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蔡清祠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中山中路的泉州府文廟廣場西側。此程從安溪縣湖頭鎮準備駛往泉州,剛上車司機又提出一堆說詞,先報怨等候的時間太長了,又說開到泉州還有一百多公里的路,有些遠,結論是要再加300元,一路上我已很忍受她的各種報怨,現在又提這種無理要求,我不想跟她理論,價格已經談妥了等等,直接跟她說,不願去就算了,把我送到安溪長途車站,我支付的價錢是當時她的報價。她看了我臉色不好看,馬上又往回說,你再給加一點就行,我已經懶得跟她談下去,告訴他她我到安溪縣城700元,到泉州1000元,讓她任選其一,她馬上又給其參謀打電話,之後回答我說:到泉州。

這一程的尋訪,讓我加深了對女性的偏見。因為福建山多,而我的尋訪點也大多是穿越在層層疊疊的山巒之間,我本以為找個女司機會增加安全度,然而這位司機一路上的拉抽屜習氣,搞得我不勝其煩。但出門在外,我還是本是能忍則忍的原則,不想搞出太多的事情,而與她在這一路上的爭爭吵吵已經讓我沒有了再與之交談的慾望。於是在接下來的路途中,我不再跟她說話,埋頭記錄著自己的尋訪細節。到達泉州市郊,離市區還有十幾公里時,她告訴我到了,我跟她講,談妥的是送到市區內,標準就是看到了高樓大廈,無奈她又慢慢往市裡開,中間又停了三次讓我下車,均被我駁回,直到進了市區的界河,我才給她結帳。這是我尋訪以來打出租最煩心的一次。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獨特的建築風格

在酒店住下,先到樓下買了張市區圖,我所要尋找的泉州市內幾個地點,蔡清祠距離酒店最近,坐了大半天的車,到現在飢腸轆轆,但吃完飯再尋找,肯定就天黑了,於是喝了瓶礦泉水,從華僑大廈後門出來,前往尋找,前行不遠,就是文廟廣場的側邊,走到文廟大門前,裡面已變成了古玩市場,在廣場的西側,有一片仿古建築,那就是蔡清祠所在了。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清源學派的介紹牌

祠堂的正門口跟文廟是同方向的,門口的大牌匾上寫著“文莊蔡公祠”,門的四周還有不同的一些牌匾,例如:泉州市書法家協會、泉州文庫整理出版委員會等等,但大門卻從裡面上著鎖,敲了兩遍無人應,無奈只好圍著祠堂照外觀。祠堂的四圍院牆很是特別,是一種磚包石的建築方式,將豎條的石塊整齊排列的與紅磚交叉疊壘,我不知道這種建築方式是為了美觀還是為了牢固,無意間在側邊發現了個小門,從外面看似乎沒有上鎖,門很厚重,用力把它推開,發出很響的吱吱聲。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院中的大榕樹

走進院內,看到側房是間敞開的辦公室。我做賊心虛的向那間房裡偷看一眼,沒想到裡面坐著的一位女士正眼睜睜地望著我,這讓我的偷竊行為進退兩難。她看我不說話,而後問我來這裡有什麼事。從語氣上我感到遇到了善良之輩,於是我跟他說,自己沒什麼事情,為了尋找蔡清的遺蹟,只是想在這裡拍幾張照片,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允許。聞我所言,她沉吟了一下,用很小的聲音說:行吧。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祠堂內景


從內院看,祠堂佔地約三四畝大小,第一進院落正中央種著一棵巨大的榕樹,底下的氣根幾乎佔了半個院子,把院子中的條石都拱了起來,枝繁葉茂的遮蔽了整個院子的陽光,這是一棵榕樹,其枝幹我覺得四五個成年人也難以合抱。樹的後面即是敞開式的祠堂,祠堂的四周擺列著一些現代化的藤椅和玻璃茶几,其淺黃色的顏色跟祠堂的凝重暗褐色極不相匹配。正中的影壁上沒有掛著蔡清的畫像,而是一幅寫意的水墨畫,兩邊配著對聯,都是裝在現代化的鏡框裡,上面還參差不齊的掛著一些各式各樣似乎是獲獎的錦旗,正中懸掛的牌匾看上去倒是件古物,上面寫著“昭代儒宗”四個大字,雖然都是仿古建築,但感覺上做過落架翻新,總體感覺從裡面看不出這個祠堂跟蔡清有什麼聯繫。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在祠堂內望去

