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先”還是“美國孤立”?特朗普與《巴黎協定》的恩怨

央視網消息:11月4日,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生效三年之際,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當天發表聲明,宣佈美國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美國的碳排放量在2015年超過了所有歐盟國家的排放量總和。因而,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將對美國及全球環境產生深遠影響。

執意“退群”:《巴黎協定》“對美國不公平”?

美國此次“退群”其實醞釀已久。早在特朗普競選期間他就不斷強調氣候變化是騙局,將退出《巴黎協定》作為噱頭。

2017年6月,特朗普宣佈美國將“停止落實不具有約束力的《巴黎協定》”,認為後者讓美國經濟處於不利位置。記者招待會上,特朗普給出了退出理由:他認為協定不利於美國利益,導致經濟下滑工人失業;並且認為減排是無效的,就算完全執行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到 2100 年也只可能降低 0.2℃的溫升;最後指責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稱協定對美國不公平,主張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承擔與美國等同的減排責任。

美國媒體稱,退出《巴黎協定》是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頂峰。特朗普一貫強調“美國優先”“經濟優先”,認為加入《巴黎協定》將損害美國的國家主權,增加財政負擔。今年10月他再度表示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時說,“我們不會一邊懲罰美國人民,一邊讓外國汙染者發財”“我很自豪地說,這叫做‘美國優先’”。

《華盛頓郵報》指出,如果最終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將成為唯一不支持《巴黎協定》的國家。在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美國各個部門及地區、國家安全的情況下,退出《巴黎協定》不是美國優先,而是美國孤立。

在環保減排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一致認同的理念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卻頻頻在環保政策上開倒車,包括降低對火電廠和汽車的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等。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統計顯示,從2017年1月到今年9月初,特朗普政府已放鬆了128項環保法規。

全球治理時代來臨:何為《巴黎協定》?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了安排。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警告,如果不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之內,2030年之後,地球將迎來“毀滅性天氣”。協定的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以內。專家認為,即便是2℃的最低目標也並非輕而易舉便能達到,需要各方立即大幅減少化石燃料造成的有害氣體排放。

資金承諾是《巴黎協定》目標實現的關鍵。在全球氣候談判中,資金和技術問題始終是核心議題之一。協定規定,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耗資巨大的能源轉型,並提高這些國家防禦氣候變化後果的能力。發達國家已經承諾在2020年之前為此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

一份短視的聲明:“退群”了,然後呢?

美國宣佈啟動退出協定程序的消息一出,就招致廣泛批評。

環保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聲明說,《巴黎協定》是最重要的全球性成果,標誌著全世界認識到氣候危機的緊迫性和廣泛性,而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聲明表明其非常短視。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加州大火、愛荷華州洪災,氣候危機日益惡化。而特朗普卻仍然不相信科學,並放棄我們的國際領導地位。”

退出《巴黎協定》是特朗普競選總統時做出的主要承諾之一。2017年6月決定要退出時特朗普強調,美國一直在身體力行地保護環境,但協定卻導致了消極的結果。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對此則批評說,美國“加入了少數拒絕未來的國家行列”。

有學者認為,就短期而言,“退群”可能對美國經濟有“搭便車”的好處,但對長遠發展未必有利。對傳統化石能源的大力支持,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化石能源繁榮,但由於世界煤炭產業過剩、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價格已經逼近甚至低於煤電的現狀以及環境壓力的不斷增加,特朗普重振煤炭產業的希望極有可能落空。(文/陳思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