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激盪十年》12、2017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擊上方藍色標識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解讀《激盪十年》12、2017


(詳細內容請收聽音頻解讀)


我們的講述到了2017年,今天的節目我們聊三個話題:

一、區塊鏈和以及區塊鏈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比特幣。

二、產權改革的巨大突破。

三、互聯網高科技公司大者恆大、強者恆強。


如何面對比特幣的暴漲

在去年的時候,人工智能的話題是最火的,緊接著到現在區塊鏈變成了所有人都熱議的話題。不管是新聞媒體推送還是平時聊天,區塊鏈這三個字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就在前幾天我老婆都還和我說,有客戶跟她聊區塊鏈,他都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什麼。

只是聽人家說,區塊鏈是繼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和互聯網革命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雖然具體不知道怎麼回事兒,但是聽起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那為什麼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會對區塊鏈這個話題如此熱衷呢?其實絕大部分的原因是來錢快,很多人明白區塊鏈就是加密數字貨幣的核心,而在過去一段時間,數字貨幣實在是漲的太誇張了。在2017年,在全球對沖基金整體收益率只有8%的情況下,投資了加密數字貨幣的9支基金竟然整體上漲了1167%。

比特幣的價格更是在去年一年上漲了1400%。去年年底一個比特幣的價格是2萬美元。後來回落了一些,這兩天的價格是8000美元,大約5萬人民幣。

我之前在解讀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第一期節目的時候,我說過當時的比特幣價格是3000美元,大約2萬人民幣。那時候買了比特幣的話,就算沒有在去年年底價格最高的時候賣掉,現在出手的話投資回報也是超過了100%。比買房子還要賺太多了。

比特幣剛剛上市的時候,1美元就可以買到100多枚比特幣,到現在整體漲幅超過了80萬倍。這樣的瘋狂暴漲,讓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錯過了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發大財的機會。當初如果自己花幾千塊錢買點比特幣,現在就坐擁上億資產了。天吶,隨便想想都要去撞牆了。

其實啊,這樣的假設是並不存在的。因為即便你幾年之前真的買了幾千塊錢的比特幣,你能一直持有到現在嗎?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你在它漲兩倍的時候不賣嗎?漲三倍的時候也不賣嗎?漲到五倍,十倍的時候都還不賣嗎?正常人是不可能擁有這樣的定力的。除非你被抓去做了這幾年牢,或者你買完就把賬號密碼弄丟了,現在才找回來。那這筆錢才有可能被你賺到。

更何況比特幣也有跌的時候,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就跌掉了60%。這樣大起大落,像做過山車一樣的,你怎麼才能坐得住呢?如果你真有這樣的定力,那你做別的投資也能成。像是買騰訊的股票,茅臺的股票,都能掙到很多的錢。

所以但凡有同學因為錯失比特幣而懊悔,你需要明白,不管這個世界怎麼變,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變的,就是你用很小的投入獲得巨量回報的機會永遠是極少極少的。你懊悔沒有買比特幣這件事情,與你懊悔沒有買彩票中大獎其實差不多是一回事兒。


巴菲特的質疑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確實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似乎它就是代表了一種趨勢,一種在未來要能顛覆世界貨幣體系的力量。當然了,有肯定自然也有質疑的聲音。而且在所有質疑當中最重量級的聲音竟然來自巴菲特。

在比特幣價值100美元的時候,巴菲特就提醒大家說比特幣是老鼠藥,暴漲到了現在,又有人跑去問巴菲特怎麼看。巴菲特說,它現在是老鼠藥的平方。

很多人認可比特幣的價值是覺得他有一天可以取代傳統貨幣。但是巴菲特卻說根本不可能,比特幣完全就不能算是貨幣。它的價格波動太大,明天有可能暴漲也有可能暴跌,他極其的不穩定性,就偏離了貨幣的本質,他最多隻是一種金錢流通的方式,而並不能代替貨幣來使用。

另外呢,比特幣根本就不是一個能產生價值的資產,虛擬貨幣和土地、房產或者公司股票完全不同,他的價值完全依賴於更多的人進場購買。

所以投資者對於它的需求是決定它價值的唯一因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就是正兒八經的泡沫。

