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排长拿两挺机枪扫射,子弹打完后,拉开手雷导火索扑向敌人

——志愿军第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忆上甘岭战役

从俘虏到将军,还三易其名。儿时名叫小四,16岁结婚时有了第一个名字:崔日发。1934年秋,正遇上东北一〇九师招兵,入伍国民党部队。1935年,一〇九师在西北直罗镇一战中被红军全歼。崔日发当了俘虏,随后改造成红军一员。

1938年,崔日发即将赴任涉县独立团二营教导员,忽然觉得自己的名字太封建,遂改名“崔建工”,意为立志建立工农政权。1951年3月下旬,已担任师长的崔建工率领第四十五师赴朝作战。

回忆那场近代战争史上罕见的上甘岭之战,老将军面色凝重。他清晰地记得,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开战第一天,敌军共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枚重型炸弹,我两个营的兵力承受着每秒钟6发炮弹的轰击。开战4天,我军伤亡惨重。经过43天激战,第四十五师依靠坑道工事,最终守住了阵地。

志愿军排长拿两挺机枪扫射,子弹打完后,拉开手雷导火索扑向敌人

1954年3月29日,四十五师胜利回国。同年,他被选为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大会秘书处将其名改为“崔建功”,以表彰他指挥上甘岭战役,为祖国立了功。

“作为共和国的一名老军人,我打过许多仗,最难忘的是上甘岭。”上甘岭战役一线作战师长崔建功将军坐在轮椅上,讲述那次举世闻名的战役。

当时,他们师担负上甘岭战役主要作战任务。崔建功摊开一幅当年的军事地图介绍说:上甘岭位于五圣山的南面,两侧各有个小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它们互为犄角,是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这两个山头上。

崔建功将军回忆:1952年秋,敌人经我五次战役的连续打击,伤亡惨重,进退两难,加之正值联合国大会召开和美国大选,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人民反战情绪高涨。美国为扭转不利形势,摆脱困境,同时也为在停战谈判中向中朝军队施加压力,扬言要“让枪炮说话”,突然向我上甘岭阵地发动猛烈进攻。

志愿军排长拿两挺机枪扫射,子弹打完后,拉开手雷导火索扑向敌人

敌人的企图是:首先攻占我上甘岭两高地,进而夺取五圣山,改变防御态势,为尔后进攻平康以北地区创造条件。我方的决心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让敌人从“让枪炮说话”转到“让人说话”。

1952年10月14日凌晨,敌人的“金化攻势”开始了,这是一年来“联合国军”向我志愿军主要防线发动的一次最猛烈的进攻。数百门大炮把30余万发炮弹倾泄在我阵地上,硝烟、碎石、尘土交织成黑色雾障。

在坦克、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美七师、南朝鲜军第二师、第九师、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等,分六路向我上甘岭高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尽管敌人兵力比我们多,装备比我们精良,但我们打的是正义战争,官兵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敌人无法比的。我志愿军官兵气贯长虹,在上甘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志愿军排长拿两挺机枪扫射,子弹打完后,拉开手雷导火索扑向敌人

“战士们打得非常勇敢、顽强。”崔建功点燃一支烟,思绪仿佛又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坚守上甘岭前沿阵地的官兵,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的轮番进攻,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以步兵火器与敌顽强战斗,连续打退敌人30多次冲击。

机枪手陈治国,在机枪工事被打坏的情况下,毅然用自己的双肩代替射击台,让副班长射击,不幸中弹牺牲。排长孙占元身负重伤,仍顽强地用两挺机枪向敌人扫射。子弹打完了,敌人涌上阵地,孙占元紧握一颗手雷,拉开导火索,扑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原载《国防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