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成事,成为卓越,你必须学会这3点

成长,成事,成为卓越,你必须学会这3点

冯唐在《成事》这本书里写到:如何成事,就是管理自己: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体力,自己的情绪,自己的三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一个卓越的人一定日复一日的勤奋努力精进结果,成长没有捷径,勤奋就是最好的捷径。

如何成长,成事,成为卓越的人,至少需要知道以下三点:

成长,成事,成为卓越,你必须学会这3点

01 找到人生的顶层设计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很戳心,两年前,你若问我这样的问题,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没思考过这样问题。生活都被重复得麻木了,连想问题的空间都被占了。

总是有很多小伙伴跟我说,最近特别的焦虑,学习也焦虑,不学习也焦虑。

焦虑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没想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总是想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不自信,也不敢发声。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们先去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自己才会做。

我们在过红绿灯的时候就是这样,大多数情况都没看,跟着一群人走,总没错。

然而成功的人就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是随波逐流的。

有这样一类人,特别喜欢换工作,哪个行业好就跳槽,哪天做的不开心也跳槽,总之一份工作就是干不长。

如果不能在一个行业深耕三到五年是学习不到核心的竞争力。这就跟我们学习一样,到处学,就是没结果。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还没换几次工作,如果我们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和目标,就不会跟着自己的情绪走,只会跟着自己的目标走。

拿我自己来举例,我想通过写作去影响更多的人,通过写作找回自信的自己,活出最好的生命状态,不是写作能赚很多钱。文字本身是力量的,能够给黑暗中的人一道光,我相信这道光能照亮我,也能照亮更多的人。

未来我也会写一辈子,等我老了,头发白了,还可以写作。

找到自己的人生顶层设计,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做自己,成为想成为人,过自己意愿的生活。

成长,成事,成为卓越,你必须学会这3点

02 找到自己的优势

我学习很努力,为什么没有结果?

我读了几百本书,为什么写不出一篇文章?

我知道很多方法论,有很多的想法,为什么还是没有成功?

我们学习英语,初中学,高中学,大学也学,10年的学习之路,很多人还是连基本的沟通也不会,当然也包括我。

如果一件事情,努力10年还是没有结果,这就像很多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10年,一样没有成为领域的专家一样。

这压根就不是努力的事,前者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后者是在一个舒适区待了十年如一日的工作。

很多人读书只限于读了,开始我就拼命追求读书的数量,一口气读完100本。如果一本书读完什么行动力也没有产生,那就白读了。

与其在量上下功夫,不如追求质,把一本书读熟读透,至少一本书读三遍,快速浏览一遍,带着问题读一遍,最后一遍仔细研究作者写每一个观点背后的思维,这才是读书的重点。

如果你很努力都没有结果,一定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有的人就是不喜欢读书,非要勉强自己读很多的书,读了很多可还是没有结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有的人喜欢美食,有的人喜欢旅行,有的人喜欢看电影。

如果一件事情让你做起来非常的痛苦,是你的短板,不是优势,我们可以放弃,然后选择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如何去找自己的优势,可以回想自己小时候做起来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如果你小时候学不会的,长大了也不会成为你的优势。

学习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持续做一件事,把一件事情做到100分甚至是120分。

成长,成事,成为卓越,你必须学会这3点

03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和夫《活法》中说过: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我的学生时代,有一次班主任拿着老师的试卷,走到我的课桌前,丢一下一句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天努力,一天不努力,不能够持续努力。

我看完《活法》对于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句话,以为就是像稻盛和夫先生一样忘我的工作。

后来才发现普通人根本做不到,忘我的工作,我们都是算计着工作,计算着什么时候下班,什么时候放假。

有一次在看杨澜采访导演徐克的时候,关于《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为什么票房那么高。

他说他准备拍这部电影等了四十年,当他跟其他的导演朋友说要拍这部电影时候,很多人都说不可能,但是最后徐克导演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还收获了5亿的票房。

不论是准备拍这部电影,还是在拍的过程中徐克导演都遇到了很大的考验。

零下四十度,极寒冷的天气,机器设备都无法启动,人物角色的重新塑造。

无论外在的环境怎么样,都无法战胜人内心的信念。

长时间的积累,长时间的专注,一定要做成一件事情的决心,是战无不胜的。

很多人无法成事,就是想法太多,目标太多,精力太分散,没有成事的决心。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除了努力还有时间的厚度,和岁月的沉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