巴菲特的結論就是比特幣不靠譜,它不受監管,不受任何中央銀行的監督,他建議投資者遠離比特幣。

其實我們之前的節目曾回顧過金融史上一次次泡沫破滅的慘痛教訓。我們發現每一次泡沫襲來的時候,確實都有人意識到了,種種跡象都表明這就是泡沫。可與此同時總還會有人告訴你,這次不一樣,因為什麼什麼什麼,他不是泡沫。但是到最後破滅的其實每次都一樣。

對於類似的事情就像是在玩擊鼓傳花,花肯定是要停下里的,但是大家都在想花只要不停在我手上就行,所有人都認為自己一定不是最後的接盤俠。

另外呢,對於所有技術來說,它的突破性都是無窮盡的,任何技術都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支撐比特幣的技術在今天看來是不可突破的,他的所有安全性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但是隻要他是技術,那麼他就存在被攻破的可能,這是技術迭代的特性。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東西因技術而生就必然會因技術而破。


我們需要有價值信念

梁冬和吳伯凡在談論比特幣的時候提到了一個觀點,說如果某一樣東西,你五年十年之後你不想擁有,那麼你就不應該去擁有。言下之意他們拒絕任何的投機行為。因為確實我們可能因為短期炒作獲利了,但同時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有損失的。損失什麼?就是我們對於價值的信念。有了這一次之後,我們以後都會用投機的方式去掙錢,直到有一天我們的投機心態把所有賺來的錢統統虧掉。

俗話說好男不賭,說的就是我們需要擁有堅定的價值信念之矛,一旦我們痴迷於投機,它的巨大風險就必然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帶給我們巨大的傷害。

那麼關於比到底是是不是泡沫,具體的判斷還是要由您自己來做。再多說一句,中國央行已經否定了比特幣的貨幣地位,並且禁止了金融機構開展比特幣相關業務。言下之意就是你在中國交易比特幣是得不到法律保護的。


區塊鏈技術


雖說比特幣並不一定代表未來,但是支撐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卻有可能是未來。下面我們就來解釋一下區塊鏈技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要講區塊鏈我們還是要拿比特幣來舉例,因為比特幣就是現在區塊鏈技術的最直接的一個運用。

我們知道貨幣的根本就是所有人的共同相信,只要大家都認可,那我們不管是用鈔票、貝殼甚至是石頭當做貨幣都是沒有問題的。那比特幣就是完全建立在大家的相信上,它的創造和發行不依靠政府,沒有政府的權利背書,而是通過事先設計好的程序完成。他這就實現了我們經常聽別人提到的去中心化。

另外比特幣不要求用戶做任何的身份認證,就連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也是一個加密身份,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都不知道。比特幣之所以可以夠去中心化運行,既能保證安全、又能實現匿名性,就是依靠區塊鏈技術。

想要理解區塊鏈技術,我們只需要瞭解區塊鏈的三大特性就可以了:可追溯、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

  • 第一個可追溯,區塊鏈是由一個一個的區塊連成的列表,每個區塊裡都裝著數據。最開始的那個區塊叫做創始區塊,裡面就存儲著最早的原始數據,那在後續新產生的每個新區塊當中,除了放著新數據之外,還包含了一個指向上一個區塊的指針,這樣一來,只要拿到一個區塊的數據,就可以通過指針找到上一個區塊,以此類推就可以追溯到最開始的創始區塊。
  • 第二個不可篡改性,每個區塊的數據都會通過哈希函數構成的算法產生一個哈希值。這個哈希值就放在下一個區塊的指針裡。這就意味著如果有人想要篡改一個區塊裡的數據,那麼哈希值就會改變,指針就會與相鄰的區塊發生矛盾,立即就會被人發現。那如果想不被發現的話就必須把整條區塊鏈的數據全部改掉。但是創始區塊是被放在了一個沒有人能改動的地方,通過這樣的方式就保證了整條區塊鏈的數據安全。
  • 第三個去中心化。我們在花錢的時候,銀行在記錄我們的交易行為,就算不是支付現金,不管是用微信還是刷銀行卡,銀行就會把我們卡上的錢划走。那比特幣沒有發行機構,就必須找人來記錄所有人的交易行為。找的誰呢?就是在比特幣網絡當中挖礦的礦工們,記賬方式叫做分佈式記賬。
解讀《激盪十年》12、2017


