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缺席諾貝爾文學獎原因有這些吧

這個問題更像是徵求一個答案,面向對象為“只瞭解村上而不瞭解諾獎”的諸位。實際上,年復一年的“某人為什麼沒得諾獎”都有類似特徵,潛臺詞好像是“某人寫得好就該得諾獎,要不然一定有原因,比如ABCDEF……"

村上春樹缺席諾貝爾文學獎原因有這些吧

對這類問題,我有一個極其統一的答案,即:

諾獎不是一個機械的、有數據指標作為參照的、“達到什麼標準就能得獎”的東西。沒有人應該自動獲得諾獎,因為世上有太多大師,每年得主又只有一個。缺席才是常態,得了才是變態(此處變態非貶義)。

你當然也可以提問:為什麼托爾斯泰沒得?為什麼博爾赫斯沒得?為什麼喬伊斯沒得?為什麼卡爾維諾沒得?為什麼昆德拉沒得?為什麼阿多尼斯沒得?為什麼納博科夫沒得?為什麼品欽沒得?為什麼穆齊爾沒得?有理由嗎?是他們寫得不夠好嗎?是他們不夠小眾嗎?(卡夫卡死時那麼小眾也沒有得好不好)沒有。因為諾獎不是全知全能分產到戶的獎項,沒有一定的標準,更不是評估機構或足球裁判,要一碗水端平。再重申一遍:不得才是常態,得了才是變態(此處變態非貶義)。

順便補幾句。

村上春樹缺席諾貝爾文學獎原因有這些吧

拉美媒體透過些底,比如,博爾赫斯所以沒得獎,一半是因為如貢布洛維奇所說,諾獎評委裡有人對他“過於知識分子”不欣賞,一半是因為,馬爾克斯也說過,博爾赫斯跟皮諾切特的某次會談裡有句話被誤讀了。又比如,格雷厄姆格林所以沒得獎,他自己跟馬爾克斯說的是,“因為他們不覺得我是個嚴肅的作家”。這種是沒法子的。你也覺得丘吉爾得獎好妖異,蒙森作為個史學家得獎好神奇,比昂森得獎而易卜生沒有得挪威人民肯定覺得感情受傷,但那又怎麼樣?難道你還能把瑞典那些老頭兒給炸了麼?

村上春樹缺席諾貝爾文學獎原因有這些吧

說回村上春樹自己。他今年真正的劣勢其實是:去年是莫言。想一想亞洲史上出過幾個諾獎?答:加上莫言,五個(10月14日補:我剛想到阿格農算是以色列人,所以莫言其實還不小心堵了奧茲的路呢,阿多尼斯一敘利亞人其實也是亞洲)。連續兩年亞洲得主還都是東亞?可能麼?

諾獎還有個怪習慣,就是把獎撒某地了,就會一段時間不管。比如,克洛德西蒙、杜拉斯和格里耶都算是法國新小說的;諾獎給了西蒙後,對杜拉斯和格里耶就不管了。要說他們二位水平不高嗎?未必,但同個圈子或同片地域的人得過了,好,那就繼續輪下一波……

至於許多媒體給村上挑的刺,許多根本不成其為刺。所謂過於暢銷,馬爾克斯比村上春樹還暢銷;所謂青春小說,川端康成比村上春樹還青春;所謂長篇小說結構問題,海明威的長篇結構連他的大粉絲馬爾克斯都護不了短;所謂題材不嚴肅,村上春樹從80年代早期就開始反戰反暴力的立場,到1995年《奇鳥行狀錄》達於巔峰,都朝諾門坎戰役戰後蘇聯戰俘營日本右翼選舉這些大東西開槍了,奈保爾也不比他嚴肅多少吧;所謂名氣太大不小眾,略薩得獎時成名太久,名氣比他還要大得多。

說直接點,誰都不知道諾獎的標準,所以所謂的缺陷,全都是捕風捉影的猜測。

村上春樹本身是個很好的、中短篇好過長篇的小說家——可惜國內媒體給他的標籤許多太二了,明明寫過《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那樣的結構佳作、《奇鳥行狀錄》那樣的反戰抨擊政治小說、青春四部曲(《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舞舞舞》)那樣的青春小說轉型到反右翼和反思社會小說,以及一大堆精妙短篇,結果每每都掛上《挪威森林》和《1Q84》加上跑步書好像這點東西就是他的代表作了似的——但諾獎並不會因為你好就給你獎。就這麼簡單,不是村上自己的問題。

實際上,對待諾獎的態度,其實就該這樣:每年等著他們想起品欽羅斯高銀村上阿多尼斯奧茲歐茨昆德拉,哪個得了獎算是賺著了,沒得也不用嗷嗷。還是那句:世上大師太多了,沒得是常態,得了才是變態。有啥不平衡的,想想托爾斯泰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納博科夫好了。

村上春樹缺席諾貝爾文學獎原因有這些吧

更多教育資訊關注索科教育

(本文圖片文章摘抄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