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網絡重新理解世界

用網絡重新理解世界

■ 文 | 鴻學院院辦

人類從掙扎在飢餓線上,到進入豐裕社會,從平均壽命30多歲,增長到70多歲,看上去進步巨大,但實際上僅用了200年的時間。

你是否好奇人類為何在過去數十萬年中進步緩慢,最近200年卻像“開掛”一般飛速前進?

這要歸功於過去2個世紀巨大的技術進步。蒸汽技術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讓人類可利用的能量水平有了質的提升,從此基本衣食無憂;電力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進一步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的同時,使人類的信息利用能力獲得了一次飛躍,電報電話的發明讓人類的協作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更為重要是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實現了人與人的互聯,在移動互聯網,以及未來的5G和IOT技術的加持下,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萬物互聯”也即將實現,從此人類的行為將變得高度數據化,可量化可分析,生活形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究只是“網絡”這一概念的一種特殊形態,除此之外網絡還以很多形態存在於我們的身邊,比如人際網絡、電力網絡、交通運輸網絡、金融網絡等等。實際上不僅人類社會處處存在網絡,大自然本身也是一種網絡,比如大腦中的神經元網絡,生態系統網絡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相互聯繫,它們構成了種類不同、層次多樣、複雜程度不一的各種網絡。

互聯網對人類生產力的巨大提升,還只是“網絡”巨大威力的牛刀小試,冰山的絕大部分還潛伏在海面之下。

我們每個人無時不刻都處在網絡之中。瞭解網絡的作用與原理,對我們過好人生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往小了說,在職場上,怎樣的崗位升遷快?高手怎麼跳槽?新人的機會在哪裡?在婚戀關係中,找伴侶的邏輯與找合作伙伴有什麼異同?網戀靠不靠譜?如何擴大認識另一半的機會?

往大了講,全球化為何非但沒有壓扁中國的經濟網絡,反而使使中國的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程度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上能夠製造工業產品種類最多的國家?為什麼後起之秀FACEBOOK僅僅憑藉社交工具這一法寶,就能衝破科技巨頭谷歌的壓制,利潤反超後者?

要解釋這些問題,需要把看世界的方式,升級到一個更高的維度,從整個網絡高度,而非個體層面,來考慮問題。

傳統觀點為什麼有侷限性?比如傳統經濟學,忽視了經濟活動的網絡本質,僅以機械論構建一個孤立的理性人系統,無法解釋現實經濟中的許多重大問題。

因此非常有必要以網絡學重塑經濟理念,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此外,中國南北方經濟發展為什麼存在顯著差異?西歐國家為什麼能領先於南歐國家?李雲龍的獨立團為什麼特別有戰鬥力?北京的創新能力為什麼優於多數南方城市?

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用網絡學中的“社會資本”概念來解釋。社會資本是通過調動人際網絡中所蘊含的有形與無形的經濟資源,進行財富創造的結構性能力。

社會資本對經濟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而社會資本的形成是在當地獨特的自然地理和資源稟賦之上,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積澱而成。分為內聚性與外聯性、宏觀性與微觀性兩對屬性。

從網絡學的視角,社會資本蘊藏在特定地區人際之間所形成的獨特關係網絡之中,開發和利用該網絡有形與無形的經濟資源,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增長。

深入研究各地區的社會資本將有利於理解區域經濟模式的形成原理和未來發展走勢。

如果不清楚自己所在地區的社會社會資本是那種屬性,表現為哪種形式,工作和生活起來就可能事倍功半。反之,如果能順應所處環境的社會資本,那麼做起事來就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宋老師在鴻學院核心課程合集《網絡經濟學(1~3)》中,用3講為我們闡釋了網絡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從理論推演到現實例證,從過去到未來,為我們揭示了網絡學的博大精深與現實功用。學完這一系列課程,相信你為人處世的能力會再上一層樓,距離走向成功又進了一步。

請搜索“宋鴻兵觀天下”公眾號,瞭解課程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