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隨縣澴潭鎮柏樹灣村家家入股、戶戶分紅

隨州市隨縣澴潭鎮柏樹灣村家家入股、戶戶分紅

柏樹灣村萌陽食品有限公司香菇大棚。 (視界網劉應明攝)

        

  10月18日,隨縣澴潭鎮柏樹灣村萌陽食品有限公司香菇大棚,20萬袋香菇菌棒正在養菌,11月上旬即將出菇。“我們以‘村委會+村幹部+香菇種植大戶+農戶(貧困戶)’的模式開展運作,村裡家家戶戶都有股份。”公司負責人黃濤介紹,項目一期投資300萬元,村委會投資100萬元,全村210戶村民及種養殖合作社投資200萬元,村集體還為52戶貧困戶贈送了股金。“全民入股、人人分紅,致富路上、不落一人。”村黨支部書記張桄淪自豪地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柏樹灣村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走上一條強村富民之路。

          

產權改革,盤活資源

  柏樹灣村是三村合一的山區村,“八山一水一分田”,曾是“泥巴路、塵土揚、信息閉塞窮山崗”,村集體負債最高時達76萬元。

  “村裡為什麼窮?因為只有雙手,沒有資源、資產。”張桄淪回憶,過去的柏樹灣,山場、水面等資源都分散在農戶手中,資源難集中、民心難統一,對產業發展造成嚴重阻礙。他敏銳地意識到,傳統農業難以強村富民,必須闖出新路子,讓“沉睡的資源”變成“鮮活的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清理“三資”、管好“三資”是基礎。張桄淪上任伊始,就對一些低價承包、一包多年等有失公平的合同約定犯愁,村集體的資源被少數人長期“霸佔”,承包費少得可憐,幾乎是白送。

  村“兩委”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大會,最終根據國家政策形成本村土地確權方案。村裡投資購買GPS設備,用了4個月對村集體土地、農戶承包地等精準確權,家家戶戶簽字畫押、建立檔案。經過確權,村集體收回村民佔用的“四荒地”2000多畝。

  為收回部分村民強佔的集體土地和水面資源,2016年,柏樹灣村在隨縣人民法院打了隨州市第一例村委會起訴村民的官司,最終收回集體土地500多畝、水面300多畝。

  產權制度改革後,村民資產只有二輪延包確權的地產和以房屋滴水為界的房產,其他的全部歸集體所有,由村黨支部、村委會、合作社統一規劃、統籌開發。

  村集體名下的山場、林地、水面和機耕地,優先承包給村民發展產業,按200元/畝年的標準收取承包費,所得收益的70%歸農戶、30%歸集體。村會計遊加高說:“產權明晰後,僅水面的承包費就提升了近40倍。”

  不願種地的農民,可以將自己的承包地按500元/畝折價入股村經濟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年底分紅。“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實行資源村集體所有、分戶管理經營,共同協商利益分成,實現了‘三化’,即讓模糊的產權清晰化、分散的資源聚集化、集體的資產市場化。”張桄淪說。

          

家家入股,發展產業

  手裡有了資源,柏樹灣村堅定不移發展集體經濟項目,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近年來,該村找準路子,大力發展金銀花、芍藥、水產、大白桃、油茶等五大主導產業。到2018年底,村集體經濟組織種植金銀花1100畝、油茶4000畝、大白桃1500畝、芍藥1000畝,發展水產1000畝,市場估值超2億元,實現了“短、中、長”產業滾動發展、綠色發展的良好局面。

  村“兩委”深化利益聯結機制,成立五大經濟合作社。在村幹部率先入股的帶動下,全村85%的村民紛紛以資金、資源入股合作社,村民變股民,“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利益鏈不斷加固。村裡按每10戶至15戶推選1名股民代表,定期召開股民代表大會,決定重大事項,並由股民代表對合作社資產運行、財務管理、收益分配進行監督。

  為使貧困戶早日脫貧,村委會將52戶貧困戶全部納入水產合作社,免費為每戶配股2000元直接參與分紅。貧困戶在水產基地打工,可獲得勞務收入。

  今年7月,村委會看準機遇,招商引資收購漢十高鐵工程攪拌站,成立柏樹灣混凝土有限公司。村委會以土地作價400萬元入股,35名農戶現金入股250萬元。“公司投產後,村裡每年可分紅200萬元,還能提供就業崗位30餘個。”張桄淪介紹。

  近年來,隨著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柏樹灣村的基礎設施快速改善,僅循環道路就達50多公里,相繼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生態村、宜居村莊和“荊楚十大最美鄉村”。

  在柏樹灣村的中心位置,依託30畝水面打造的“中心花園”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四周建設了環湖步道和親水平臺,還有一處造型別致的水上廊橋。“村委會將帶領村民因地制宜做好山水文章,走出一條生態旅遊的路子,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談及未來,張桄淪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