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七芒紅遍全國,但名字背後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上世紀80年代以前,芒果在我國還是一個“稀有物種”,只是零星種植。如今,僅廣西的種植面積就有151萬畝,產量為64萬噸,均排在全國第一位。巨大的變化離不開眾多果農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比如黃國弟。

黃國弟是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下稱“熱作所”)芒果研究中心主任,用他的話來說,幾十年來自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選育芒果新品種和研究栽培技術。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選育出芒果新品種10個,推廣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其中桂熱芒82號(桂七芒)成為明星品種。

桂七芒红遍全国,但名字背后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黃國弟 受訪者供圖

桂七芒名字的由來

百色的桂七芒是廣西特有的名品,在全國都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有的人甚至說,沒吃過桂七芒就不算吃過芒果。

“其實,桂七芒的真實名字叫桂熱芒82號。”黃國弟告訴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早期百色只是零星種植了一些本地品種的土芒果,還有印度的秋芒、泰國的青皮芒等。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廣西的科研人員開始進行芒果的品種選育研究,最初是通過從國外引進品種進行試種篩選和實生選種。1976年,熱作所在百色右江河谷建立了第一個芒果生產試種點,1984年在田東縣林科所啟動芒果品比試驗進行研究觀察。

“秋芒的果實是斜卵圓形的,成熟的果皮為黃色,但是從它的實生後代選育出的桂七芒,果皮成熟後仍是綠色的。”黃國弟說,這是因為芒果的授粉是開放式的,可能是昆蟲授粉時將其他品種的花粉授到秋芒的花上,雜交後產生了變異。變異的果實S形的“身材”引起黃國弟團隊的注意,他們按選育編號定為桂熱芒82號,進行長期選育觀察。

不過,有眼光的不止是科研人員,還有種芒果的農民。1987年,這個品種引起當地果農的關注,他們將品比試驗區桂熱芒82號的枝條剪回去嫁接,幾乎把試驗樹剪成了“禿頭”,無奈之下,科研人員只能在第二年重新進行試驗。

“農民偷偷剪了枝條回去嫁接,但是不知道這個品種叫什麼名字。”黃國弟說,上世紀90年代初,這個品種因為汁多纖維少、甜度較高受到歡迎,但是沒有果農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很多人很好奇,到當地農業部門求證。

“當時,縣農業局的技術員只知道是我們熱作所的品種,就隨口說了句‘可能是桂熱七號’。”黃國弟說,之後,民間就慢慢流傳出桂七芒的稱呼。

直到1998年,在百色舉辦的芒果品評會上,黃國弟才見到“流落民間”的桂熱芒82號,也就是果農口口相傳的桂七芒。

2004年,桂熱芒82號(桂七芒)通過廣西品種登記,並陸續在百色推廣種植,目前種植面積約25萬畝。

然而,由於品牌宣傳滯後,多年來桂七芒一直“保持低調”,僅在當地售賣。最近幾年,隨著百色芒果在國內名聲大振,它才走進高端市場。

桂七芒红遍全国,但名字背后的故事你一定不知道

桂七芒頗受消費者歡迎,它真實的名字叫桂熱芒82號。黃國弟供圖

芒果曾是“稀有物種”

1986年,黃國弟畢業後進入熱作所工作,主要從事芒果種質資源、選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從此和芒果結下一生的緣分。

據他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只是零星種植芒果,沒有形成商品交易規模。1986年,廣西率先在百色右江河谷進行10萬畝芒果商品生產基地立項。隨後,他帶領團隊擔起了品種選育的任務。

在熱作所30多畝的芒果資源種質庫裡,保存著600多份世界各地的芒果種質資源。他們從這些資源中選育出桂熱系列的15個品種(系),其中10個新品種獲得審定,包括桂熱芒82號(桂七芒)和桂熱芒10號。

桂熱芒10號,是該所在1977年從黃象牙芒實生後代中選出的一株優良變異單株,經過在南寧市、百色市和上思縣的區域品比試驗,以及在南寧和百色17年的試種和生產種植觀察,才育成的新品種,頗受消費者歡迎。

據介紹,該所培育的新品種中,有5個被原農業部推薦為主導品種,桂熱芒10號、桂熱芒82號(桂七芒)則成為廣西主栽品種,推廣種植面積30多萬畝。

從豐產到提質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水果生產技術指導總站了解到,2015年起,廣西超過海南成為全國最大的芒果產地,目前年產值29.24億元。其中,百色市是我國最大的芒果生產基地,當地打造的明星品種桂七芒,靠網紅效應帶動了區域產業的發展。

2016年,廣西啟動新一輪9個產業創新團隊,黃國弟擔任廣西芒果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對他而言,芒果選育的道路從未停止,他考慮更多的是品種的超越。

黃國弟說,水果的品種選育與時代發展密切相關:在追求溫飽的年代,芒果選育品種以豐產作為目標;隨著人們對果品的要求提高,追求品質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桂七芒更適合鮮食,芒果果乾的市場空間也很大。”黃國弟說,目前鮮銷芒果屬於供不應求狀態,而我國對於芒果乾的需求也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目前,他的團隊選育的新品種桂熱3號和桂熱4號都通過了品種審定,其中桂熱4號的果肉偏黃,色香味俱全,是製作果漿的加工果,具有比較優秀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