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從好學生到欺凌者,誰是魏萊人生路上的“劊子手”

《少年的你》:從好學生到欺凌者,誰是魏萊人生路上的“劊子手”

豆瓣評分8.4,《少年的你》自開播以來,在10天之內破11億票房。它沒有絢爛的特技,沒有勁爆的場面,但是卻有著直擊人心的社會話題——校園欺凌。

如果說校園是純潔的樂園,那麼校園欺凌就是這片樂園裡惡魔播下的種子。導演曾國祥就是以此為題材,深刻揭露了這個黑暗的現實。

影片中易烊千璽、周冬雨的演技十分克制,把小北和陳唸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他們雖然身處社會的弱勢地位,但是“身處陰溝,卻依然仰望星空”。

相反,影片中的欺凌者魏萊,表面看似天真無公害,一副純潔無辜的樣子,實際上內心陰暗,是校園欺凌的始作俑者。她的所作所為,讓人咬牙切齒,可是當她從臺階上滾落摔死的時候,沒有大快人心的快感,只有無聲地嘆息。

那麼從好學生到欺凌者,誰是魏萊人生路上的“劊子手”,讓她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呢?以下是關於魏萊沒有未來的幾點分析。

01.漠視生命,直到死,魏萊依然活在自我的價值觀裡

在人一生的成長中,如果沒有學會敬畏生命,那麼反之就會漠視生命。惡魔的種子會在人的心裡生根發芽,讓靈魂扭曲,遊蕩在本該美好的校園。

魏萊長期欺負胡小蝶,導致她不堪屈辱跳樓。她不僅不為此懺悔反思,還在警察盤問時說出了讓警官鄭易震驚的那些話:

“胡小蝶死的好,要是不死,考大學、工作,還得不到這麼多錢。”

聽聽這些話,你能想象得到,這是從一個優秀好學生的嘴裡說出來的話嗎?在魏萊的眼裡,沒有同情,只有冷漠。在她的價值觀裡,人命如草芥,是可以用錢來衡量的。

陳念報警後,魏萊等人被警方調查,學校允許她們參加高考,卻不再准予她們上學。魏萊為了報復陳念,買了一籠老鼠去找陳念。陳念在逃跑的時候,躲在了又臭又髒的垃圾箱裡,才躲過了一劫。

魏萊認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陳念造成的。她帶著幾個小混混,在黑暗狹小的衚衕口堵住了陳念。陳念無法逃脫,像一隻待宰的小貓在漆黑的夜裡瑟瑟發抖。魏萊指揮十幾個人毒打陳念,扒去她的校服拍照,甚至還拿著剪刀揪著她的頭髮,一刀一刀地把陳唸的頭髮剪掉了。

《少年的你》:從好學生到欺凌者,誰是魏萊人生路上的“劊子手”

看到陳唸的狼狽模樣,魏萊的心裡只有報復後的快感,她清純的皮囊下早就沒有了人性的靈魂。本該在學校安心讀書的她,罪惡之花在身體裡蔓延,把校園變成了人間地獄。

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中小學生受欺凌的發生率高達25.8%,這種行為會對被欺凌者造成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

就在不久前,廣西一中學的學生在課間休息的時候,突然把同班同學抱起,從4樓上扔了下去。事後這名同學全身多臟器受損,至今躺在醫院裡。受害者的家屬說,孩子經常被欺負。

這一起起校園欺凌的案件多麼令人心寒,人沒有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會變得自私和冷漠。失去了道德上最基本的約束,認為做什麼都是對的。

魏萊的心裡,就有著這樣的價值觀,直到死,她都沒有真正地為自己的行為有一絲的懺悔。

《少年的你》:從好學生到欺凌者,誰是魏萊人生路上的“劊子手”

02.魏萊的父母只注重成績,沒有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影片中警官去魏萊的家裡調查情況,面對警官的盤問,魏萊的母親竟然說:

“我們家孩子和別人不一樣,這孩子很單純,她不會暴力對待同學。”她甚至說,“那個孩子肯定是因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開幾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樓自殺。”

鄭易聽著這些話,看著魏萊的母親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也就明白了為什麼魏萊的心裡如此陰暗了。

坐在母親身邊的魏萊,瞪著一雙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一臉地無辜。此時鏡頭轉到了魏萊獲獎的證書和獎牌上,從這個小細節不難看出來,魏萊的父母以孩子的學習成績為傲。他們只關心孩子能考到什麼樣的學校,自己的臉上有沒有面子。

因為復讀,魏萊的父親已經一年多不和她說話了。家庭冷暴力讓魏萊痛苦不堪,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甚至在她死後,父親也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轉頭氣憤離去。

魏萊的死讓人覺得可憐可恨,可她父母的表現真的十分涼薄。試問,在這樣一個只看重成績的家庭裡,魏萊又怎麼能有未來呢?

