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01 月薪8萬的背後,是工作的如履薄冰

朋友最近給我分享了一個他們公司月薪8萬的一位總監的故事,說實話,挺讓我感到意外的。

他向下管理著幾十人的團隊,向上彙報給公司副總裁,月薪8萬,還沒算上年終獎,無論按照團隊規模還是薪資待遇,這都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了,畢竟很多總經理級別的職業經理人也未必能拿到這個待遇。

但和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看似光鮮的背後,其實是各種不容易。

入職一家公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試用期都是1個月或3個月,但他不行,因為級別比較高,合同籤的時間長,試用期有足足的六個月,也就是說六個月之內,無論什麼原因,都可能將你辭退。

這個級別的領導在公司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向上直接給副總彙報,向下管理幾十號員工,如果業績達不成,首先要捱罵的就是他。

在我們大多數人眼裡,大boss都是和藹可親型的,好像他們的性格就是天生的好,但事實恰好相反,我知道的絕大多數的領導脾氣都不好,只是他們針對普通員工不會表現出來而已,真正關起門來,他們罵起人來也毫不含糊。

但他們的脾氣只會針對他們他們的下屬,對待普通的基層員工,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發脾氣。

朋友有好幾次路過大boss的門口,都能聽到大領導在裡邊大發雷霆。

部門裡他每天第一個來,晚上最後一個走,還要擠出時間來鍛鍊英語口語,因為在這個級別,英語是工作的標配。

在做工作彙報時,普通員工可能寫個幾頁PPT就可以了,但是他不行,他每週的工作彙報都要找外邊專業的PPT團隊做,PPT按頁算錢,他都是自掏腰包,為的就是能夠更好的把效果呈現出來。

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讓他整個人看起來很憔悴,如果不看工牌,根本看不出這是一個月薪8萬的總監。

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這句話用來形容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02 霸道總裁的另一面,是疲憊到生無可戀

說起這兩年的影視劇中,霸道總裁和灰姑娘的故事總是會得到很多人的關注,電視劇中的霸道總裁,要麼年輕漂亮,要麼英俊瀟灑,要麼忙著參加各種聚會,要麼忙著幫助灰姑娘逆襲,好像他們的資產有繁殖能力,好像他們的成功可以輕而易舉。

前段時間,話題#霸道總裁什麼樣#上熱搜了,閱讀量高達1.1億。

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上熱搜的是500億市值的陌陌總裁,他在微博中也讓大家重新認識什麼是霸道總裁。

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在微博中,他也說了自己的現狀:因為業績壓力過大頭髮乾枯分叉,長期睡眠不足而眼神迷惑武神,因為過度焦慮緊張而導致皮膚蠟黃起痘,因為植物神經紊亂而導致身材嚴重發福等等。

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這位總裁的早期照片我也搜了下。

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總之,霸道總裁併非我們想象中那麼光鮮靚麗,反倒是因為“總裁”這個頭銜而不得不為公司操勞。

曾有一位上市公司高管朋友向我吐槽:

你以為我不想健身啊?你以為我想一路去肥下去,最後三高了被送到醫院啊?沒辦法啊,創業之初天天想著水電房租員工工資,有幾次晚上睡不著差點從想直接從樓上跳下去。現在籌備上市了,也是忙得每天只睡4個小時,但願能成功上市,我現在唯一的願望是,上市了,股價還不要太low 了,可以讓我關機睡上一個星期。

不止如此,越是靠近金字塔尖的boss時間越緊張。

比如,馬雲,一年的飛行時長已經超過1000個小時。這個數值接近飛行員一年的工作上限。比如,馬化騰,每天凌晨還在回工作郵件、朋友圈裡點贊回覆。

近期互聯網公司的老闆又傳出一個梗,他們的時間緊張到什麼程度,有一個細節就是老闆去個衛生間都要一路小跑。

所以,所有牛逼閃閃的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苦逼,沒有例外。

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03、偉大是熬出來的,成就是拼出來的

剛做自媒那會,特別痛苦,寫出來的東西,自己都不喜歡看,更是不好意思發給別人看,為了不被同事朋友認出來,寫出來的文章甚至不敢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裡,怕被別人笑話。

文章發到自己的公眾號裡,也遲遲見不到效果,粉絲數量也紋絲不動,要知道,持續的做一件毫無進展的事並且長期堅持下去是十分痛苦的。

那段時間,我常常抱怨,為啥別人一做自媒體就做起來了,我一開始做怎麼就這麼困難呢,直到我閱讀的內容越來越多,研究的牛人越來越多之後,我才明白: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很多事情看起來是瞬間成功,但其實背後早就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只是在等一個爆發的時機。

我們知道 的文章寫的好產出高,但我們更要知道的是他小學就開始寫作了,高中就已經拿稿費,大學就已經寫文集印刷成冊了,你能說他的成功是偶然嗎,肯定不是,不管是做公眾號,做其他的內容也一樣能成功。

我們知道,最近自媒體圈有個 很厲害,篇篇10萬+,但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他在大學就開始給別人寫小說,日更2萬字,可能現在很多寫小說的人也做不到一天兩萬字。

在說說我熟悉的自媒體人 為啥把自己的公眾號做的那麼好,因為他在這之前已經做的很成功了,寫了300多萬字。

為啥頭條大V 轉型寫作後第一篇就是爆文,不是因為他運氣好,而是因為他本來就很厲害,小時候開始作文就被當做範文。

所以,沒有誰是一下就成功的,全都是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沒人認識沒人理解的致暗時期,然後找到了自己的賽道快速崛起。

工作也是如此,我們總是看到了誰誰加薪了,誰誰轉行成功了,這也只是別人長期努力之後的成果,人性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我們只關注結果,而不去看過程。

這就像有人轉行成功了,我們不會去關注他做了多少準備,簡歷更新多少次,準備了多少面試題,我們只會關注他轉行後工資漲了多少。

有句話叫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

在追求發光之前,先讓自己變成金子。

所以,我們的眼裡不能只看到牛人閃閃發光的光環,更要看到他們在背後做了哪些努力,因為成功不可複製,但是通往成功的途徑卻可以模仿。

所有牛逼的人背後都是苦逼,在我們想要變得牛逼之前,就必須要承受住現在的苦逼。

月薪8萬,工作如履薄冰,所有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