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的造車邏輯:說最大的話,花最有效的錢,保最主要的產業

許家印對“大”有著天生的情節,因此他的公司叫做“恆大”。在商業輿論視野中,許家印有兩面,A面是地產,B面是跨界。但無論哪一面,許家印玩什麼都要“大”。

再造一個飲用水行業、百億投資光伏產業、會見全球各大汽車零部件老總……每一次面對一個新的行業,許家印總能讓一個產業驚出一身冷汗。

以地產起家,用足球揚名,從投資糧油到涉足保險再到佈局光伏能源……恆大集團每進入一個新產業,許家印都會說出很多緣由,但汽車預言家在翻看2013年至今恆大所有年報後發現,每當觸及新的行業,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年報裡都會提到“國家戰略”這個詞語,包括這一次恆大進入新能源汽車。

從2018年3月許家印對外表示恆大關注新能源產業開始,除了收購幾家國內汽車相關企業外,許家印沒有公開和任何一位中國汽車產業人士見面。相反,在不到20個月的時間裡,他幾乎會見了和汽車沾邊的所有知名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這讓中國汽車輿論不得不猜測這位中國首富的造車動機:

許家印想對汽車做什麼?

首先必須承認,中國汽車輿論一向喜歡用放大鏡觀察每一個新進入者,不管他有錢沒錢,不管他來路是什麼。但也必須承認,中國汽車這一次審視的是一位巨人,至少是一位手裡捏著千億元的“資產巨人”,許家印也一定不會按照“行規”辦事。

恆大為什麼“不專心”做地產?恆大跨界投資的動機是什麼?恆大的跨界玩法是什麼?恆大真的會造車嗎?許家印的造車邏輯是什麼……所有人都想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通過梳理2013年至今外界對恆大跨界投資的報道,以及2013年至今中國恆大、恆大健康兩大上市公司年報等公開資料,採訪多位財經、汽車以及投資領域人士,汽車預言家嘗試找出許家印每一次跨界投資的商業邏輯,分析一年多來許家印在汽車產業的商業行為背後的思考。

第一,許家印的跨界玩法

弄懂許家印造車前,先要看懂許家印的造車動機。

第一,恆大不缺錢。

根據中國恆大半年業績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中國恆大總資產達20985億;營業收入2269.8億;毛利潤772.6億;核心利潤303.5億;淨利潤270.6億;淨資產3453億;現金餘額2880億。

儘管淨利潤、毛利潤與淨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但恆大的各項財務指標仍處於行業第一。

如果放在汽車的範疇內對比,許家印執掌的恆大半年營業收入是長城汽車2019年預測營收的兩倍。恆大沒有在資金上煩惱的事情,也不用拿汽車作為幌子在資本上做文章。

第二,恆大為什麼要選擇汽車?

宏觀層面,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提高,房地產增長速度或將有所放緩。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鎮化水平是53%,到2025年時,該目標比例將達到70%。而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城鎮化已經超過80%,德國的這一數據甚至超過90%。

許家印的造車邏輯:說最大的話,花最有效的錢,保最主要的產業

在地產行業有一個發展瓶頸,那就是一旦城鎮化率超過70%,地產行業發展就將進入波峰,地產企業將首先受到發展影響。鑑於這種形式和中國地產政策的發展,許家印需要在此基礎上為恆大再尋找一條戰略路線。而汽車,就是恆大的另一個選擇。

作為百萬消費級別地產之外的第二大產業,工業製造業是繼地產之外產業鏈最長、消費級別較高、技術與投資門檻最難、全球與中國前沿技術結合最緊密的大領域。

在這一領域中,汽車製造業是工業領域技術密集、投資巨大、利潤最高、和國家戰略結合緊密、最接近市場化運行的產業。根據1-9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汽車製造業利潤雖然下滑16.6%,但仍是工業製造業領域利潤率最高的行業。

第三、弄懂恆大選擇做汽車的背景前,要先梳理許家印每一次跨界投資的邏輯。

2014年,在地產行業紅利期逐漸褪去時,恆大繼前期投資飲用水後,開始佈局農副產品行業,將近3年時間投資數百億元,但隨後以投資週期長、規模小的原因以27億元出售飲用水、糧油和乳製品全部權益。

幾乎同一時間,2014年3月,恆大涉足光伏產業,與張家口政府計劃3年投資900億元建設光伏發電站,花費10億元收購國藏集團,謀求借殼單獨運營光伏業務。7個月後,恆大宣佈退出光伏產業,並指出這一產業前景發展不明朗,投入大、產出慢。

2015年,恆大開始佈局大健康產業,並在當年2月份收購曾經在事業上對許家印有過幫助的英皇集團旗下新傳媒股份,隨後更名恆大健康。

至今,恆大健康是恆大地產業務之外獨立運營的業務版塊,包括汽車業務也被放在恆大健康業務中進行核算。一些行業機構預計,到2022年國內大健康市場的規模能突破到7.4萬億元。

許家印的跨界動機

梳理發現,恆大的跨界投資邏輯有以下現象:

一、圍繞地產業務開展跨界投資。

農副產品、光伏等產業同樣需要土地資源,而從2013年地產紅利期逐漸退潮開始,恆大需要將手裡囤地使用思路進行拓寬。

二、緊跟國家政策,圍繞“國家戰略”佈局。

恆大正式開展農副產品業務前,國家曾在十八大指出要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並列舉了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基本方針,以協調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期望。

許家印的造車邏輯:說最大的話,花最有效的錢,保最主要的產業

為了發展糧食生產,穩定耕地面積、優化結構來達到增產效果,國家還在這一時期推動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也就是後來熟知的“米袋子工程”和“菜籃子工程”。

