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唯品会加入京东诉讼,你认为其结果可能会势均力敌吗?为什么?

可抒可见


打起啦!打起来啦!腾讯和阿里又打起来了。

11月5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格兰仕与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一案。与此同时,格兰仕官方亮出“匹马立高台,单枪挑乌云”的立场。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份“520大促”的时候,格兰仕就与天猫有过一次“交锋”。

4月3日,天猫屏蔽格兰仕在全淘、聚划算、淘抢购资源,要求其下架拼多多平台旗舰店。

5月20日,天猫要求格兰仕出具“退出拼多多”公函。被拒绝后,天猫直接不让格兰仕参加“520大促”。

5月27日,格兰仕与天猫商谈。天猫要求格兰仕“618”后下架所有在拼多多平台上开的店铺。就此,双方未能达成共识。

这次“交锋”一直到10月28日,格兰仕方正式起诉天猫,11月5日法院受理格兰仕的起诉。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前,在京东起诉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索赔10亿元案件中,京东曾在今年9月12日向北京法院申请,请求通知唯品会、拼多多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9月26日,唯品会及拼多多又在同一日向北京高院递交申请,请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诉讼。

由此也就确立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三家联手“围攻”天猫的格局。而此次“围攻”天猫的原因就是电商业由来已久的“二选一”问题。

也许,到这里,大家也已经发现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三家属于腾讯系,天猫则属于阿里系。

所以,简单直观的来看,此次三对一得“战局”,实际上则是腾讯与阿里的较量。

绕不开的拼多多

从今年5月天猫要求格兰仕退出拼多多,到现在拼多多以“第三人身份”加入京东与天猫的诉讼案件,拼多多可以说赚足了眼球。

可以说,拼多多这一系列电商大战事件中出镜的次数最多,明显有一种蹭热度的感觉。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拼多多针对iPhone 11推出100亿级补贴之后,关于消费者的投诉又把拼多多推到了聚光灯下。

大多数的投诉内容都是关于“虚假宣传”、“买到冒牌产品”、“商家虚假发货”等问题。而从这些投诉内容中,可以感受到,拼多多官方的处理办法就是一字“拖”。

再说回本次较量的焦点“二选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底谁对谁错?也是在11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规范网络经营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上指出,“二选一”、“独家交易”行为是《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禁止的行为。

对于商家来说,“二选一”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那个平台,最终还得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说话。

关于质量问题,笔者觉得,从投诉量角度也是可以直观看得出来的。截至目前,拼多多在黑猫投诉上总投诉量是20174件、京东总投诉量是25392件、唯品会总投诉量是2689件、阿里总投诉量是25498件。

一比,谁好谁坏也就出来了。即使不比,在消费者心中哪个平台好哪个平台不好,也是有数的。

所以,就此“三对一”的战局来说,拼多多有可能会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至于“二选一”的问题,没办法阿里的规模优势摆在那,暂时无人可以撼动!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锐眼财经


这恐怕是2019年电商领域的一次“火星撞地球”事件,三大电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就品牌商“二选一”问题联手“围攻”天猫!

电商“二选一”争议由来已久

据资料显示,各大电商之间“二选一”的问题,早在2015年就开始打口水仗咯!

2015年,天猫“双11”促销活动中,要求商家“二选一”、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在天猫上开店、就不得在其他平台再行推广销售!京东对此进行举报,认为这种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

2017年,因为“二选一”的问题,苏宁发文对怒京东!其后2018年,淘集集又喊话拼多多要求商家“二选一”,是在贼喊捉贼!

而在更久之前,3Q大战、国美苏宁之间的明争暗斗,基本上都是围绕类似问题而产生的!

为何要设定“二选一”、签订独家合作协议

现如今,国内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是越来越高,而电商平台与商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可以提前锁定一大批客户,增加自身的收益!

拿我爱人来说,化妆品只认可欧莱雅、雅诗兰黛、相宜本草等几个品牌而已,试想一下,如果全网只在天猫一家平台有官方旗舰店,那么毫无疑问,就可以提前锁定大量的潜在客户,为平台创造持续的收益!

