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PART 1 │ 壹

2006年9月的某天,外婆来家里看望即将启程赴外地读大学的我。看到已经打包整理好的行李,她忽然想起了些什么,问我:“你是去哪里读大学?”

“合肥”。

“合肥在哪里?”她又问。

“在安徽”,我说。

“安徽?那不是很远很远,干嘛浙江不呆,跑到北方去?那地方穷得一塌糊涂,你呆不惯的。”

外婆一生,前半辈子生活在杭州,后半辈子定居在嘉兴。在她们那代浙江人的脑海里,安徽的形象大致就两个字:穷和远。许多地理不太好的人,甚至还会以为安徽在北方,殊不知它其实就在浙江边上。

几天后,我踏上了去合肥的火车。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那时候还没有高铁,从嘉兴到合肥的路线,也走得很妖。起初经上海,走沪宁线,一直达南京。这一段没的说。但过了南京后,火车没有继续西行,而是改为北上,绕道蚌埠后,再南下合肥。

好在火车上结识了几位同去合肥念大学的老乡,彼此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这11个小时的路程有多漫长。

等到火车进入合肥地界,来到包公故里肥东县,窗外的景象让整节车厢的气氛都凝固了,有两个女生差点没哭出来:“妈呀,这就是安徽省会底下的县城吗?这破烂样,比我们浙江的乡镇还不如!”

那一年,合肥GDP1073亿,而嘉兴则是1343亿,比前者还多270亿。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而合肥留给我们的这个糟糕的第一印象,导致尽管那时西南政务区翡翠湖旁边还有一两千的房子,但似乎没有一个人想在合肥置业的。大家都盼着早点毕业,然后撒腿走人。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但三十年风水轮流转,那时候的我们,谁都不会想到,有天合肥的房价会窜上2万+、3万+、甚至4万+;更想不到的是,2019年10月15日,在芜湖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上,随着黄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等7个城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整个安徽都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范畴。

外婆,安徽不远啊,现在也是长三角的“自噶宁”了。

PART 2 │ 贰

安徽全员入“长”,有人兴奋,有人不屑,“哼,阜阳六安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同我们长三角有半毛钱关系?”

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关键得看你怎么定义长三角?

“三土城市笔记”的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曾在文章中反复强调过,长三角不管它怎么扩容,核心还是最初那15城(上海+江苏沿江8市+浙江环杭州湾6市)。做个比较,这15城之于长三角,就像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这9市之于珠三角。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所不同的是,珠三角都市群因为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平原范围仅局限于珠江口两岸这片狭小的区域),所以珠三角9市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自打2008年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来后,就一直没有扩容。别说湖南、广西等临近省份了,就连广东省内的粤东西北地区也没有吸纳进来。

但长三角沿江上溯,尽是平原,这也决定了,长三角不可能完全走珠三角那种紧凑型都市群的一体化路径,扩容在所难免。

当然,长三角再怎么扩,核心还是那15城。其他的,别说蚌埠、淮北、宿州这些个皖北中原区的城市,即便是淮安、连云港、温州、衢州这些江浙两省的城市,由于空间距离的原因,也是不可能真正融入长三角的。

在某种意义上,41市的“长三角”,已经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了,而是泛长三角。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这有点类似于由广东与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以及香港、澳门“9+2”共同组成的泛珠三角。其未来命运想必也和后者差别不大。从2004年开始,泛珠大会几乎每年都要开一次,诸如《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也没少签,但因为其范围实在太大了——涵盖面积199.45万平方公里,人口4.46亿,协调难度大得惊人,这么多年“合作”下来,真正的成效也就那样。

泛长三角的未来,恐怕也是这么个情况。

PART 3 │ 叁

既然如此,安徽那些跟长三角八竿子打不着的边缘城市,为啥还要削尖脑袋挤进来?这是因为,跟江浙沪比起来,安徽这个外来户其实才是过去十来年长三角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

“三土城市笔记”之前分析过安徽和江西这两个省,如何从难兄难弟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发展轨迹。在我看来,相比江西老表,安徽关键是做对了两件事,一件是埋头做大省会合肥,另一件是全力融入长三角。

曾几何时,安徽也和江西一样,在发展战略上摇摆不定。后者今天想融入珠三角,明天又想接轨长三角;前者则一会儿想延续“优先发展皖北”的旧有方针,一会又希望改弦更张实现皖南率先崛起。直到那位后来担任北京一把手的郭领导一锤定音,提出“东向战略”,确立了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思路,安徽才总算摸对了经济起飞的法门。