許家印的造車邏輯:說最大的話,花最有效的錢,保最主要的產業

就在恆大布局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黑龍江和吉林,地方政府也明確要求當地農業主產區提高綜合素質和經濟效益。基於這一宏觀政策環境,恆大當時將重要糧油生產基地的選址放在了黑龍江的泰萊縣。

這個曾在齊齊哈爾當地糧食產量排名倒數第三的區縣,因為恆大的到來,一躍成為當地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恆大正式進入光伏產業的一年前,2013年,光伏業把這一年形容為“政策年”,國家當時明確提出支持光伏企業發展的措施與辦法,甚至強調要把補貼滲透到全產業鏈的每一環,還對發展光伏政策提出6大扶植政策。

隨後恆大把目光放在大健康領域的2015年,政策的春風同樣為恆大的產業佈局發展鋪好了前進的道路。2015年國家連續下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於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十三五”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幾十項政策。除了提出詳細的規劃和指導意見,國家還為健康領域提供了財稅、資金、人力等各項扶持政策和保障。尤其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佈後,正式表明了“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繼互聯網之後中國經濟的一項新引擎。

恆大做汽車同樣有著政策背景的支持,如果把恆大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時間更加聚焦,應該推至2018年3月,當時許家印明確表示:

由於新能源成為國家未來戰略支持產業之一,進入這一領域是恆大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不過在當時他還沒有把目光聚焦到新能源汽車產業。

三、大投入、大規劃、大目標。

早年間,許家印曾這樣表述:

商人的博弈不僅僅是價格的博弈,適當的改變方式也許夠為以小博大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

許家印的造車邏輯:說最大的話,花最有效的錢,保最主要的產業

投資農副產品、光伏等產業,恆大基於自身龐大的資產基礎,提出再造一個行業的概念,動輒數百億的投資,讓行業都出現不小的震動。同時強化與地方合作,形成密集產業帶。

四、保證主業不受影響。

快進快出,這是恆大跨界投資的最大特點。

單看某一筆投資可能出現虧損,但由於涉足其他產業時間短,因此並沒有對恆大造成影響。

以恆大2019年以來投資汽車產業為例,儘管沒有正式推出產品,但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恆大上半年收購的業務對恆大累計帶來收益已達到2840億元,而綜合收益已超過2800億元,意味著站在宏觀投資角度,恆大的跨界投資對主業沒有影響。

許家印的汽車邏輯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恆大的跨界投資目的不是跟隨資本的步伐,而是緊跟國家戰略政策,通過大投資、快佈局的模式,試水不同行業。那麼此次進軍新能源汽車,許家印的造車思路是什麼?

結合一年多的公開資料,汽車預言家分析推斷出恆大的造車邏輯:

一、打基礎。

2019年,恆大健康先後收購擁有汽車生產資質的國能汽車、動力電池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入股泰特、收購廣匯,先期完成汽車生產資質、工廠、三電技術、銷售渠道等新能源汽車基礎佈局。

二、對收購的汽車產品與技術推倒重做。

許家印提出3-5年時間,利用模塊化思維製造出產品,形成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一般一輛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週期大約在3-5年時間,說明許家印尊重汽車製造規律,沒有提出一年造車的口號。同時也透露出他對收購的汽車產品與技術不滿意,要推倒重做。

三、和全球各大零部件企業謀求建立一套圍繞自己的汽車研發生產體系。

許家印的汽車野心很大,如果單單是尋找供應商,沒有必要許家印興師動眾的一個個親自拜訪,這說明許家印在向各個零部件企業描述自己的汽車思路,通過溝通形成超越傳統供應商關係的合作,以此打造恆大的汽車技術體系。

四、通過同時研發、同時設計、同時生產的模式,快速佈局銷售,形成產業規模化。

許家印的造車邏輯:說最大的話,花最有效的錢,保最主要的產業

恆大健康2019年半年報員工福利支出明顯增加

招募8000名符合條件的科研專家、科技人員、高精尖人才,計劃投資1200億在瀋陽打造整車研發基地,快速推進15款新產品。按照傳統汽車投資模式,一般車企會先期圍繞一個平臺、一個基礎模塊研發設計3-5款產品,從而可以看出:許家印的汽車邏輯是同時投入百億資金,推出數款車型,通過大投入快速在產業內形成影響力。

五、新能源汽車研發等大宗費用尚未投入。

汽車預言家查閱恆大健康2019年半年財報數據發現,恆大規劃5-18年攤銷新能源汽車專利、專有技術與特許權成本;規劃2-10年攤銷已收購的電腦軟件特許使用權;針對研發成本,恆大健康財報顯示這筆資金尚未支出,確認支出後將核算攤銷時間。

許家印的造車邏輯:說最大的話,花最有效的錢,保最主要的產業

恆大健康2019年半年報

以此來看,恆大新能源汽車至少到2019年6月還沒有啟動研發資金。除了前期收購部分企業產生的數億元成本外,新能源汽車產業所謂的千億、百億投資截止到6月份還在規劃中。

六、汽車業務形成三大板塊,或謀求獨立發展。

根據恆大健康半年財報顯示,恆大將新能源汽車業務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整車製造業務、動力電池業務和動力科技業務。

三個業務板塊有不同的工作內容和規劃,恆大製造業務包括投資NEVS以及柯尼塞格,同時承擔對外投資收購工作;動力電池業務包括三元軟電池包公司卡耐新能源電池公司;動力科技業務包括收購的泰特機電有限公司以及NEVS收購的英國電機公司。

不難看出,恆大把新能源汽車業務細分後,形成獨立的業務單元,制定各自任務目標,極有可能按照獨立核算的經營方式,這說明恆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層面大投入的同時,也在精打細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