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很多父母都不舍得让孩子干一丁点家务活,让宝宝们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做家务列为大人才需要做的事情,孩子们只要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就够了。

然而,这种想法和观念也会让孩子错过许多提升独立能力的机会。当宝宝开始校园生活时,可能才发现自己与其他同龄宝宝之间,已经产生很大的差距。

之前就听过一位妈妈述说她的经历,有一年暑假,她把儿子俊俊送去参加夏令营,原本希望借这个机会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结果不到两天,儿子就被夏令营退了回来。而退回来的原因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太弱了。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夏令营要求孩子们懂得基本的洗衣、穿衣、叠被子等等的生活技能,但俊俊什么都不会,老师一开始很耐心教,但俊俊根本没有想学的意思。为了兼顾夏令营其他小朋友,老师迫于无奈只好把俊俊送回去。

因为这件事,俊俊的妈妈才醒悟,之前一直舍不得给孩子碰家里的杂务,结果时间一长,孩子形成习惯了,连最基本的穿衣和洗漱都需要父母亲代劳。一旦离开家里,俊俊和同龄小朋友的差距马上显现。

其实,最成功的家教就是让孩子学会做家务,而从小会做家务的宝宝,将来也会更优秀。在欧美国家,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活动基本上是共识,有的学校还会把家务活列入基本课程之一。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看似简单的家务活,对于宝宝来说,却是锻炼自理能力与培养责任感的大好机会。

萌妈在大宝快3岁的时候开始让她接触家务活,到现在这个做家务的习惯已经维持1年时间,已经成为大宝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多数宝宝刚开始并不抗拒做家务,对于他们来说,做家务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此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接触家务活,宝宝们会更容易接受。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3岁大的宝宝,四肢开始有力量,手脚也更灵活,能熟练的行走和跑动,因此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例如倒垃圾、擦灰等等。

萌妈则是先让大宝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将不同种类的玩具放回对应的储物箱子里。萌妈当时给这个任务起了个有趣的游戏名字——送玩具回家。

“玩法”与一般的配对游戏类似,用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大宝将玩具归类摆放好的兴趣,每当大宝完成任务,萌妈会马上给予孩子鼓励或夸赞,提高大宝做家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后来,萌妈继续用游戏的方式让大宝学完成「给桌子擦脸」、「和扫把跳舞」等等家务活,大宝也很享受整个过程,不知不觉间,习惯形成自然,家务活已经成为大宝的日常活动之一。

到了现在,如果让大宝去参加夏令营,萌妈也很放心,因为大宝已经掌握能照顾好自己的能力,不会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造成麻烦。

另外让萌妈惊喜的是,大宝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不会出现不适和恋家的情绪,总能用她的方式去熟悉周围的一切,这点让萌妈感到欣慰。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接触家务活?」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根据最近一项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

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孩子的自理能力与其日均劳动时间关系密切,两者均缺失的情况下,宝宝的未来实在令人担忧。

让孩子学做家务并不是为了能日后分担家人的劳动负担,从小让宝宝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对宝宝的身体、心理以及脑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提高宝宝的专注力

人类大脑的脑前额叶是控制人专注力和自控能力的重要器官,也是脑部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以及自我意识形成的神经基础。大脑前额叶主要具备记忆、分析、形成逻辑的功能,同时也负责理性情绪。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蓝色部分为大脑的额前叶)

而适量的家务活能够促进宝宝大脑前额叶的发育,从而提高宝宝的专注力、自控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

另外,宝宝在做家务活时,手、脚、眼、耳等感官都会受到良性刺激,还需要同时协凋多个感官系统,也能刺激脑细胞,促进大脑发育。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曾有研究表明,拥有做家务习惯的孩子,手部灵敏度更好,专注力也会比同龄人强,还能提高孩子主动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著名育儿专家Jim Fay曾表示:

“就算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也会渴望「被需要」,家务活是家庭事物的一部分,平时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家庭出一份力,能够让他们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

孩子通过参与家务活的方式获得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也让孩子早早意识到自己要为家庭付出,与父母和长辈之间的关系也会比较好,从而更有利于家庭责任感的培养,以后在工作中也会更有责任心。

4、孩子未来的家庭生活更美满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曾有学者对400余名少年做了长达75年的跟踪调查,其中发现:

从小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以后更有出息。

其中,爱做家务与不爱做家务的少年,成年后就业率比例为15:1,犯罪率则为1:10。

除此以外,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较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由此可见,家务劳动与孩子的成长状况息息相关,从小有做家务习惯的孩子,成年后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更强,工作更专注努力,同时对家庭也会更上心。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另外,会做家务也是一种生活技能,喜欢做家务的孩子能拥有更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会更自信,一些家务技能还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

相比之下,从小没有做家务意识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因为生活能力不足,导致适应能力差,缺乏家庭观念,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其工作和人际关系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 宝宝多大做家务才合适?」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所谓“家务活从娃娃抓起“,越早让宝宝接触家务活,宝宝们会越容易接受和形成习惯。但在给宝宝安排家务劳动前,需要充分考虑宝宝的身体情况和实际能力,给宝宝安排难度适中的家务劳动。

