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會發生貧血?

有朋友發信息給我,說媽媽頭昏,化驗血常規提示貧血,下一步怎麼辦?

關於貧血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科普。

貧血,顧名思義就是體內血少了,醫學上定義為血中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值低限。

為啥會發生貧血?

貧血會有什麼表現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血中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起什麼作用。身體在燃燒各種營養物質產生能量的過程中需要氧氣,紅細胞的作用就是將通過肺臟交換得到的氧,通過血管攜帶到全身各處。

貧血是指血象中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減少,在老人、小孩、婦女等人群中多發,如有面色蒼白或蒼黃,或疲乏,或活動後心慌、氣短,需來醫院檢查。

若發生醬油色尿,或柏油色大便,或皮膚出血點/出血斑,或持續性發熱,或骨關節遷延性痛,或頸部不明原因腫塊等,不要緊張,但要來醫院檢查。

為啥會發生貧血?

為什麼會發生貧血?

首先,我們要知道紅細胞是有一定壽命的,平均120天,體內的血紅蛋白處於動態平衡當中。如果丟失過多,或者造的少,就會導致貧血。

丟失多的原因有外傷、手術等導致的大出血、腫瘤破潰、女性月經過多、嘔血等,還有許多隱性失血。當然,這些出血都是血管破裂流到血管外。

還有些出血是血管內出血,如各種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即紅細胞在血管內破裂了。就會引起黃疸,即皮膚、鞏膜(白眼球)發黃。正常情況下紅細胞是在脾臟破壞,然後再重新利用的。

如果脾臟破壞的多,也會貧血。

為啥會發生貧血?

那什麼原因導致造的少呢?

一是原料不夠,也稱為營養性貧血。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葉酸、維生素B12、和鐵劑。如果是葉酸和(或)維生素B12缺乏,造出來的紅細胞特別大;

相反,如果缺鐵,也造出來的細胞比較小。

所以,通過觀察血常規化驗單紅細胞的大小能大致做出判斷。

紅細胞是骨髓造出來的,如果骨髓出現問題,如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就是骨髓不造血,或者造的血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紅細胞的產生還需要一種促紅細胞生成素,它由腎臟分泌,所以慢性腎病的人,也會貧血。

總之,產生貧血原因很多,這裡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做了一些簡單的介紹。

為啥會發生貧血?

發現貧血應該怎麼辦呢?

一般而言,慢性輕度貧血不易發現,當到了中度的時候,容易出現頭暈、乏力、臉色蒼白、食慾差等表現,有智力受損可能,而出現重度貧血時,器官功能障礙已經很明顯。

當然,但是因為貧血原因眾多,我們不能完全以貧血程度來判斷病情是否輕重,有時候一些惡性血液病,並不表現為重度貧血,而有時候,僅僅輕度貧血,也有可能查出惡性疾病,如: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因此,找出貧血的原因比貧血本身更重要。

最重要的是找到貧血的原因:

首先看看有沒有失血的情況。

有沒有嘔血、便血、大便發黑、尿血等,

孩子要了解飲食結構是否合理;

育齡期婦女需要考慮月經過多。

結合其他化驗檢查,必要時還得做骨髓穿刺檢查,一般容易診斷。

為啥會發生貧血?

結合自己目前的專業,多講一點,消化系統引起貧血的原因可能有腫瘤、消化性潰瘍、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毛細血管畸形、胃炎、較大息肉、痔瘡等。

所以,貧血時胃腸鏡檢查也十分必要!

為啥會發生貧血?

額外加一句,很多人擔心獻血對身體有傷害,其實正常成人體內大約有5000ml血液,獻血400ml,不超過10%,對人體是無明顯傷害的。

筆者曾獻血8次,累計2600ml,未感明顯不適。

為啥會發生貧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