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七芒红遍全国,但名字背后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芒果在我国还是一个“稀有物种”,只是零星种植。如今,仅广西的种植面积就有151万亩,产量为64万吨,均排在全国第一位。巨大的变化离不开众多果农和科研人员的努力,比如黄国弟。

黄国弟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下称“热作所”)芒果研究中心主任,用他的话来说,几十年来自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选育芒果新品种和研究栽培技术。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选育出芒果新品种10个,推广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桂热芒82号(桂七芒)成为明星品种。

桂七芒红遍全国,但名字背后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黄国弟 受访者供图

桂七芒名字的由来

百色的桂七芒是广西特有的名品,在全国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有的人甚至说,没吃过桂七芒就不算吃过芒果。

“其实,桂七芒的真实名字叫桂热芒82号。”黄国弟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早期百色只是零星种植了一些本地品种的土芒果,还有印度的秋芒、泰国的青皮芒等。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广西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芒果的品种选育研究,最初是通过从国外引进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和实生选种。1976年,热作所在百色右江河谷建立了第一个芒果生产试种点,1984年在田东县林科所启动芒果品比试验进行研究观察。

“秋芒的果实是斜卵圆形的,成熟的果皮为黄色,但是从它的实生后代选育出的桂七芒,果皮成熟后仍是绿色的。”黄国弟说,这是因为芒果的授粉是开放式的,可能是昆虫授粉时将其他品种的花粉授到秋芒的花上,杂交后产生了变异。变异的果实S形的“身材”引起黄国弟团队的注意,他们按选育编号定为桂热芒82号,进行长期选育观察。

不过,有眼光的不止是科研人员,还有种芒果的农民。1987年,这个品种引起当地果农的关注,他们将品比试验区桂热芒82号的枝条剪回去嫁接,几乎把试验树剪成了“秃头”,无奈之下,科研人员只能在第二年重新进行试验。

“农民偷偷剪了枝条回去嫁接,但是不知道这个品种叫什么名字。”黄国弟说,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品种因为汁多纤维少、甜度较高受到欢迎,但是没有果农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很多人很好奇,到当地农业部门求证。

“当时,县农业局的技术员只知道是我们热作所的品种,就随口说了句‘可能是桂热七号’。”黄国弟说,之后,民间就慢慢流传出桂七芒的称呼。

直到1998年,在百色举办的芒果品评会上,黄国弟才见到“流落民间”的桂热芒82号,也就是果农口口相传的桂七芒。

2004年,桂热芒82号(桂七芒)通过广西品种登记,并陆续在百色推广种植,目前种植面积约25万亩。

然而,由于品牌宣传滞后,多年来桂七芒一直“保持低调”,仅在当地售卖。最近几年,随着百色芒果在国内名声大振,它才走进高端市场。

桂七芒红遍全国,但名字背后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桂七芒颇受消费者欢迎,它真实的名字叫桂热芒82号。黄国弟供图

芒果曾是“稀有物种”

1986年,黄国弟毕业后进入热作所工作,主要从事芒果种质资源、选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从此和芒果结下一生的缘分。

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只是零星种植芒果,没有形成商品交易规模。1986年,广西率先在百色右江河谷进行10万亩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立项。随后,他带领团队担起了品种选育的任务。

在热作所30多亩的芒果资源种质库里,保存着600多份世界各地的芒果种质资源。他们从这些资源中选育出桂热系列的15个品种(系),其中10个新品种获得审定,包括桂热芒82号(桂七芒)和桂热芒10号。

桂热芒10号,是该所在1977年从黄象牙芒实生后代中选出的一株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在南宁市、百色市和上思县的区域品比试验,以及在南宁和百色17年的试种和生产种植观察,才育成的新品种,颇受消费者欢迎。

据介绍,该所培育的新品种中,有5个被原农业部推荐为主导品种,桂热芒10号、桂热芒82号(桂七芒)则成为广西主栽品种,推广种植面积30多万亩。

从丰产到提质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了解到,2015年起,广西超过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产地,目前年产值29.24亿元。其中,百色市是我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当地打造的明星品种桂七芒,靠网红效应带动了区域产业的发展。

2016年,广西启动新一轮9个产业创新团队,黄国弟担任广西芒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对他而言,芒果选育的道路从未停止,他考虑更多的是品种的超越。

黄国弟说,水果的品种选育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在追求温饱的年代,芒果选育品种以丰产作为目标;随着人们对果品的要求提高,追求品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桂七芒更适合鲜食,芒果果干的市场空间也很大。”黄国弟说,目前鲜销芒果属于供不应求状态,而我国对于芒果干的需求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他的团队选育的新品种桂热3号和桂热4号都通过了品种审定,其中桂热4号的果肉偏黄,色香味俱全,是制作果浆的加工果,具有比较优秀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