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

那一年《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

1987年一个叫齐秦的人,用《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人生归期的期许,是因为有等候你的人和你要见得他(她)。

其实青春的记忆到了后来全部变成美好,这是我们自己做了过去的魔术师的原因。当然也有人心存抱怨。

生于八零后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年代。很多标签曾经被莫名贴在这个时代出生的人的身上。“独生子”、“垮掉的一代”、“孤独”、“自我”、“啃老”......这些并不太正面的象征,其实早就被一一撕去。我们从来没有给自己建造人设,只是其他人的赋予罢了。

那一年《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

我现在觉得,不管你属于几零后,应该这样说,都有你自己时代的印记和来自社会其他阶层的嘲讽和奚落。人出生时本是一空置的容器,世俗为其灌输各种各样的事物,然后就成现在的样子。而这个容器又有了自动更新功能,不停的搅拌,不停的挑选,周而复始!

我们的青春伴随春风,吹开的却是不同的四季

1980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初期,那个时候的国人还在被动和胆怯的打量着这个新世界的一切。当沿海城市开启了精彩的外面世界,我们的父辈也觉得这精彩也有许多无奈。在这不断的精彩催生更多无奈的时代,我们一个个的诞生了。至少在1985年之前,这五六年的八零后最大的无奈就是他们百分之八十是独生子女。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赋予的特殊的一辈。八零后是最没有靠山的一代。

那一年《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

所以你会发现当年港片风靡,《英雄本色》、《古惑仔》系列凡是兄弟情节的电影,总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爱称呼好朋友为兄弟,因为我们最缺的就是兄弟。当一部分热血青年为兄弟两肋插刀到被兄弟插了两刀以后,他们开始怀疑人生了。今天看来大可不必,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社会会教给你,只是有点冷酷无情罢了。

叶问说: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话,我四十岁以前都是春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这样的,别看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可是每个人却经历着不同的四季。你在春天,他在夏天,他又在秋天,还有人在冬天。在哪个季节不可怕。爱斯基摩人从来不知道夏春秋,还不是过得红红火火。适应环境比抱怨的好。

那一年《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

所以世人眼中你处于什么状态,就会给你身份后加个所谓的标签,正如我们无法真正定义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给20岁、30岁、40岁贴标签。

当年曾经大家认为九零后是非主流、是脑残、是没用的一代,但是现在呢,没发现你周围的九零后已经很成熟、奋进,并且还有不少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优势。以前的那些标签已经无法再用于形容他们。所以无论是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他们在同样年龄的时候都在用符合当时社会形态的处事态度去生活,

少年轻狂也许并不是过错,过了再继续这样,就是不要脸了。于是我们20岁以不同方式疯狂、30岁都同样在奋斗拼搏、40岁也会是社会支柱。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变化,心智的成熟,你会发现,四季也好,往昔的不公也好,都如烟一样吹散了。

那一年《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

经历了岁月的风霜,才发觉爱情也被埋在雪底

青春最好的不见得是你取得多高的考试分数,而是可以不顾一切的去爱,当我们经历岁月的风霜以后,才发现我们已经把爱情深埋在了雪底。其实齐秦唱的是自己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动当年的你,是因为,这首歌唱惜别深情,叹相会无期,把恋人离别在即的那份依依难舍的复杂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歌中说不完得别离凄迷,唱不尽的真情之意,让人为之感动。

而大多数人在普通的层面,爱情没有那么哀怨缠绵,也没有那么丰富多彩,青春的荷尔蒙与你心仪的对象不期而遇的时候,你也比任何人都更加诗情画意。

那一年《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

当年李商隐在牛党之争中被滞留巴地,与自己的妻子南北相隔,他通过诗词抒发着对爱人的思念,一首《夜雨寄北》: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上联不是正如齐秦唱的:你问我何时回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过齐秦倒是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复,大约在冬季,而他只有无言的结局了。今天沽酒客也觉得整个唐朝在爱情诗句这块能跟李清照比美就是李商隐,我严重怀疑他和她只是一次轮回。但是齐秦最后没有回到他的冬季,投入了其他的季节了。

年轻的时候我们奋不顾身,不计较门当户对的爱情,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稀有动物那样让人惊讶。短短32年的时间,人怎么就会变得那么的市侩呢?而且不仅仅是已经奔四的我们,今天年轻的一辈对爱情更加现实和缺乏激情。世俗的偏见和功利心机,让它越来越不美丽。

那一年《大约在冬季》诉说着他的爱情,却温暖了整个冬天

非诚勿扰里的那些男女,影视作品里的男女表现出来的观念,现实中大家已经顺理成章的接受了这种新的价值观,无关对错,却非常绝情。

王家卫在《重庆森林》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爱情是否像罐头那样应该有保质期的命题,我们今天却给了一个爱情并不值得讨论的答案。它有没有保质期,你来与不来,完全没有了意义和期许的价值。

今天的八零后,作为跨世纪的人最有怀旧资格。在遥远的卡带时期,那可是上世纪的事情了,在青涩岁月里,费翔代表了浪漫,克莱德曼意味着品味,齐秦就无可置疑的成为了背叛和浪子的标志,但是这首歌在大街小巷传播的时候,却实实在在的肯定着爱情。

所以,我们还在呼唤一种没有计较的感情,就是两个人之间可以更加纯粹,因为这跟幸福有关,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如同让一件普通平凡的小事从好到更好,从更好到最好。这是感知幸福的本领,它有了,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