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房价格“诱人”但购房或有风险

近两年,法拍房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提起法拍房,大部分人都会比较陌生,概念仅仅停留在“法院拍卖的房子”。通常来说,法拍房的价格相对市场价来说非常便宜,在北京,有的法拍房甚至比市场价格便宜上百万元,而且其不在“限购”政策范围内,这让很多在大城市工作但却没有资格购置房产的年轻人非常心动。

法拍房价格“诱人”但购房或有风险

中国商网 孙瑞/摄

价格“诱人”最低可七至八折入手

法拍房,就是进入司法拍卖的房子。一般来说,法拍房最大的来源是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抵押物,民间借贷纠纷、司法没收也会产生法拍房。

法拍房起拍价格会低于市场价格,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介绍,根据人民法院关于财产拍卖的规定,人民法院确定的保留价,第一次拍卖时,不得低于评估价或市场价的80%;而如果出现流拍,再行拍卖时,可以酌情降低保留价,但每次降低的数额不能超过前次保留价的20%。

北京日报举例称,以8月成交的几套法拍房为例,海淀区复兴路甲的一套法拍房,评估价为993.67万元,成交价为659.96万元,成交价是评估价的6.7折;朝阳区甜水西园的一套法拍房,评估价为433.43万元,成交价为367.9万元,相当于8.5折。换句话说,购房人“捡漏”成功的话,可以按照评估价的约七到八折入手。

法拍房或有陷阱,购买需谨慎

据成都商报报道,2018年12月30日,成都市民刘正坤在淘宝网上花了123万拍下了一套法拍房,这套房子面积256平方米,产权40年,但房子已被原房屋所有人李娟出租了40年。如果按照“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在40年产权期内,买房人刘正坤都无法行使该房的使用权。

另一则新闻是,上海的李先生花费512万元在成都南湖国际社区购买了一套近400多平方米的法拍房。但因该房产前业主拖欠六年的小区物业费,拖欠金额高达九万余元,李先生被要求“先缴纳物业费再入住”,以至于房产钥匙被扣,无法顺利入住。

张大伟表示,“对于资金充足、受购房资格限制的普通购房人来说,法拍房的确是可以‘捡漏’,但购房人也要留意交易后的各种潜在风险。”购买法拍房应从房屋产权、房屋债权、租约、缴费拖欠等方面综合考虑。

债权是购买法拍房需考虑的重要的因素,法院拍卖的房产多数涉及债务问题,房产可能被多次抵押。如果房产涉及民间借贷,将会很难查清,购买后可能会遭遇民间“债主”的追讨。

从房屋产权方面看,产权不清、无产权、小产权、未办理以及无法办理房产证、未缴齐土地出让金等情况,会对购房交易产生极大不确定性因素。应首先通过市住建委查询确认相关信息,对所购买房产有充分足够的了解后,再考虑是否购买。

从租约方面看,去年成都市民所购买的“产权40年,已租赁40年”法拍房,正是没有将“租约问题”调查清楚。签订长期租约的法拍房,即便已完成购买并过户,如果租约未到期而买家又无法同租户达成搬离协议,导致所购房产被第三方“强占”,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无法入住的。

还应该考虑法拍房的缴费情况,其原房主可能存在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未缴清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按照竞买公告,买卖房屋产生的相关税费均由买受人承担。

法拍房的税费问题也不能忽视,很多人看到法拍房的售价非常划算,一旦购买后,其产生需缴纳的税款可能让人“瞠目结舌”,税款包括正常的契税,营业税、印花税、增值税、土增税等税费,若是安置房、商业房等较为特殊的房产,税费往往较高。

此外,在购买法拍房时,应了解该房产是否允许贷款购买,并不是所有的法拍房都允许贷款。如果竞拍成功,却遭遇无法贷款且无法全款支付的情况,购房者只能白白损失保证金。

张大伟建议,抱有“捡漏”心理的购房人,务必综合考虑、做好基础调查后再决定是否参与竞拍。

(综合自北京日报、成都商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