1、9个月以前

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全,宝宝们活动能力受限,因此不适宜接触家务劳动。

2、9个月至2岁时大时

宝宝四肢力量逐渐增强,已经能熟悉掌握走路和爬行技能,可以在爸爸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做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例如处理自己的纸尿裤,开始学习将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另外,还能在此之前让宝宝练习一些简单的自理技能,例如独自用勺子吃饭、独立洗漱、换衣服等等,都能有效锻炼宝宝的自理能力。

3、2至3岁大时

孩子们平时可以在爸妈请求时,帮忙拿取东西;熟练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整理玩具;晾挂衣服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是第一次接触家务活,父母最好不要一次为宝宝安排太多不同种类的家务活,容易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和精力,让宝宝们产生厌恶感。建议当宝宝掌握了一项家务活后,再安排学习另一种家务劳动。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4、3岁至4岁

宝宝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帮忙摆放餐具,将用完餐的碗筷放入水池里面,还能帮忙喂宠物,简单整理床铺、拿枕头和被子等等。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自理能力也会有所进步,能够将自己的脏衣服放进脏衣篮里面,自己更换干净的衣物,精细动作发展快的宝宝还能自己系好鞋带以及会穿多纽扣的衣服。

5、4岁至5岁大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宝宝开始进入学龄前期,已能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例如能够将干净的衣服折叠好放入衣柜、准备第二天穿的衣服,还能将洗漱用品摆放好。

同时,还能帮忙餐后收拾餐桌,有的宝宝还能在家人的辅助下清洗脏的碗筷,并将清洗好的碗筷分类。

6、6岁以后

宝宝们已经能掌握更多的收纳技巧,也形成自己的收拾习惯。生活方面能够自己更换床单、准备好上学的书包以及懂得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当然,上面每个年龄段对应的家务劳动只能作为参考,每个宝宝生长发育情况不尽相同,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对家务劳动进行调整。

另外,父母也不能过分催促宝宝掌握他们所在年龄段该掌握的家务劳动,这样反而会让宝宝觉得家务活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自然不情愿接触。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 爸妈该如何正确引导宝宝做家务?」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小孩子们总是喜欢新鲜的事物,第一次接触家务劳动的宝宝,会认为这是件新奇有趣的事情,从而表现出兴奋和积极的情绪。但是,当大人开始认真教宝宝做家务时,宝宝们却容易失去兴趣,变成了“三分钟热度”。

让孩子做家务,不难,但要让孩子主动做家务,并将做家务这件事形成生活中一种习惯和规律,则需要花心思和技巧。因此,爸爸妈妈在引导宝宝做家务时,需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1、金钱、礼物奖励不可有

为了让孩子更快学会做家务,有些爸妈会选择走“捷径”——用宝宝感兴趣的小礼物,或是用金钱作为奖励来诱导宝宝做家务。虽然这样成效很快,却是一个不明智的方法。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当宝宝习惯这种鼓励模式,他们会慢慢将其作为讨好父母的途径。一旦没有奖励,孩子们可能就不愿意做家务。

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家务劳动不需要以任何礼物或金钱来换取,这样不仅无法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也会影响孩子今后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选择适合宝宝生长和年龄的家务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身体发育情况都不同,因此爸妈们在给宝宝选择家务劳动时,注意考虑孩子体力、专注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实际情况。例如月龄较小的宝宝,可以采用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另外,给宝宝交待家务任务时,要把任务说具体,指令越具体清晰,宝宝们更容易完成任务。另外,宝宝在做家务时,爸妈需要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避免让孩子无意间接触到锋利尖锐的危险物品,造成意外。

3、及时表扬宝宝

恰如其分的表扬能够调动宝宝做家务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增加他们对家庭付出的责任感和满足感。但是表扬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对孩子说:“宝宝真优秀!。“而是夸在具体的事情上。

例如宝宝能够自己穿衣服,可以这样表扬孩子:”宝贝今天能自己穿衣服了,不用妈妈帮忙了,进步很大!“ 从而让宝宝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得到家人肯定。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4、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2-4岁的孩子正处于敏感的秩序期,也是形成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当宝宝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时,爸妈要下定决心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在宝宝能力范围内制定规矩,适度约束孩子的行为。

比如,孩子玩完的玩具需要自己收拾,到点按时睡觉,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规则意识并不是用规矩来“约束”孩子,而是通过规则意识的建立强化他们的责任感。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当指派给孩子的家务劳动无法完成时,父母或其他家人可以给予帮助,但是要让宝宝意识到家人是帮助他们完成家务,而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制定的“规矩”,家里人也要一起遵守。不然孩子发现规矩只是他一人在遵守,家里其他成员并不当一回事的话,孩子也会慢慢不守规矩。


爸妈们总希望为孩子们打点好一切,不舍得让宝宝们费力,让他们轻松快乐成长,但恰是这种“不舍得”,让宝宝失去培养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机会,最后反而对孩子形成一种伤害。

家务活不仅仅是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它也是培养宝宝家庭意识和责任感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对于让孩子做家务活这件事,爸妈们不妨“懒惰”一些,多让宝宝们去尝试和探索,说不定会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惊喜。

父母越“懒”,孩子越聪明,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