫做船营区马神庙町西仓街(即今独立路)柑杷榆胡同,由法国籍神父沙晴浦主持在此修建了楼房17间、施医所房三间(免费慈善医院)、住房11间,于1938年7月3日开堂。

1945年日本投降后,西关天主堂被国民党政府占用。《吉林市市区文物志》又记载:解放后,施疗所继续存在,并由原东关神罗修院十名修女前来担任护士,至1951年4月,施疗所才停诊。之后房舍又船营区政府、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室等单位相继占用。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1970年1月1日此处成立了吉林市第十四中学,1980年改为吉林市第二技工学校,1985年改为吉林市农机学校(后更名为吉林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另外,在1992年版《吉林市工商地图册》上,此处还标注过“旅游学校”。新世纪,学校迁出,房舍产权正式归还给教会。

探寻吉林市临江门外永兴胡同老建筑手记

如今这座楼房及所在院落为吉林市乐天养老康复中心使用,由于历经多单位使用,并在原有地面二层上加盖了第三层,且在修缮过程中,楼房仅保留了主体框架,整个原始风貌早已不复存在了。

特别鸣谢翟宏先生一直以来对本人的支持和鼓励!

恳请了解此建筑的朋友,不吝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