知道比特幣的同學一定聽說過挖礦吧,但是絕大部分人只知道挖礦是賺取比特幣的手段,其實礦工的存在是比特幣去中心化的關鍵。

礦工確認記錄交易的工作,就是在創造區塊,把確認的交易數據打包到區塊裡,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挖礦。比如有人向你支付了一個比特幣,那這個交易行為就會向整個比特幣網絡進行廣播,礦工就會把這筆交易數據放到新建的區塊裡,之後這個區塊的數據被納入到區塊鏈當中,這筆交易就被永久的記錄下來了。

但是挖礦並不容易,從技術上來說,你想創新的區塊就要算出一個數字,跟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以及你想打包的數據鏈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字符串。這個字符串通過哈希函數計算輸出的哈希值需要在系統要求範圍之內,那麼你的區塊才能創建成功。而這個計算的過程叫做哈希解密。而且你必須足夠快,如果別人搶先一步算出來了,那你創造的區塊就毫無意義了。

作為礦工記賬肯定是有獎勵的,分別是區塊獎勵和交易獎勵。區塊獎勵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你創造了一個新區塊,網絡就會創造一定的比特幣給你,這也是生成新的比特幣的唯一途徑。但是比特幣並不是無限生成的。

第一個區塊獎勵50個比特幣,之後每生成21萬個區塊獎勵就減少一半。這樣一算下來。比特幣的總數被控制在了2100萬個,這也就保證了比特幣的稀缺性。

另外一個交易獎勵就很好理解了,就是人們進行交易的時候需要多支付一筆錢給礦工作為交易費。

所以同學們之前聽說的有人買礦機挖礦,就是這個意思了。那為了得到比特幣,礦工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設備也是越用越高級,因為你運算速度越快,成功創建新區塊的概率就越高。


智能合約解決社會信任問題

那麼說到這裡,同學們對區塊鏈技術是怎麼支撐起比特幣網絡的已經有大致瞭解了。其實,對於比特幣的應用只是區塊鏈技術的1.0版本。現在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2.0版本已經嶄露頭角了。這兩個版本的區塊鏈技術有什麼不同呢?

比特幣的區塊裡存儲的數據是簡單的交易信息,而以太坊的區塊裡可以加入智能合約,用戶可以在裡面放一個合同,當達成條件時就觸發交易。

比方說我和你打賭,明天會不會下雨,我們兩個賭100塊錢。那我們就把這個合約以及每人100塊錢上傳到以太坊的網絡裡。等到明天看具體有沒有下雨之後,程序就會判斷勝負並自動把200塊錢轉給贏的人,這就是簡單的使用智能合約的例子。

總之區塊鏈這方面的發展有助於解決社會信用的問題,使人們安全放心的交易。另外去中心化也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像是銀行、稅務局、證券交易中心等等的。但是區塊鏈技術的普及還是需要等上一段時間的,因為它的效率很低,像是比特幣網絡,需要十分鐘才能創建一個新的區塊,以太坊雖然快很多,但是也需要12秒。這與傳統機構在交易速度上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我永遠相信技術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而且我還相信技術本身是沒有好壞善惡的,技術的出現是造福人類,還是製造遭難,完全是看技術掌握在怎麼樣的人手中。

如果你是投資者的話,明智的做法肯定不是盲目的跟風,而是在學習研究之後擁有自己的見解,對這項技術的前景有獨立且理智的判斷。


“李笑來們”與ICO泡沫


我們回到書本看看2017年,圍繞區塊鏈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比特幣的暴漲浪潮之下,有人開始在中國也發行自己的加密數字貨幣了。他們類比股票市場的IPO,提出了ICO的概念,什麼雲幣網、聚幣網、比特兒之類的交易所開始出現。在中國幣圈中最大的咖李笑來登場了,同學們對他都很熟悉了。

在書中,吳曉波對於李笑來在2017年乾的這些事兒,不說批評吧,反正肯定是不贊同的。

2017年6月份的時候,李笑來發布了一個叫做EOS的區塊鏈項目,開盤價5.87元。兩天之後就漲到了30元,5天內完成了1.85億美元的融資。沒過幾天,這個項目在二級市場的市值就衝到了不可思議的50億美元,有人戲稱這完全就是價值50億美元的空氣。