三大电商“围攻”天猫会成功么

这个还真不一定!

首先,三大电商背后都有腾讯的影子存在。京东自然不必多说,腾讯持股17.8%,为第一大股东;拼多多,腾讯持股16.9%,为第二大股东;至于唯品会,2017年腾讯也投资入股,占7%。此次,三大电商“围攻”天猫,或许某种程度上也是腾讯系与阿里的另一番交锋罢了!

其次,之前2014年3Q大战,奇虎360起诉腾讯实施用户“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法院审理认为“市场份额高并不等于具有支配地位”,而驳回了奇虎的全部诉求!这次,虽有不同,但性质却是相类似的!

总之,三大电商“围攻”天猫,看似疾风骤雨、形势危急,但最终的结果恐怕会出乎三大电商意料之外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财经者思


拼多多京东,唯品会合诉淘宝(天猫)垄断,威胁供应商二选一的问题,这个从消费者的角度可能感受不到有什么影响,但是从供应商和其他电商平台竞争对手角度,的确存在严重的“利用垄断地位”胁迫供应商“二选一”的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淘宝(天猫)平台和亚马逊平台的差别:从我的朋友从事天猫和亚马逊平台的感受来看,亚马逊相对来说,没有类似淘宝(天猫)那么多的费用——年度费,节庆活动费,广告费,排名搜索费,且亚马逊每年都会对一些管理费用进行整顿和提升,导致电商销售者获得一定的返利折扣。从亚马逊来看,相对对电商销售者的“压榨”比较少,规则比较清晰,稳定。而淘宝(天猫)的确从阿里上市母体来看业绩增长非常惊人,但是,更多的是对销售者的持续压榨,在电商产业和从业人员中名声逐步加速下滑。

再回过头来看。淘宝(天猫)自从发明了双11的购物节以后,每年都会大力推动双11购物节,而每年都会传出要求供应商“二选一”的问题,从印象中主要是家电和化妆品。估计其他品类也存在这个问题。对于卖家来说,原本选择电商平台是卖家自身的运行策略选择,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个电商,也可以多面布局多多益善。但是,从活动本身来看,主要是“强行要求卖家参与活动”“强行要求打折”以及“强行要求二选一”。

这些行为的确严重地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要求,对卖家和其他电商平台的利益构成了伤害。是否最终会对消费者利益构成伤害?结论显然是肯定的。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如同苏宁和其他传统零售商一样,只是一个社会的销售渠道和企业,如果拥有垄断地位和利用垄断地位胁迫卖家或者消费者,最终,必然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权和价格知情权。

而“二选一”和淘宝其他经营问题,已经存在很多年,尽管不能否认淘宝给中国零售和电商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改变,但是,过度胁迫卖家,严重违背反垄断基本精神,这些行为长期存在,卖家和其他电商平台有苦难言。终于难得看到工信部这一次能够及时干预并希望能够彻底扭转不当的垄断行为。


屠龙刀fei0598


呵呵呵又是一场神仙打架,吃瓜群众看热闹的事儿!不管是京东唯品会还有腾讯联盟还是淘宝天猫,它们谁胜谁负对老百姓来说,都不是好事儿,被垄断别无选择,弱势群体任人宰割那滋味难受啊,,,,最好我们的法律各打五十大棒让他们接着掐,如果有一方压倒性的占据主控权打压一下,如果快死掉了,扶植一下。鹬蚌相争,百姓得利。呵呵呵我谁都不关心,就关心哪个更让我省钱,哪个商品更物有所值,售后更靠谱而已




貔貅落宝


双十一来临之际,各大电商可谓是卯足了劲备战,纷纷出台各类促销活动,甚至打出来平台补贴的口号,企业更是将双十一作为销售的商机,纷纷在各大平台铺货,以求理想的销售业绩。据悉雅诗兰黛预售不足一小时破亿,预售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双11金额,面对如此盛况,各大商家自然哪个机会也不愿意错过,纷纷在个大电商平台铺货。

