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日本柿子賣50000元,天價水果是怎麼做到的?

2個日本柿子賣50000元,天價水果是怎麼做到的?

導語:日本水果以貴出名,除了羨慕,對我國有什麼可借鑑之處?走高端、做品牌、賣高價,是很多涉農企業的願望,在哪些情況下中國涉農產品適合走高端?

10月25日,日本愛知縣舉行了一場高端柿子的拍賣會。參與競拍的柿子,平均甜度都高達20度,並且以爽脆的口感著稱。

兩個糖度超過25度、單個重量在310克以上的極品柿子,以2個7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元成交,創下歷史新高。據悉,該柿子屬於日本岐阜縣開發的高級柿子品牌“天下富舞”。

2个日本柿子卖50000元,天价水果是怎么做到的?

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次日本傳來天價水果的消息了,三個月前日本出現過天價葡萄。

7月9日日本石川縣培育的高端葡萄“浪漫紅寶石”實現本季度首次競拍,參加競拍的40串葡萄中。其中一串以120萬日元(人民幣7.6萬)高價被競拍成功,刷新了此前的最高紀錄。這串葡萄僅24粒,相當於一顆人民幣3200元。

再之前,日本一對夕張蜜瓜拍出了500萬日元(人民幣31.8萬)的高價,刷新了去年夕張蜜瓜拍賣最高價320萬日元的記錄。

2个日本柿子卖50000元,天价水果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水果以貴出名,背後有3點原因

1、產量低,物以稀為貴

日本是一個多山地的島國,所以物資匱乏,耕地少,農田保持成本高。

按理來說本國產量低那就要依靠大量進口。但是日本政府極力保護本國農業,在農業進口方面一直維持著高關稅,時至今日也沒有向美國,中國,東南亞等完全開放市場。

關稅高,進口水果的競爭力自然減弱,這極大的保護了日本果農的利益而且給本國果業留足了市場。

此外,日本果農追求高品質從果園土壤這一細節出發,合理產出,拒絕一味追求土地高產,使得水果產業可持續發展,肥厚的土地回饋的是濃郁的果香。

2、嚴苛的品控管理

日本水果不僅以貴出名,還以其穩定、優良的品質為人熟知。日本十分強調品牌價值,從尺寸、甜度、顏色等各個細化指標為水果分類,嚴格管控水果品質。

每顆“浪漫紅寶石”葡萄的重量都要在30g左右。枝幹的外形和平衡感都要達到最完美的狀態,葡萄外表的顏色也要統一。

2个日本柿子卖50000元,天价水果是怎么做到的?

2017年,岐阜縣的兩個柿子在拍賣會上賣出4800美元。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JA全農)岐阜縣分會銷售部代表分析,拍出如此高價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個柿子異常的甜。普通柿子的含糖量為15至16(白利糖度),上等柿的含糖量超過18,這兩個柿子則超出25,而且還很可口,因為夠硬,像梨一樣脆。據悉,培育這種上等柿子要花費11年的時間。

自誕生之初,夕張蜜瓜就被嚴格把控起來。首先,被栽種在專用的棚內,瓜農們每天需要10次以上的光亮升降操作,只為獲得瓜面美麗的網紋。其次,為了保有高甜度的口感,瓜農們需要不分晝夜地通過開膜和關膜來調節溫度。

3、注重品牌價值

即便經過如此嚴苛的品控管理,也並不是每一顆成熟的果實都能流向市場。

夕張蜜瓜需要通過重重考驗,凡是重量不足、網紋不行、甜度不夠的夕張蜜瓜都會被拋棄。

此外,農協還會指派專業的農業改良普及員來檢驗。在200個以上蜜瓜的試吃過程中,為了保證舌頭的味覺不被改變,試吃員甚至不能喝茶。

檢驗合格的夕張蜜瓜會送去農業部貼上標籤,就像葡萄酒會有釀酒師的名字一樣,每個標籤都會明確地寫上種植者的大名,之後再通過專家檢查員將蜜瓜分成三級:一般的是“秀”,質量較好的是“優”,頂級的是“良”。

同時,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如青森縣的蘋果,山形縣的櫻桃,北海道夕張市的蜜瓜。日本農戶大多在水果垂直領域內,專業種植自己擅長的品種。

2个日本柿子卖50000元,天价水果是怎么做到的?

山形縣櫻桃

日本水果賣天價令人羨慕,我國能否複製這種成功?

走高端、做品牌、賣高價,是很多涉農企業的願望,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企業和產品都適合去做高端。

高端市場機會在哪裡?品類發展到哪個程度適合做高端?神農島首席顧問,福來諮詢董事長婁向鵬在其專著《品牌農業》中總結為三點:

2个日本柿子卖50000元,天价水果是怎么做到的?

1、消費已經升級,而現有產品高端缺位的產品品類。

消費者在吃飽之後,開始追求高品質。這時,如果行業缺乏創新,沒有真正的高端優質產品,無法滿足已經提升的消費需求,這時做高端就恰當其時。每天都要吃的食品,米、油、肉、蛋、果、蔬等關係民生的日常食品,有大量的高端機會。

市值碾壓房企龍頭的醬油老大“海天”早就積極向高端市場推進,海天特級醬油系列產品,氨基酸態氮含量高達1.2g/100ml,遠遠高出國家標準氨基酸態氮≥0.8g/100ml的規定。

水果市場也需要高端。我國水果種類眾多,但是,絕大多數還在散裝裸奔中,有品牌、能作為高端產品出售的寥寥無幾,一個進口佳沛奇異果價格貴過一斤獼猴桃。

2个日本柿子卖50000元,天价水果是怎么做到的?

2、行業持續走低,高端機會呈現的品類。

行業呈現競爭白熱化,整個行業一直在往低走:低成本、低價格、低品質。企業利潤越來越薄,經營手段越來越變態,消費者對行業越來越不信任,這時候做高端正當時。

在趨低的市場環境下做高端,跳出低價競爭泥潭,逆勢而為,不僅讓競爭實現了差異化,而且高端產品成為企業生存和利潤的保障。

蒙牛看到了乳業嚴重同質化,利潤大幅下滑,於是,將路標指向了液態奶的高端,特侖蘇一舉成功。

3、原料或者品種相對稀缺、珍貴,具有不可複製地域特色的品種。

像橄欖油、藍莓、冬蟲夏草、金華火腿、獐子島海參、湖南黑豬和現在火爆異常的陽澄湖大閘蟹等許多地方特產,原料或者品種相對稀缺、珍貴,具有不可複製地域特色的品種,適合培育高端品牌。

一些特色農產品,因其在品種資源上的稀有或獨佔,也非常適合做高端。如:七色彩椒、慄味南瓜、香蕉味本葫蘆、紫甘薯、藏香豬、湘村黑豬等。

由於原來中國人的需求只求吃飽,這些小品類、中品類長期受到冷落,如今因為原料有限,幾乎全部成了香餑餑,以高端產品的新面目出現在廚房餐桌上。

地方特產、地域名品相對稀缺、珍貴,具有做高端的先天優勢基因,為其溢價做高端奠定了價值基礎。站在地方特產地域名品肩膀之上打造高端品牌,更易成功。

高端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業長時間的經營和培育。企業要摒棄低端市場上很多急功近利的做法,真真正正做產品、打市場,讓品牌和企業贏得向上走的轉折。

素材來源:春藤網、日中資本市場等,轉載請註明神農島(ID:sndfly)

2个日本柿子卖50000元,天价水果是怎么做到的?

推薦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