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美國《科學》雜誌曾經發表一篇調查報告說,如果人類繼續以現在的速度進行海洋捕撈,那麼

到2048年,這些面臨捕撈的種群將完全崩潰,失去捕撈價值,人們將無魚可吃,這並非危言聳聽,緩解海洋壓力,吃得更有責任感,我們建議儘量購買MSC認證的水產。

雖然你可能還不知道MSC是什麼,但是看完全文你會知道,今天,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小事。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人們熱議標準的“亦舒女郎”應該是什麼樣的,頂英階層的生活是如何的,也企圖在複雜的人情關係中分出對錯,但在我看來,最應該成為全人類討論話題的,不是唐晶的衣品或子君的包,而是賀涵那條2萬元的天價魚,因為這是一條藍鰭金槍魚。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我的前半生》第15集,這條魚出場了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事實上,賀涵的2萬塊只是切了一小塊,如果要買下整條最好的藍鰭金槍魚,不是5位數能解決的。2017年年初,日本東京築地水產市場的新年拍賣,一條藍鰭金槍魚以7200萬日元成交(約合61.4萬美元),每公斤約合3000美元。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日本東京築地市場正在交易的藍鰭金槍魚

在人類的餐桌上,藍鰭金槍魚被認為是頂尖美味,是製作壽司和生魚片的頂級食材,在海洋中,它們是食物鏈的頂端,體型巨大。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一般體長200釐米左右,重約150公斤,最大可達458釐米,684公斤

它們利用新陳代謝的熱量使自身的體溫遠高於周圍的水溫,以此穿越冰冷海域,並以每小時40英里的速度在大洋兩岸來回遊動,即使是在睡夢中。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太平洋藍鰭金槍魚洄游路線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藍鰭金槍魚的平均壽命長達30~40年,8歲進入繁殖期,而大多數藍鰭的生命結束在3歲之前,人類的餐桌之上。對於這種生長緩慢的魚類來說,不加節制的捕撈無疑是滅頂之災。數據顯示,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在1961年的成魚資源量約有16萬噸,而到2014年只有約1.7萬噸。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即便如此,獵殺不會停止,因為它太好吃太值錢了。甚至在2014年,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國際委員會(ICCAT)決定,未來三年增加其在東大西洋和地中海20%的捕撈配額。在環保建議和巨大經濟利益的角力過程中,藍鰭金槍魚的生存機會在一點點耗盡。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把藍鰭金槍魚比喻成海洋中的大熊貓,我並沒有誇大其詞。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信息來源: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官方網站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為“易危”,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是“瀕危”,而南方藍鰭金槍魚更是“極危”,比起從“瀕危”降級為“易危”的大熊貓,藍鰭金槍魚所面臨的生存挑戰甚至更為嚴峻。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或者更直接一點比喻,如果此時,在靳東盤子裡的是熊貓腿切片呢? 其實兩者並無本質區別。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海洋守護者協會宣傳海報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2015年天貓雙11啟動儀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以38888元的價格,拍下一條68公斤的藍鰭金槍魚。2017年6月9日,京東CEO劉強東宣佈發售澳洲冰鮮藍鰭金槍魚。6月12日在環保人士的干預下宣佈停售。這兩者都聲稱它們的藍鰭金槍魚是養殖的,但養殖的藍鰭就能吃嗎?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馬雲拍下的藍鰭金槍魚

真正的養殖藍鰭金槍魚並不存在,大多是海捕的幼魚,在網箱中育肥長大而已,更要命的是像藍鰭這樣的超級馬拉松選手, 15磅的飼料才能產出1磅的魚肉,幾乎是三文魚的10倍,如果它的養殖規模和三文魚一樣大,海洋中的食物將所剩無幾。所以,不吃是唯一的選擇。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藍鰭的困境不是個案,過度捕撈,非法捕撈和未報告 (IUU)捕魚,對海洋資源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更值得關注的是——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如果不想遭遇一個無魚可吃的2048,這兩點至關重要:一是要讓海洋有足夠的時間再生,合理地休漁,尤其是某些瀕臨滅絕的魚類,對漁業要有更規範的管理。二是儘量用可持續的養殖魚代替野生魚。——《華盛頓郵報》

如何才能不在無意識中成為破壞海洋的幫兇,吃得更有責任感,對於海洋,我們能做點什麼?

1.選擇可持續的水產品種

這是一個大前提,即使你所購買的藍鰭金槍魚或野生大黃魚屬於永續水產範疇,我也建議你不要食用,原因在上文已經提到,在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問題的嚴重性可能會被掩蓋。

除了藍鰭金槍魚,我們不應該吃的還有黃鰭金槍魚(野生)、野生大黃魚、魚翅、野生銀鱈魚、野生石斑魚等(《可持續海鮮指南》)。世界自然基金會還呼籲避免食用野生東星斑、西星斑,以及養殖的老虎斑和紅斑等。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2.不要盲目迷信野生

野生的就是比養殖的好,可能是媽媽從小告訴你的“真理”,真實結果卻恰恰相反,以三文魚為例,目前春播在售的三文魚均為“野生圈養”三文魚,我們之所以選擇這樣的三文魚,是經過安全、口感和環保三方面考慮的。

安全性上來說,“野生圈養”的三文魚既有正常的生長期,天然的生長環境,又可阻斷寄生蟲的傳播途徑,符合直接生食的要求。加拿大BC省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和健康服務署(Provincial Health Service Authority)的規定中也曾明確指出這一點。

從口感來說,環境清潔,營養全面的養殖三文魚往往口感更軟嫩,更容易接受。

還有一個重要的積極意義,就是環境友好。一方面,保護了野生種群,另一方面,政府在選擇漁場也會審核養殖場對環境的影響,包括餌料投放和水質汙染,確保對野生魚群生存無威脅。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養殖三文魚,那麼野生三文魚的處境一定不會比藍鰭金槍魚要好。

同理,大黃魚我們也推薦食用養殖的,確切地說,只能食用養殖的,東海野生黃魚由於過度捕撈,在瀕危物種名錄中赫然在列。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上世紀50年代,浙江可以捕撈到成堆的大黃魚

我們選擇利用天然海洋進行灘塗養殖的大黃魚,同樣保留了其肉質的鮮美,食用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對僅存的野生大黃魚和東海生態來說都是好事,點擊這裡嚐嚐灘塗養殖的大黃魚

3.購買MSC認證的水產

MSC是目前最可信和最嚴格的關於可持續野生捕撈漁業的認證體系,其目標是通過漁場認證和生態標籤項目,倡導和鼓勵可持續漁業、影響消費者選擇可持續的海產品、與眾多合作伙伴們共同努力促進海產品市場向可持續模式發展,為世界海洋的健康做出貢獻。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延伸閱讀

那些因為好吃而滅絕的動物

第一次知道藍鰭金槍魚的故事就來自這個知乎問答,但同樣的悲劇不僅僅發生在海洋,其中關於旅鴿的故事最觸目驚心。

在歐洲殖民者剛剛來到北美的時候,北美旅鴿的種群數量可能在50億隻左右,誰都不會相信一個50億的種群會被吃到絕種,畢竟18世紀的世界人口也才10億。

吃了《我的前半生》裡的這條魚,你的後半生可能無魚可吃

18世紀,旅鴿遷徙途時可以用遮天蔽日來形容

然而,由於大量捕殺,自1766年被發現之後,到1914年最後一隻人工養殖的旅鴿離開了這個世界,不到一個半世紀,旅鴿就被吃到滅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