然而,一定时间内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是相对固定,从一家电商平台买就不可能从另一家买,这是显而易见的,最终哪里买自然还取决于消费者。然而据悉天猫要求商家二选一,简单来讲就是要么选天猫合作,要么选京东,对商家提出要求。通常对商家来讲,无论顾客从天猫还是京东购买产品,都是自己的产品销量,倘若只选一家,势必失去另一家电商平台的销售,现在各大商家竞争激烈,此举取舍两难。

市场本来是一个公平的机制,无论是商家在哪个平台销售,还是消费者在哪个平台购买,只要合理合法,都是他们的自由选择。随着阿里巴巴做大,天猫此举有垄断之嫌,市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任何一家独大,都不是健康的状态。京东、拼多多、唯品会都是腾讯系,此举也可谓是彼此的交锋。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Roseview财经


市场经济,商业竞争,孰是孰非?关键在于商品的质量是否被消费者认可。

采用广告营销手段,只要合理合法,不弄虚作假,消费投诉就不会出现。

至于拼多多、谁品汇加入京东与淘宝网一决雌雄,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又不是民间玩牌‘斗地主三打一。

商业竞争说到底就是靠产品质量与消费者的口碑论道!令广大消费者满意的商品’肯定会占据市场的有利份额;那些专靠营销假货谋取市场的手段,肯定是自毁商机。

中国人口众多,提供给电商的营销市场巨大。

我忠恳地希望无论是淘宝网,还是京东、唯品会和拼多多等电商网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未来。


enjinyao


时长四年的京东诉天猫“二选一”案,今日迎来新变化,拼多多、唯品会作为共同诉讼人加入,三家联合与天猫公堂对阵。从股本结构来看,腾讯是这三家公司共同的最大股东,等于是腾讯系电商平台对天猫发起的一次围攻。战局未卜,不过这是否也说明,沸沸扬扬的“二选一”之争,背后别有隐情,腾讯下的一盘大棋?

京东起诉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索赔 10 亿元,现在拼多多和唯品会也分别向法院提出申请,加入京东对天猫提起的 “二选一” 诉讼。2015年“双11”前夕,京东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在“双11”促销中胁迫商家“二选一”。当年年底,京东将天猫诉至法院,双方的战事正式升级。

彼时,拼多多刚刚成立不久,尚未参与京东与天猫在“二选一”舆论场的激烈交锋,拼多多加入“舌战”始于2018年。回溯公开资料可知,当年度“双11”前夕,多家自媒体爆料拼多多商家遭遇天猫“二选一“,拼多多创始人达达随后在朋友圈发文,指责天猫强制拼多多商家“二选一”。此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和达达分别多次公开声讨“二选一”,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今年双十一。

京东与拼多多与天猫,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舆论舌战,均对垒多年,积怨颇深,本次联手诉讼天猫,也称得上“情理之中”,单唯品会之前在此事并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举动,此番主动申请加入“二选一”诉讼颇令人意外。然而,查看三家公司的工商资料后,这个疑惑可能得到了答案,京东、拼多多和唯品会在诉讼之外,还有两个明显的共同之处——这三家平台的股权结构中,腾讯分别持股17.8%、18.5%和8.7%,都是除了创始人以外的最大股东。

这场公堂对阵,可以称得上是腾讯系三家公司,联手对天猫的一场战役。

回溯三家公司的成长历程,在法庭之外,腾讯系对天猫在商场上的战役,早已经有明有暗打了许多年。

“二选一”,或许只是战火硝烟中的一枚烟幕弹。

1

“二选一”源起“3Q大战”

“二选一”这个说法最早出现是在2010年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在舆论场来回厮杀后,两家公司最终对簿公堂。这场著名的互联网商战,被称作“3Q大战”。

腾讯随后宣布,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因“360屡屡制造‘QQ侵犯用户隐私’的谣言,对QQ的安全功能进行恶意污蔑”等原因,腾讯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重新使用QQ。也就是是说,360和QQ两者之间,用户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二选一”一词,由此进入公众视线。