往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但话说回来,即便到今天,安徽本质上还是个中部省份。当然,安徽也有其区位上的特殊性。比如滁州、马鞍山等几个环宁城市,一头扎进“徽京”的怀抱,共建南京都市圈,也是明智的选择。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但是,一来,在安徽省级层面,囿于自身的经济实力,现阶段仍需执行强省会战略,没必要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那些边角料城市上;二来,南京和杭州、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一样,还处在资源集聚的阶段,还无法像深圳、上海那样释放过剩资源,实现外溢。

因此短期内,滁州、马鞍山等南京都市圈的配角城市,能从核心城市获取的资源有限。作为投资者,千万别被各种花里胡哨概念迷惑,始终牢记:整个安徽,只有合肥的房产值得投资。

至于说实质性的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仍将局限在核心15城的范围内进行,跟安徽关系不大。

果然,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的10天后,也就是10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又过了一周,11月1日,示范区正式揭牌。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PART 4 │ 肆

今年5月,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要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而此番获批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则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地方案。

它意味着,横跨江浙沪,涵盖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即将进入快车道。其中,包括金泽、朱家角、黎里、西塘、姚庄5镇,面积66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是核心看点。

毫无疑问,相比安徽那些名义上加入长三角的边缘城市,示范区的一体化工作才是实打实的。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披露,示范区将创新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制度,包括统一规划管理,统筹土地管理,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制度,创新财税分享机制,协同公共服务政策等。

这些体制机制如果都能理顺,那么未来在示范区范围内,除了高考这一点外,江浙沪户口的含金量差别就不大了,嘉善的朋友也就没必要哭着喊着希望划到上海去了。

毕竟,区划及户口问题的本质,是资源的分配不均。而一体化要着力实现的,恰恰是资源的自由流动,和由此带来的人均占有量的均等化(注意,我说的是人均,而不是总量)。

但对于房产投资者来说,那就要谨慎了。且不说,现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基本上都已冻结房产交易或严格限购了,即便将来适度放开后,十年内也是不值得入场的。这一点,在年初首次评论示范区的文章《投资这片长三角“未来之星”,目前还为时尚早》中,三土就曾举张江长三角的例子说明过。

大意就是,现在入场抄底为时过早,容易造成资金站岗,从而拉低年化回报率。

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杭州与海宁之间的所谓“杭海一体化”。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PART 5 │ 伍

前两天,有同事在公司群扔了一篇文章,并附带上一个坏笑的表情,和一句“三土之前还说过海宁绝不可能划入杭州,这下打脸了吧”的话。

同事嘲讽的,是我之前写过的一篇《致地图炮:你的家乡永远不可能被划入沪宁杭》,而她扔来的是一则有点标题党的新闻《重磅!海宁“3分之1土地”划入钱塘新区战略规划范围!》。

我仔细看了全文,说的是:10月23日,杭州钱塘新区与海宁市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同意海宁“杭海新区”纳入钱塘新区战略规划范围。说白了,就是两个新区以后要对接规划、协同发展。这在长三角核心城市间,其实已经不鲜见了。

安徽入“长”、一体化示范区接踵而至,长三角房产又要大涨一波?

且不说上面提到的青吴嘉示范区,“统一”的领域明显更多。就一体化的层级来说,杭海这种省内城市间的战略合作,其意义也远不能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跨省市、一体化发展实践区”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相比。

更重要的是,杭海新区纳入钱塘新区战略规划范围这事,跟行政区划调整,海宁划入杭州,完全是两码事。我那位幸灾乐祸的同事,属于典型的审题不清。这种情况放在高考,是要扣分的,难怪她当年没上一本,哈哈哈哈哈。

当然,对于杭海新区的前景,我还是看好的。这一点,在讲述城市的“自然边界”和“行政边界”的相关文章中,三土曾详细地写过。大致意思就是,海宁西部(那时候还没有杭海新区的概念)因为地处杭州二绕以内,是杭州城市事实上的一部分,其发展前景会优于临安、建德这些归属杭州管辖,但其实是一个个独立小城市的区县。

但对于房产投资者来说,选择区域时,既要考虑城市的自然边界,也要考虑城市的行政边界,只有这两个边界重合的区域内,才值得下注。就这一点而言,炒作海宁邻杭概念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更多长三角区域城市分析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三土城市笔记”或“三土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