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開展“信易貸”讓中小微企業融資不再難

 中宏網11月6日電(記者 劉一樂)

我國中小微企業戶數在全部市場主體中佔有絕對比重,中小微企業為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家稅收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小微企業是經濟新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由於信息不對稱、治理不規範、缺少抵押擔保物等瓶頸問題,普遍存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

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指出,深入開展“信易貸”工作,是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重要舉措,有利於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暢通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金融的本質是基於信任的商業合作,看得見、看得懂、信得過是實現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關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2019年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表示,充分挖掘企業信用信息價值,大力推動企業信用資產變現,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劑良方。

“信易貸”項目自2018年啟動以來,已經有104個城市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金融機構共同開發了信貸產品,累計發放資金超過1.5萬億元。


深入開展“信易貸”讓中小微企業融資不再難


全國“信易貸”平臺上線 讓信用服務實體經濟

9月,全國“信易貸”平臺——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啟動上線,幫助中小企業以“信用”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融資的困難和挑戰。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接受採訪時介紹,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形成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交換共享的重要樞紐。綜合運用信用、科技、金融手段,匯聚各類信用服務和“信易貸”創新產品,實現多場景支持、全流程覆蓋的一站式融資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目前在平臺開通賬號的城市已達197個,入駐金融機構近30家、信用服務機構20家。

作為全國性的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全國“信易貸”平臺具有共享共用、創新應用和多方合作三方面的突出特點: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形成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交換共享的重要樞紐,在企業合法授權和數據安全保障下,推動公共信用信息、市場信用信息、企業自主填報信息和金融信貸信息的互通共享,降低銀行信息收集成本;綜合運用“信用、科技、金融”手段,匯聚各類信用服務和“信易貸”創新產品,實現多場景支持、全流程覆蓋的一站式融資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創新“政、銀、企、信”多方合作,共建風險分擔和風險緩釋機制,面向全國、對接地方,形成“開放、兼容、共享、共贏”的融資綜合信用服務體系。


深入開展“信易貸”讓中小微企業融資不再難


突破傳統授信模式 實現公共和市場信用融合

“信易貸”本質是以信用為核心的一個創新型的普惠金融產品,重點是通過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支持力度。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認為,“信易貸”首先突破了傳統的授信審批只依靠經營財務數據分析的模式,基於公共信用大數據和銀行的徵信數據,進行深度融合,基本實現了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的互通。第二,“信易貸”模式整合了政府、銀行、企業、信用服務機構、信用保險機構等多方力量,起到了優勢互補的綜合效果。第三,基於社會信用體系,藉助失信懲戒機制,有效加大了對失信信貸企業、相關責任人的懲戒力度,控制了風險。第四,“信易貸”模式充分運用了公共信用數據,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為手段,有效的提升了獲客效率,同時降低了風險。

為了有效推進“信易貸”工作落地見效,《通知》提出,要建立“信易貸”工作專項評價機制,並從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兩個維度開展評價。金融機構評價結果納入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地方政府評價結果納入城市信用狀況監測。


深入開展“信易貸”讓中小微企業融資不再難


“信易貸”仍處於初級階段 亟需突破瓶頸

雖然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信易貸”模式,《通知》也支持金融機構創新“信易貸”產品和服務,部分地區也取得了不錯成效。但總的來講,“信易貸”還尚處在初級階段,仍然有一些瓶頸問題亟需解決。

韓家平歸納,還有三個方面需要重點突破:第一,政策制度的支撐體系亟待完善;第二,“信易貸”依據數據信息進行評估分析,加大整合稅收、海關、社保、水電煤氣等與授信強相關公共信用信息力度,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機制;第三,需要統一覆蓋全國的公共基礎網絡,可以支持金融機構和信用機構開展相關工作。

風險分擔方面,韓家平指出,政府在“信易貨”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中央政府部門應出臺支持“信易貨”產品的政策,同時設立支持“信易貨”創新的普患金融產品;其次,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各地政府設立支持“信易貨”的風險補償基金等;第三,金融監管機構要履行社會責任,開展普惠金融,制定相應的考核機制,對金融機構、信用服務機構進行相關指導和考核,調動積極性。最後,發揮行業組織的推動作用,指導中小企業建立內部的信用管制度,為中小企業開展信用風險管理教育、培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