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比李雲龍丁偉還高明:這封信半文半白,但卻真能救李雲龍性命

《亮劍》晉西北鐵三角中,好像最憨直的就是二愣子孔捷了:李雲龍逢敵亮劍,丁偉足智多謀,只有孔捷揹著一把鬼頭刀一味拼殺。但是我們閱讀《亮劍》原著,就會看到孔捷寫給李雲龍的一封信。這封信半文半白,頗有楚雲飛風範,也就是這封信,證明了孔捷這個二愣子,其實比李雲龍和丁偉還高明。

李雲龍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屬於一個不好說的特殊時期,那時候趙剛已經自己主動離開了人世,丁偉因為替首長打抱不平,也好像人間蒸發了,一向從不低頭的李雲龍“闖了大禍”,跟一群特殊的人交火併造成了雙方傷亡,這就是 孔捷所說的“一戰成名”。

孔捷比李雲龍丁偉還高明:這封信半文半白,但卻真能救李雲龍性命

​孔捷這個二愣子經過戰火洗禮,已經早非吳下阿蒙,熟知江湖險惡,兵家名言信手拈來,這封信雖然簡短,但卻至少有三層含義:其一、我很安全,因為我知道如何趨利避害;其二、我現在手握數萬精兵鎮守邊陲,是一線部隊,跟地方沒有交集,沒有那麼多麻煩;其三、我們能保住你的性命,因為這地方我說了算,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動我。

李雲龍把自己家中的五男一女六個孩子(其中有趙剛兩個)交給孔捷派來的人,自己戰鬥到了最後,一生最後一槍瞄準了自己。

可能讀者諸君認為這個話題太過沉重,那麼咱們就換一個角度來看孔捷,請大家看看他是不是比李雲龍和丁偉還高明。

孔捷比李雲龍丁偉還高明:這封信半文半白,但卻真能救李雲龍性命

​當年李雲龍丁偉孔捷這哥仨同時被老師長招去當學員,李雲龍和丁偉心裡是一百個不願意,所以磨磨蹭蹭遲到了,並且要按規定遲到幾天掃幾天大街。

孔捷也遲到了,但他的遲到有客觀原因:他正在前線作戰,千里迢迢往回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讀者諸君可能都看到了,一肚子火氣的李雲龍走進倉庫(受罰,沒有住進有沙發和辦公桌的學員單間)的時候,孔捷在幹什麼?他在看報紙!

孔捷比李雲龍丁偉還高明:這封信半文半白,但卻真能救李雲龍性命

​老戰友相見,自然喜出望外,孔捷當著李雲龍和丁偉的面,說出了當年李雲龍剿滅黑雲寨、把自己繳械關起來的舊事:“其實誰怕誰呀,他獨立團能打仗,我這新二團也不是吃素的呀!”

李雲龍丁偉哈哈大笑,在大笑的時候,肯定也發現了這個孔捷不簡單:“黑雲寨幾個難纏的傢伙,大當家謝寶慶被打得溜冰逃掉了,二當家被砍了,李雲龍這是幫孔捷清理門戶呀!”

事實也確實如此,李雲龍在砍了二當家的之後,告訴小土匪:“孔團長給你們派來的政委指導員馬上就到!”

這說明孔捷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沒有了匪首,新二團獨立大隊就好管理了。

孔捷比李雲龍丁偉還高明:這封信半文半白,但卻真能救李雲龍性命

​李雲龍和丁偉不願意進修學習,一點也不藏著掖著,一直在不住口地抱怨:“我們軍長當得好好的,為啥要到這鬼地方當什麼學員,打仗還用學?”

李雲龍丁偉異口同聲大笑著說了五個字:“學習,學個屁!”

只有孔捷不笑,而是很嚴肅地說了一番話:“上級讓咱們來學習,自然有上級的道理,可不敢發牢騷(體現了軍人的絕對服從命令)。”

在課堂上,李雲龍一看教員居然是被自己俘虜過的暫七師師長常乃超,就和丁偉一唱一和出洋相,丁偉還一屁股坐到了桌子上。

這時候的孔捷不但沒有跟著瞎起鬨,反而一臉嚴肅地抱著胳膊,目視前方,連看都沒看李雲龍丁偉一眼。

孔捷比李雲龍丁偉還高明:這封信半文半白,但卻真能救李雲龍性命

​李雲龍和丁偉被老師長一通收拾,孔捷沒鬧事,自然連一句批評都沒聽到,他在丁偉天天擦皮鞋,李雲龍忙著跟張白鹿“聊天”的時候,一直在研讀古代兵書,甚至走路的時候還唸唸有詞:“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良將用兵,若良醫療病,病萬變藥亦萬變。”

孔捷之所以這樣刻苦學習,是因為他已經認識到了傳統戰法的缺陷:“咱們以往許多戰場經驗,已經過時了,我用打老蔣的方法打老美,可是吃了大虧了!”

孔捷在研究全局與一隅的關係,琢磨怎麼隨機應變,李雲龍唸的則是“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由此可見,孔捷已經有了大局觀,而李雲龍更適合組建特種部隊“千里殺將”——原著中李雲龍確實組建了一支特種部隊。

孔捷告訴李雲龍,自己這次學習,“保證三分,爭取四分,五分不要!”這就是中庸之道,當時考試五分制,三分及格,四分良好,五分優異,孔捷可不想當那個滿分的出頭椽子。

孔捷比李雲龍丁偉還高明:這封信半文半白,但卻真能救李雲龍性命

​丁偉和李雲龍在授銜的時候為自己是一星少將而發牢騷,同樣是一顆星的孔捷只是插科打諢揭丁偉的短,極力調節氣氛,不讓這兩個哥兒們著急上火——這其實是在化解丁李二人胸中的怨氣悶氣。

後來事情鬧大了,老師長也對孔傑表示理解:“這次授銜,李雲龍和丁偉不滿意,認為自己該授中將,孔捷呢,不過是講義氣,不跟著鬧一下怕被老戰友看不起……”

電視劇沒演,但《亮劍》原著中寫了:“李雲龍回到老部隊任軍長,孔捷回到駐東北邊境線上的某野戰軍任軍長,丁偉調到北方的一個大軍區任參謀長。”

這其中最早被掛起來的,其實還是丁偉,因為在一個軍區,參謀長頂多能算三把手,雖然級別可能比軍長更高,但這不符合丁偉的脾氣,他們誰也不如孔捷,這個內秀的“二愣子”到了一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遠離俗世紛爭,有了保全戰友後代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