2010年时,京东的主要竞争对手尚且是当当。当时,当当在上市的当天,公开宣布开启价格战,数天后,刘强东公开爆料:当当向出版社发函,要求出版社在当当与京东之间进行“二选一”,京东作为网络图书零售行业的新玩家,销量不如当当,这使得更多出版社选择了当当,放弃了京东,很多出版社不再向京东供货。

这场京东和当当之间的交锋,是当年“3Q大战”后,另一场引爆舆论的著名商战,也被视作电商平台激烈竞争的表现。

时移境迁,到2015年第三季度,当当最后一次发布财报,营收仅为京东的5.5%。京东的声讨“二选一”的对象也换成了天猫。

该年“双11”前夕,京东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扰乱电子商务秩序,在大促过程中胁迫商家“二选一”。之后阿里则回应称,“不能把碰瓷和炒作当作事业。我们尊重实名举报,但今天是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

此后数年间,“二选一”在电商间的舌战逐渐升级,几大主要的平台纷纷进入战局。

2017年“双11”前夕,正当京东指责阿里巴巴“二选一”时,苏宁以同样罪名发文怒斥京东,“京东发明的二选一霸权行为和基于此产生挟制商家的系统化手法,在过去30年闻所未闻。”

同样在“双11”前夕,2018年拼多多开始指责天猫“二选一”。今年,一年一度“双11“电商价格战、补贴战打响之际,”二选一“的话题也被再次点燃。而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联手起诉天猫的消息,意味着历经数年后,腾讯系的电商平台开启了配合作战的模式,开始从各个层面出击,力图合围天猫。

2

风起于青萍之末,腾讯合围早有端倪

实际上,这场合围早有端倪。追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腾讯系在其中的竞争布局。

早在2014年3月10日,腾讯与京东联合宣布腾讯入股京东15%,成为其重要股东。腾讯科技在其官网发文称,“这是中国互联网版图一次重要碰撞。腾讯此举使旗下电商与京东化干戈为玉帛,联合成为盟友,共同对抗竞争对手阿里。”

5年前,京东即宣布正式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年内京东成为腾讯的首选实体电商合作伙伴,且排名需高于其他电商公司。该协议还约定,京东可以获得微信排他性的一级电商入口,以及手机QQ入口。

这在当年即被视作腾讯对京东独有的流量加持。在业内人士看来,电商平台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流量入口与品牌商资源两个方面。其中,流量是对消费者注意力的直接争夺,有流量才有消费者进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

长效稳定的流量来源一直是稀缺资源,腾讯多年来稳坐互联网流量的头把交椅,占据全市场流量份额的42%以上。腾讯的社交产品优势,可以让电商平台获取更多的低价优质的流量增量。腾讯与京东的合作,也被业界视作在“双11”资源争夺战上主动出击的表现。

除了京东,腾讯还分别与拼多多、唯品会甚至蘑菇街达成了合作,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腾讯的流量输血。拼多多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月,拼多多与其主要股东腾讯达成五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支付解决方案、云服务和用户互动等多个领域合作,同时探索并寻求潜在合作的机会。微信用户可直接访问拼多多移动平台,也可通过微信和QQ等社交网络“拼单”——通过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商品信息,或邀请亲朋好友和其它社交网络好友“拼单”,来获取折扣。

对以社交电商起家的拼多多而言,腾讯的流量可以成为一个增长动力的源泉。从成立到年度GMV(网站成交金额)过千亿,拼多多只用了三年时间。为了达到同样的成绩,淘宝跑了5年。

唯品会则和京东与腾讯同时进行了流量合作,三方在战略业务上构建合作共赢生态链。腾讯将给唯品会微信钱包入口,提供微信平台流量合作。京东将为唯品会在京东app首页和微信朋友圈京东入口首页提供入口,并将帮助唯品会在京东平台上完成一定GMV销售目标。

过去数年中,腾讯显示出清自己的电商业务,然后持续加注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腾讯利用自身的的公众号、小程序、支付等工具,与持股的数家电商在供应链和物流、金融系统全面打通线上线下的营销场景,实现数据、场景和链路的用户闭环。

