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的剋星-----大明初期的鐵血騎兵

蒙古騎兵的剋星-----大明初期的鐵血騎兵

李亮屏

元朝至正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公元1360-1363年),元末農民起義軍中的紅巾軍,經過浙江名儒劉伯溫的改革整治嚴肅軍紀,戰鬥力大力提高,成為戰勝蒙古騎兵,推翻元朝的主力軍,也成為朱元璋創建大明王朝的主力軍。在朱元璋大明明軍與元朝主力騎兵的經典決戰中有兩場戰役具有戰略意義,一場是山西行省的太原府戰役,另一場則是在甘肅行省定西縣的沈兒峪戰役。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的太原之戰集結了明軍兩大將星——北伐元帥徐達(1332-1385)與副元帥常遇春(1330-1369),元朝名將闊敦帖木爾搶在明軍之前馳援太原,擋住徐達主力。徐達立刻陷入危境,趁夜發動劫營,突襲元軍大營,殲滅元軍四萬,俘虜四萬。

次年(1370年),明軍進軍甘肅,元將闊敦帖木爾以攻為守,主動攻擊蘭州,引明軍救援。徐達統軍迎戰,率軍進抵定西縣沈兒峪與元軍對峙。

在兵力不佔優勢,後勤補給不暢,難以持久的局面下,徐達使出“疲敵之計”,晝夜擂鼓吶喊,擺出大舉進攻架勢,卻不發動總攻,並多次擊退元軍反撲,經過數日對峙,元軍被拖疲。徐達自此果斷下令反擊,趁夜以中央突破戰術直撲元軍大營,俘虜八萬六千多人,全軍覆沒的闊敦帖木爾,帶著一家老小倉皇逃離。這是自成吉思汗以來,蒙古騎兵遭受的毀滅性打擊。徐達隨後連克興元(今陝西漢中)、河州(今甘肅臨夏),收復中唐以後被吐蕃佔領的地區。

明軍以迅猛的衝鋒和令行如一的執行力以及頑強的戰鬥品質,在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不僅成為元軍的噩夢,而且創造了自漢唐以來一邊進行對外戰爭,一邊著手恢復國民經濟的奇蹟。

這場戰爭,不僅摧毀了元王朝最精銳的主力,同時徹底扭轉了北宋以來中原政權被動挨打的政治局面,也徹底摧毀了北元今後捲土重來的能力。

2016.12.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