緊接著,他又啟動了另一個ICO項目,叫做press One。這一次,他索性連項目白皮書都懶得寫了,僅僅在官網上放了幾百字的介紹,他給出的理由是:“不提供那個,即使提供了也沒有多少人會看,甚至沒有幾個人能看得懂”他要眾籌兩個億美金。

在這場瘋狂的遊戲當中,李笑來只是其中的一個明星演員而已。在這一年,有數以百計的類似項目在互聯網上打通了一條又一條的財富自由之路。

之後7月份,投資界的老頑童薛蠻子也衝了進來,他在8天時間裡像掃貨一樣的投資了12個區塊鏈項目。他與李笑來搭肩狂笑的照片傳遍了朋友圈。而且兩個人還聯手投了一個項目,他們發行的貨幣名字叫“馬勒戈幣”,我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感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在ICO市場上,既沒有規則,也沒有監管,更沒有懲罰制度,“貨幣”發行人幾乎不用承擔任何後果,但交易平臺卻要直接面對上百萬的不理智散戶。

很快9月4號,央行發佈公告,直接把ICO定性為非法融資行為。要求即日起停止所有ICO活動,並且清退款項。這次監管出手之快,力度之大,讓李笑來們措手不及,區塊鏈泡沫瞬間破滅。


雲南白藥與中國聯通的產權改革

1月份,雲南白藥的產權試驗轟動全國。10月,中國聯通的股權改革方案也獲得通過。


解讀《激盪十年》12、2017


大者越大,強者恆強

我們再看看2017年的互聯網世界。

騰訊的市值飆升到了5000億美金一舉超過了facebook,阿里股價也翻了一番,市值一度超過了亞馬遜。體量如此龐大的互聯網公司,竟然還可以保持如此高速的成長。

在這一年,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的勢力空前的強大,出現了大者越大,強者恆強的邏輯。BAT的勢力可以說已經無遠弗屆,他們在電商、社交和搜索市場形成的壟斷優勢已經牢不可破。在這一年,全國98家獨角獸公司,其中八成都與BAT有關。

大者越大,強者恆強的邏輯還不單單在中國,放眼全世界都是如此。如果我們把美國5強,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和中國雙雄阿里、騰訊的市值加在一起,已經達到了3萬億美金。這是什麼概念,這已經超過了英國整個國家的GDP了。

有美國經濟學家聲稱:互聯網正在以無比開放的姿態,形成絕對的壟斷,科技巨頭的過度集中將是經濟的最大頑疾。

在美國,谷歌佔據搜索廣告市場約77%的營收,亞馬遜佔據電商銷售額的38%,臉書的移動社交媒體流量佔比更高達75%。而且美國五強過去10年共進行了436筆收購,總價值高達1310億美元。

有美國經濟學家警告說頂尖科技公司藉助資本和互聯網的觸角排擠對手,成為贏家通吃的“超級明星”,這在“很大範圍上”限制了創新的出現。


庸眾的狂歡

我們再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身邊,這一年出現了三個現象級的產品:

  • 第一個《王者榮耀》,開啟了全民瘋狂的模式,一個遊戲的日活用戶達到了5000萬。
  • 第二個電影《戰狼2》,創下了56億的票房最高記錄。這部電影十分應景的響應了正在我們胸中燃起的大國心態。
  • 第三個《中國有嘻哈》,他的觀眾以“95”後為主,基本與《王者榮耀》的用戶重疊。


2017年,快手、B站、抖音這些互聯網產品炙手可熱,它們代表著一個急躁而碎片化潮流的到來。

41歲的財經作家許知遠一向對大眾的狂歡不削一顧,他曾經用“庸眾的勝利”來形容當年的韓寒現象。在節目中許知遠問馬東:“你喜歡這個時代嗎?或者說一點牴觸的情緒都沒有嗎?”馬東說:“我喜歡啊”“好吧。”許知遠的身子重重的砸在椅背上。

許知遠對話馬東的這期節目我看了,其中有馬東說的一句話令我影響極其深刻:“許老師,我們這個世界上大約只有5%的人,有願望,積累知識,瞭解過去,創造文明。而剩下95%的人呢?他們活著,僅僅就只是在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