魏萊的父母不是個例,這不就是在影射當下家長們的心態嗎?孩子好不好放一邊,一切都以成績說話。考得好了,全家開心,像過年一樣慶祝;考得不好,輕則給孩子臉色看,重則一頓棍棒伺候。

孩子和父母之間,只有成績,沒有其它。有幾個家庭,認真對待過對孩子德育的培養?又有多少父母,教給孩子生命的脆弱和不易?

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期望他們成龍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其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讓他們認識生命,感知生命的美好。從一朵花、一隻動物,到一個活生生的人,世界正是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少年的你》:從好學生到欺凌者,誰是魏萊人生路上的“劊子手”

03.魏萊以欺凌別人為樂,從被欺凌者的身上才能感受到存在感

魏萊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媽媽口中稱讚的乖乖女,可在同學們看來,她就是校園欺凌的“小惡魔”。很多人都怕她,甚至路過她的身邊都低頭快速走過,生怕自己就變成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

胡小蝶被她逼死後,她把矛頭對準了陳念。可後來陳念有了小北的保護,她又把目標對準了下一個女同學。那個柔弱的女生在陳念面前無助地哭泣,她不明白為什麼魏萊要整她,而不是別人。

胡小蝶怕她,陳念怕她,所有的同學都怕她。可實際上她色厲內苒,找不到存在感。母親偏袒溺愛,父親冷暴力,她一邊在學習上努力,期待考到北大,換來父母的認同;一邊在生活裡苦苦掙扎,靠欺負弱者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找到缺失的存在感,心態完全扭曲。

當鄭易在警局對魏萊說,讓她的父母過來配合調查時,魏萊驚慌失措。因為怕陳念報警,魏萊主動和她道歉,不惜下跪一心求得陳唸的原諒。魏萊說:“絕對不能讓爸爸知道,他已經一年都沒有和我說話了。”

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可憐的,卑微的。父母長期的冷漠,導致她在家庭裡找不到存在感,而成績就是她唯一救贖自己的稻草。

其實她怕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對她的失望以及不認同。魏萊對父母是近乎討好般的態度,期望靠成績取悅他們,好換來他們的讚許。她是校園裡的欺凌者,但也是被家庭欺凌的受害者。她想親近父親,內心極度缺乏愛,可是她用錯誤的方式就這樣一步步墮落到了深淵。

現實生活中每個原生家庭都是不完美的,後天的成長才決定今後的路。魏萊以欺凌別人為樂,極端地把這種錯誤方式加害到別人身上。這樣的魏萊,註定沒有未來。

《少年的你》:從好學生到欺凌者,誰是魏萊人生路上的“劊子手”

04.“魏萊們”對生命要有基本的敬畏之心,不做校園欺凌的實施者

雖然是陳念無意中失手推了陳念一把,導致她從臺階上摔倒死亡。但是如果不是她用錢和陳念做交換,想把以前的罪孽一筆勾銷,又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呢?

本該有大好前程的魏萊最終毀在了自己的手上,不知這一幕有沒有刺痛那些欺凌者的內心,有所反思呢?

就在《少年的你》上映前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已提交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進行審議。

草案中對校園欺凌的行為有了更明確的規定,能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由此可見,社會在進步,法律也在日趨完善。未年人保護法,保護的是弱者,同時也對欺凌者起到了震懾的作用。

曾國藩曾說:“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止步。”

電影《少年的你》以犀利的視角讓每個人直面校園欺凌,完成了影片賦予的社會使命。而影片延伸出來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我們要學會敬畏生命。除了用各種法律和手段去保護未年成人,還要從源頭上遏制欺凌者的存在。

“魏萊們”對生命要有基本的敬畏之心,不做校園欺凌的實施者,也不做冷漠的圍觀者。就如作家張曉風在《敬畏生命》裡說的那句話: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際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種子中有哪一顆成了小樹。至少,我知道,有一顆已經成長。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裡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