匆忙拍照完畢,出來向那位女士道謝,她點點頭沒有說話。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靜悄悄的,也許這個祠堂成為了某家機關或某個部門的辦公場所,並不對外開放,我的冒然闖入動了她的惻隱之心,但她並不想被領導聽到,而這一瞬間,我對那個女司機的抱怨之情,消散得沒有了影蹤。

蔡清故居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孝感巷24號,開元寺後西側。訪完蔡清祠後,我覺得有必要延續這個好運氣,於是決定不再休息,一鼓作氣的去尋找他的故居。從甲第巷回到西街,繼續向西走200餘米,向北有一條不寬的巷子,就是孝感巷,然而這條巷裡的門牌號,卻是從南向北的遞增,進口的第一家是114號,一路數下去,走到了頂頭,右轉20餘米,才看到了24號門。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蔡清故居院內


找到此處時,已是傍晚,院內一家人正在收拾著準備吃晚飯,我先向一位長者請問可否拍照,等他答應後,我進入了敞開的客廳,主人說他把房中的燈都打開,以便我拍照,我跟他講不用,燈光多了反而難以拍清楚,主人看上去70多歲年紀,他不相信我在這麼暗的燈光下能夠拍出照片,我把拍得的幾張演示給他看,他覺得很新奇,飯桌上有位20年紀的女孩,我不知道是他女兒還是孫女,她邊吃飯邊淡定的說:單反相機都沒問題。老人似乎沒有聽過這個名詞,這位女孩給他講解著單反的原理,我趁他們說話的功夫,放心大膽的幹著自己拍照的工作。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匾額

在門口也同樣看到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金屬牌,卻沒有見到石制的文保牌,敞開式廳堂的樑上掛著“文莊蔡公故宅”的大匾額,正中的佛龕內供著蔡清的座像,從材質看似乎是瓷制的,佛龕的左側掛著巨大的雙喜字,可能家裡有新近結婚者,而另一側則擺著十幾個相框,裡面都是免冠正裝照,可能是蔡氏的後人,佛龕前的供桌正面寫著“明蔡理學名臣”,上面還擺著兩個現代化的盤龍燈,也可能是電子蠟燭。房頂上懸掛著電風扇和照明的日光燈,同時還掛著兩個大紅燈籠,以及紅色的綵帶拉掛,廳堂裡還擺著幾輛自行車和電動車,古今結合的很有生機。整個廳堂的前面沒有圍牆的遮擋,拍照很是方便,這種形式,看上去很像古裝戲在舞臺上表演時的家庭裝置,跟北方式的房屋緊閉的高牆大院,感覺完全相反,我只是覺得這種無門無窗的場景,到冬天了寒風凜冽如何度過,可轉念一想,我來的時候不正是冬天嗎?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正堂今景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就用這個圍幔遮擋了一下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供臺

拍照完畢後,跟主人道謝,退到院外才注意到,在院牆的另一側,同樣的立著泉州市政府頒佈的蔡清故居文保牌。這時街上的路燈已經全亮起,慢慢的走在街上,西街比東街路邊要窄許多,是還沒有進行舊城改造的形象,沿街全是小商鋪,幾乎有一半都在滾元宵,明天就是元宵節了,這讓我頓生思鄉之感,但這個節肯定是回不去了,走出不遠看到一家元宵店,鬥爭一番還是覺得先吃飯再吃這種甜食,想起到此刻這一天還粒米未進,餓的有些過勁兒,如果先吃甜食,擔心胃容易反酸,於是給自己定下目標:繼續往前走,只要前面還有一家元宵店,那就一定走進去饕餮一番。可是走過了整條街,也再沒有遇到一家能吃的元宵店,我所說的能吃,並非是貶意,雖然這條街上賣元宵的店鋪比比皆是,但這些元宵店基本上賣的都是剛剛做出的生元宵,我覺得拿回賓館去,肯定沒有辦法弄熟,想想只好放棄。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文保牌在這裡


蔡清:蓋實有是物則實有是氣,實有是氣則實有是理(下)韋力撰


街區名稱

但是肚子的飢餓問題總要解決,在路邊看到一家快餐店,門口寫著“稀飯”二字,我本以為這是北方的特有吃法,能在嶺南看到這兩個字,一瞬間讓我想起了習慣的味道,於是進內點了一條魚,一個涼菜拼盤,然而端上來的稀飯卻跟我想象的有較大差異:是用剩米飯兌水做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