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深處湑水河,小河彎彎向南流,城固縣的母親河

秦嶺深處湑水河,小河彎彎向南流,城固縣的母親河。湑水河古稱左谷水、智鄉水、清水、壻水、聽水,又名湑河、湑水。因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壻鄉川唐公昉(房)昇仙,其婿外出未偕,投入左谷水的神話傳說,故稱婿水;古婿與壻通用,故名壻水;清朝《會典圖》訛為湑水,沿用至今。

秦嶺深處湑水河,小河彎彎向南流,城固縣的母親河

秦嶺深處湑水河,小河彎彎向南流,城固縣的母親河

陝西省西南部,這裡是秦嶺腹地,風光如畫。

她是漢江的支流之一,她是一條名氣不很大,長度也不算長的河流,藏在深山猶如明珠,歷史上對漢中地區農業生產影響巨大,自漢代起就建有五門堰、楊填堰等引水工程。從雄偉峻峭的秦嶺深處奔流而出,給兩岸增添了靈秀之氣;千百年來養育了這裡的人民,特別是她滋潤了城固縣北部的廣袤土地,被稱為城固縣的母親河與生命河。


秦嶺深處湑水河,小河彎彎向南流,城固縣的母親河

湑水河古稱左谷水、智鄉水、清水、壻水、聽水,又名湑河、湑水。因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壻鄉川唐公昉(房)昇仙,其婿外出未偕,投入左谷水的神話傳說,故稱婿水;古婿與壻通用,故名壻水;清朝《會典圖》訛為湑水,沿用至今。《水經注》:有左谷水出漢北,即聓水,聓水歷匈奴城,張良渠,樊噲臺,城固韓信臺,東回南轉又經其城東南入漢水。

湑水源出西安市周至縣厚畛子鎮境內秦嶺南坡的光頭山(一說財神嶺,一說光禿山),大致由北向南,從偏橋子進入太白縣,於皂角灣黑峽子之鐵廠進入洋縣,自石槽河文家壩進入城固縣,在三合鎮陳丁村匯入漢江;河長167.5千米(一說165.5公里,一說178公里),流域面積2307平方千米。有東太白河、海棠河、紅水河、大澗溝、觀音峽、牛尾河、西岔河、坪堵河、清溪河、板凳河等支流。


秦嶺深處湑水河,小河彎彎向南流,城固縣的母親河

洋縣湑水鎮西南以下至河口為下游,為洋縣與城固縣界河;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中下游河段適於引水灌溉,下游有湑惠渠灌溉工程,建有羅家營水庫及電站;有金鳳水電站、金龍水電站、黑匣子水電站、觀音峽水電站、八仙園水電站、黑匣子水庫、觀音峽水庫等水電工程。主要渠堰有楊填堰、百丈堰、五門堰、高堰等;楊填堰和五門堰作為漢中三堰之一,是中國古代漢中灌溉農田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2017年成功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繼鄭國渠後,陝西第二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秦嶺深處湑水河,小河彎彎向南流,城固縣的母親河

湑水自石槽河鄉文家壩進入城固縣。流經石槽河、盤龍、磚溪、桃源、小河口、雙溪、水磑、桔園、許家廟、原公、呂家村、寶山、五郎廟等地和縣城。湑水河城固縣段長100公里,流域面積2340.2平方公里,其中昇仙谷口以上面積2143平方公里。

湑水鎮在陝西省洋縣西南部,素有洋縣西大門之譽,以湑水河而得名。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馬家村,1949年設湑水鄉,1961年改設公社,1984年設鄉。1996年與五間鄉合併設湑水鎮。2011年湑水鎮併入謝村鎮管轄。主產稻、小麥、玉米,盛產蠶繭、甘蔗、烤煙、大蒜,特產黑米。108國道經此,有陽安鐵路過境,設有洋縣火車站。古蹟有良馬寺大殿(覺皇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