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29條古訓,待人做事少吃虧

牢記29條古訓,待人做事少吃虧

識人第一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

語出《羅織經》

人的感情大多矯柔造作,很少有真性情流露的,世俗人情多有虛假偽詐,怎麼可以輕易相信呢!

世俗之君子,貧而謂之富則怒,無義而謂之有義則喜。

語出《墨子》

這世上的人,如果沒錢你卻說他有錢,一般都能怒懟一句,你哪隻眼見老子有錢了?如果沒有道義的人你說他有道義,一般都欣喜接受了,就連這世上最狡詐的人,通常也覺得自己是義薄雲天,沒有人自認是不義之人,造化奇妙,真是引人一聲長嘆!

衣冠未必須皆男子,巾幗如何定婦人

語自《醒世恆言》

茫茫四海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是男子未必都是大丈夫,穿男子衣服的,也未必就個個是男兒,有的志近行拘,見識未必比得過一個婦人,有的優柔寡決,行為不見得比一個女子更果斷;穿女子衣服的,未必是一些只有婦人之行的人,有的識見,能力,也遠超一般男子之上,對女子不能抱有偏見。

不可以一時之譽,斷其為君子;不可以一時之謗,斷其為小人

語自《醒世恆言》

金庸先生曾說過,年輕的時候,對人認識不深,所以筆下的俠客個性分明,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後來見識深了,才知道大人物也有卑鄙的一面。所以,看人不能看一時一事,要看他一貫的行為操守,不能因為人們一時稱讚他,就斷定某人為君子,也不能因為一時的指責和批評,就斷定某人是小人。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語出《格言聯璧》

有才能而性情不急躁,一定是大人才;有智識而能做到心氣平和,才稱為大智慧。心浮氣躁,毛裡毛躁的人,很難想象具備大能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語出《明夷待訪錄》

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

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語出《小窗幽記》

聽說別人的善舉、善行、成功就持懷疑不信的態度,聽到別人失敗或不順利就心滿意足,這種人胸懷不善,難以相交。

權勢之徒,雖至親亦作威福;奸邪之輩,即平地亦起風波。

語出《圍爐夜話》

勢利小人,就是在至親好友那裡,也不忘賣弄一番。邪惡的人,就算是太平無事,也總能找到由頭,掀風起浪,壞人心腸。這種人天生就具有這樣的本性,不作惡,他就渾身難受。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語出《論語》

和一個人打交道,看他正在做些什麼事,清楚他過去的所作所為,看他現在安於什麼狀況,那這個人對於你還能有什麼不明白的,還有什麼隱藏呢?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

語出《禮記》

察其言,觀其行,看一個人是否能說到做到。一個人,嘴上說的天花亂墜,但沒有一件事去實行的,這樣的人,被人看不起。

牢記29條古訓,待人做事少吃虧

待人第二

人未已知,不可急於求知;人未已合,不可急與之合。

語出《格言聯璧》

和人相熟相知,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交友心切,急於和人推心置腹,急於拉近距離,這樣往往適得其反。

譽人不增其美。

語出《論衡》

要讚美一個人,一定不要言過其實,別拿一個人沒有的品格長處來誇讚他,否則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讓人覺得自己虛情假義,暗自提防。

信人莫若信已,防人毋存幸念。

語出《羅織經》

與其相信別人,永遠不如相信自己。不要認為誰跟自己關係好,在利益面前就一定不為所動,就象帶朋友去相親,最後自己的意中人成了別人的女朋友,這種例子俯拾皆是。

責人勿厲,小惠或有大得。

語出《羅織經》

責備一個人,不要過於苛刻嚴厲,否則再好的朋友也會失去,而對人若能經常施以小恩小惠,卻可能有大的收穫,要善於利用人的回報心理。

有功於前,有敗於後,不為損刑。有善於前,有過於後,不為虧法。

語出《商君書》

從前關係好的人,從前相愛的人,後來反目成傷害,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和自處?其實真正的善良是從頭自尾的善良,真正的愛是始終不渝的愛。用商君論刑的辦法,應是解惑大道。

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語出《圍爐夜話》

明知道是小人,還故意激怒他,最終不免要受到禍患,聰明的人對待小人,一絲一毫都不侵犯,不招惹,也不冷淡,以平常心相處。

君子有過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語出《圍爐夜話》

君子一旦失時,居於小人之下,不管對與錯都不能見容於小人,都不免被小人指摘欺侮!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語出《菜根譚》

對待小人,難的不是與他劃清界線,難的是不憎恨他;對君子,難的不是恭敬謙遜,而是近而不狎,親而不遜。

遇沉沉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

語出《菜根譚》

遇到不輕易開口發表言論意見的人,不必覺得他莫測高深,沒相交就先輸了氣勢;見到自吹自擂自誇自是的人,也要咬定牙根,不要忍不住輕易反駁得罪人家。

牢記29條古訓,待人做事少吃虧

相處第三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語出《格言聯璧》

遇到性格偏激,心胸狹隘的人,要用寬宏大量來接納他;碰上陰險狡詐、善於算計的人,不必過於擔心提防,胸懷坦蕩即可,只要不和這種人有深交,他也奈何不了什麼。

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

語出《格言聯璧》

對待小人不妨寬厚些,因為和小人計較,處處計較不來,但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和他過於親近,以防受小人算計。

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得其友。

語出《周易》

三個和尚沒水喝,凡事過三,就多生枝節,不比一枝兩枝來的簡單,三個人共事,很少有不生意見矛盾的,還不如一個人走路,遇到誰都可以共走一程。

自憐人憐,自棄人棄。心無滯礙,害不侵矣。

語出《羅織經》

一個人唯有先自愛,才能得到別人的愛,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就不能求得在別人心裡有地位,心裡面沒有解不開的鬱結,就能比較圓滑的和人相處,不至於讓自己受傷害。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語出《韓非子》

因為聽了別人的話就認為我好的人,也必然會聽信別人的話,斷定我不好。人與人相交,取自相互接觸和信任,連最起碼的接觸與信任都不存在的關係,不牢固也不可靠。

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語出《傳習錄》

少年時,往往認為真朋友就應坦誠相待,一針見血,把指摘朋友的缺點不足當成是善意,卻因此開罪了不少人,失去了很多朋友。人大凡對於自己的缺點,也象葉公好龍,說是想見想知,真見真知了,卻是憎惡懼怕多於喜愛,所以康熙也愛和紳,君子亦愛投其所好的小人。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語出《小窗幽記》

喜新厭舊,始亂終棄,對遠觀不可得的事物充滿好奇,對到手的東西,不珍惜或最終不屑一顧,是常有的事,能使人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真需要一種大能力,大智慧。

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

語出《圍爐夜話》

貧困不是恥辱,而唯有貧窮卻想通過諂媚的手段有求於富人才是恥辱;富貴也不是什麼可以在人前炫耀的事,除非去做一些有利於世人的事,才是榮耀。

恩仇不可太明,明則人起攜貳之志。

語出《菜根譚》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待人處世,難得糊塗,恩怨太過分明,朋友也難以親近。

以言取人,人飾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語出《逸周書》

如果別人知道你喜歡聽人誇誇其談,高談闊論,或是口頭許諾,就會在自己的語言上多下功夫,而不會做什麼真正對你有用的事。如果與人相交,不看他說什麼,只看他做什麼,那麼他就會在自己的實際行為上下功夫,而不是虛言應付你。

交淺而言深者,愚也!

語出《後漢書》

跟一個交情淺薄的人,披肝露膽,掏心掏肺,說很多心裡話,是愚蠢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