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四年坚守扶贫路,毕节再添“新物种”

扶贫在行动 | 恒大四年坚守扶贫路,毕节再添“新物种”

山峦叠嶂,地形多样,平均海拔攀升至2000米的贵州毕节,入冬以来天气已稍有寒意,不过在恒大援建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坝子村蔬菜基地的大棚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贫困乡的乡亲们忙着采摘哈密瓜,一张张笑脸满溢着丰收的喜悦。

恒大集团从2015年12月起结对帮扶毕节,无偿投入110亿元,派出2108人长驻乌蒙山区,牢牢牵住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的精准扶贫“牛鼻子”,到2020年帮扶毕节全市100多万人稳定脱贫,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就地脱贫。

如今四年坚守,恒大人帮扶毕节越来越多的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毕节市的“新物种”

走进大棚,只见已经采摘下来的哈密瓜堆了满满一地,村民们正有说有笑地忙着打包装箱。

以前只听说过哈密瓜,但无论如何我都没有想到现在家门口也能种出哈密瓜了。

”看着眼前大片的哈密瓜,村民文永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文永会是坝子村村民,自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她一直在基地务工,如今,她和周边的村民一起尝到了种植哈密瓜带来的甜头,连连感叹种哈密瓜比种苞谷“来事”。

“在家门口务工,一天就有80到100块不等的工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带孙儿,真是太好了!”一旁忙活的李科群放慢了手中的活,打开了话匣子。就在去年,李科群还是一名在外务工人员,因为听说村里不少人都回来选择在家门口的蔬菜大棚工作,今年春节后她也留在了家里。如今,她一边在基地务工一边照顾家庭,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既然乡里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何必舍弃家人大老远的跑出去挣钱呢?”

黄泥乡坝子村蔬菜基地种植的哈密瓜为西州密25号,具有糖度高、肉质细、清脆、口感好的特质,亩产3000公斤,覆盖贫困群众243户602人

基地负责人介绍,此次采收的哈密瓜由于品质良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成都的采购商按订单收购,直接供应到成都各大超市,价格为每公斤6元,不但产量高,而且经济效益很好。

实际上,坝子村蔬菜基地的丰收盛景只是恒大集团帮扶毕节发展蔬菜瓜果产业的一个缩影。

这场恒大和贵州的牵手源于四年前。

四年坚守扶贫路

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出题为《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的报道。

扶贫在行动 | 恒大四年坚守扶贫路,毕节再添“新物种”

彼时,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毕节市,这个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长江珠江之屏障的秀美之地,是乌蒙山区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共有7县3区,总人口927.52万人,2015年底贫困人口达115.45万人,其中大方县贫困人口为18万人,仍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最艰巨的地区。

毕节市的很多老百姓都住在四面透风的茅草屋里,家徒四壁,最贵重的东西不过是用来取暖的炉子和几口锅;不少年幼单薄的孩童上学要往返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一些孩子甚至因为贫穷,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这一现状深深刺痛了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心,寒门出生的他饱经困苦,几多不易,深知生活之艰。许家印萌生了一个设想:恒大能不能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承担帮扶一个县脱贫的任务?

在全国政协的鼓励支持下,恒大将精准扶贫的第一站选定为毕节市大方县,2015年12月1日,恒大正式决定帮扶大方县。

在这场“决战乌蒙之巅”的扶贫工作中,恒大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决心。

马不停蹄地成立了扶贫办后,许家印便带着一份30亿元大单来到大方县,并选派了第一批专职扶贫团队常驻大方县,展开脱贫会战,确定实施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特困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2017年5月3日开始,除大方县外,恒大集团又承担了毕节市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七星关区、金海湖新区和百里杜鹃管理区的帮扶工作,再无偿投入80亿元,共计110亿元扶贫资金,由帮扶大方扩展到帮扶毕节全市10个县区。

抓住精准扶贫“牛鼻子”

扶贫不易做,“造血式”扶贫尤甚。

许家印的帮扶远远不止资金上的投入,他意识到,深入当地、了解实情方能精准扶贫、对症下药。于是,恒大从全集团系统选拔了2108名

领导干部和扶贫队员常驻毕节市扶贫前线,派驻到县、乡、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实行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不脱贫、不收兵。

帮扶毕节,恒大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的“牛鼻子”———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

扶贫攻坚的核心在于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是实现永久脱贫的基础。

产业方面,针对毕节独特的生态和气候,恒大集团无偿投入45亿元助力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惠及20万户、70万贫困人口。目前,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已基本成型,接下来,恒大集团将继续巩固帮扶成果,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毕节蔬菜瓜果和肉牛养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易地搬迁扶贫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恒大集投入57亿元,在毕节10个县区建设17个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22.18万贫困户的移民搬迁,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目前,全市已搬迁18.18万人,明年7月

30日前剩余4万人全部搬迁入住。

吸纳就业扶贫,是见效最快的脱贫方式。恒大组织贫困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解决8万人就业。目前,已帮助全市培训113217人,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75461人,人均年收入达到4.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此外,恒大在毕节市大方县还实施教育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扶贫。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投入使用,并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1所慈善医院、1所敬老院、1所儿童福利院已竣工交付并投入使用。

今年是恒大帮扶毕节的第四个年头,截至目前,恒大已捐赠到位70亿元扶贫资金,其中定向捐赠给大方县的30亿资金全部到位;已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58.59万人初步脱贫,其中已助力大方县、黔西县成功脱贫摘帽。到2020年,恒大还要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44.41万人稳定脱贫。

扶贫带来的改变与感动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这背后是2000多名恒大扶贫队员在乌蒙山深处披荆斩棘、扎根热土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并肩作战,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鱼水情深、勠力同心的扶贫赞歌。

“一步步泥巴路,一家一户走;一根竹竿两只脚,蹒跚在山沟;不问前方路多远,希望在心头;不知夕阳已落下,决然将你候;踩过那山险与路滑,不怕汗湿透;走过那烈日与风霜,哪有夜和昼;一捧热土心里藏,希望乡间留;大地结出甘甜果,满目是金秋……”恒大扶贫队员笔下的《乡间情》,质朴而赤忱。

记者 孙婉秋

扶贫在行动 | 恒大四年坚守扶贫路,毕节再添“新物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