当然,在腾讯打造的社交流量场景中,阿里系的产品是不能涉足其中的——微信屏蔽淘宝、天猫的购买链接多年,淘宝和天猫只能向腾讯系以外的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开拓流量,但需要付出巨额成本。以抖音为例,今日头条与阿里签署的年度框架协议达到了70亿元的费用——相比之下拼多多“百亿补贴”也不过才多30亿。

两相对比,一方是腾讯系3家低成本低投入地实现用户增长,另一方是淘宝天猫高成本的外部流量,明显更加吃力。

3

腾讯系的车轮战术意味着什么

除了流量的倾斜,就“双11“的价格战而言,也可以发现腾讯系三家有没有可能协同竞争态势——通过有侧重的商品补贴,加大单品类的力度,来形成绝对意义上的价格优势,以此来获取用户。

3C数码、生鲜超市、运动服饰,这三块电商收入的大类目成为了今年双十一的重头戏。三英之间配合默契,基本形成了错位优势,来对垒阿里巴巴。其合纵连横的效果,强于均摊式的优惠补贴,更能刺激消费者尤其是价格敏感性的消费者对于平台的选择。

从拼多多来看,苹果产品是最大的补贴类目,其次集中在3C家电化妆品等标品领域,从今年618开始,拼多多就宣布进行100亿预算补贴手机数码、美妆、母婴百货等多个品类,并称这一补贴还将在双十一期间延续。

由于京东本身在这一块处于强势地位,拼多多的挤压使得天猫旗舰店和淘宝C店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本年度双十一,天猫不得不跟进拼多多补贴,反常的提前降价苹果产品。

京东补贴品类放在首页的是超市、母婴、粮油等需要更高信任度的产品上,京东则于10月17日,天猫启动会前召开了“双11”发布会,也官宣了史上最大力度优惠——“超级百亿补贴,其中称,将至少为PLUS会员节省90亿元。”除此之外,京东的策略还将重点惠及下沉市场。生鲜超市是电商们的下一个重点领域,但拼多多没有参与这块的争夺。

至于唯品会,则依然专注于发力男女服装服饰、运动品类。其中不乏对天猫举措——唯品会宣称将在双十一期间开放为期2小时的限量补贴,针对服饰、美妆、体用、家居、母婴等品牌商家进行特卖,这几类商品正是天猫与淘宝平台传统的优势品类。无论是百亿补贴还是品类的卡位,对应的,都是商业竞争中的手段与策略。

按照一般司法程序,京东、拼多多和唯品会向法庭提交加入诉讼申请后,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等待法官的意见,期间天猫也有机会向法官提出反对拼多多和唯品会参与诉讼。

无论腾讯系下的这三家公司,是否会被法庭准许,共同起诉天猫,这场拉开序幕的商战,接下来只会更加激烈。

对用户而言,电商大战,除了有好戏看,还可能有更多双十一的羊毛可以薅。


颜西跳蚤


不黑心,不坑人,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真货假货,档次高低,各取所需,让百姓能得到实惠的,才是好平台。


平安8476447605365


我个人认为,电商多个存在比较好一些。这样有竞争力。拼多多也好,唯品会也好,应该把精力放在拒绝,假冒伪劣商品。电商独家经营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聂安平


两家没有蠃家!都是在竞争中竞争互拆,都在薅对方身上的毛,其结果都裸光败丢。拚多多信不高,另一家也缺乏购商好评!但都能生存,势均力敌,好象拚多多有点优势。因为它的广告突显,商品有所表露,从电视等媒体上了解一些实物,供购者审視,决定购买与否,上当受骗少些。即是不理想适意,也无话可说!另一家不被人们知,商品也无从晓知,但不一定品质低,不做广告不見得价高,朦人!我对两家的看势有多大的底气,往往内情就在揭底时暴露无疑,显真假!一句话,谁真诚对待消费者,少做黑货骗人的事,谁就有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