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APP在评论区都不支持图片格式的评论内容,是不够刚需还是过于低频?

用户64324579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大多数App评论区不支持图片格式的评论内容,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其实首先也不是刚需,再就是确实是低频。

  • 首先来看看那些比较知名的互联网产品是支持图片格式评论的

相信这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并不算陌生,拥有数亿用户的最大的互联网媒体---微博就支持图片评论,以及数码行业的数字尾巴、有趣的app最右,这些产品都支持图片评论。

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微博为什么支持图片格式评论,其实很简单,微博的定位是社会化的媒体平台,其实本质上是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媒体,媒体属性强,经常出现的类似于明星爆料、实事报道之类的,图片评论对于纠正不实新闻,对于对某些热点事件的补充跟踪都有很大的好处。

  • 从用户体验上来说不是刚需,也是低频功能

评论跟朋友圈不一样,朋友圈的功能本身是以分享图片为主,而评论不一样,更多的是对看到的内容进行回复,所以从本质上说朋友圈是发起话题,如果配图能更好的阐明自己的想法,但评论则不必要。

就算是朋友圈,也有不少纯文字的动态,很多人经常都发纯文字的动态。

  • 手机上展示空间不足够大,图片越多,可用展示区间越小

手机和电脑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评论尺寸,所以在用户体验上,手机上的展示空间显得更加寸土寸金,如果评论也展示很多图片的话,那么本来就显得紧张的展示区域会有相当一部分区域被浪费掉,要知道评论的核心还是评论,更多的展示区间意味着可以显示更多用户的评论,可以显示足够多的信息内容。

  • 图片评论导致服务器成本增加,评论区则会进一步增大

在一点是从运营成本来说,一方面对于产品运营的角度来说,图片的增多无疑加大了服务器成本,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其实更多的图片,加大了用户的流量成本,尤其是在用户使用移动网络的时候,成本加大,并且如果网络状况不是特别好的时候,图片加载会变慢,这样用户行为产生相应的请求的时候会影响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运营成本也会变得很大,图片的审核难度比纯文字难度更大,解决了关键词,还要来解决图片的问题,将会变得非常麻烦。

  • 表情包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图片的需求更小

其实对于大部分评论来说,评论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回答,回答的根本应该注重回答本身,而不是寻找一张图片来解释,但是却有可能引起新的问题。

表情包的出现,能解决绝大部分需要用到图片解决的问题,那么相对于图片,表情包需要更少的流量,但是能解决问题,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产品都会选择这种方式。

所以其实是一个产品抉择+运营抉择,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用户选择的问题,最终产品成型,无非考虑几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成本如何、用户喜欢吗、这么做值不值得等等。


EmacserVimer


大多APP在评论区都不支持图片格式的评论内容,我觉得既有刚需不够的因素也有过于低频的原因。

以前在微信朋友圈经常会看到留言,疑问为什么不开通图片评论功能,其实观察下这些有需求的群体不难发现,以90后的年轻群体居多,在年轻的群体里,这个需求确实是比较大的,但是他们的需求量还远远达不到让开发者专门设计开发图片评论的地步。

从刚需这一块,我们发现了使用群体是偏年轻的,那么再进一步看看,他们的图片评论内容以什么为主呢?这时就要参考一下开了图片评论的APP——微博了。在所有开了会员,可以进行图片评论的用户留言那里转一圈,发现图片内容排名第一的是表情包,其次才是一些文字信息。

图片内容以表情包为主,那么低频的主要原因也就找到了。因为评论时使用表情包习惯的群体是较少数的,即使有使用表情包习惯的,也不会达到逢评论必带表情包的高频次,因此从这些使用者的使用频次所占的评论总量上来看,是非常少的。

此外,不得不考虑我国的网络环境,我国的网络监管审核如今还是比较严格的,删帖删博热搜管理等等,大家都很了解,所以如果图片评论开启的话,对于内容审核的难度也可以想象,从现在一些和明星八卦相关的微博,就能看出,一些原本已经删掉的内容,会在评论区以图片形式出现,这些还只是娱乐信息还好,如果是一些网络命令禁止的涉及色情、暴力、违法内容的呢?

所以,如今很少APP开发图片评论内容来看,既有刚需不够喝使用低频的原因,同时也要考虑国家法律政策监管这一块。


金错刀


1,表情包已经满足用户的图片表达需求

用户发图片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借助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表情包则可以更为精准的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普通用户并不需要再去繁琐的通过图片来表达自己情绪。


2,相比表情包,用户发送图片的成本过高


如果我们观察微信聊天就会发现,发表情包的用户是大多数,而发图片的用户是少数。


原因在于表情包可以很好的打包用户的需求,而图片需要用户自己收集,表情包只需要选择后发送,但是图片却需要更繁琐


表情包发送:点击表情->直接发送

图片发送:选择图片->在手机系统中查找图片->确定选择->点击发送->发送


3,平台更需要引导用户发文字信息,来收集数据反馈,做好运营工作,做好广告推荐


对于平台来说,如果单纯获得图片评论、或者表情包评论,意义相比于文字评论并不大。


对于现在讲究大数据运营的公司来说,文字信息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图片,因此越多的文字内容,越有利于其做好运营工作,以及广告推送,以及用户社区引导等等。


因此,平台自然更喜欢用户来文字。


首席发言者


先抛转。

淘宝、京东、小米商城等电商平台以及美团等外卖平台的app支持图片评论,而且图片评论受到电商平台的鼓励,核心在于这种配图评论更直观,能够促进商品交易。

淘宝的买家秀和卖家秀甚至成为经久不衰的段子,经常在生活中被用来调侃,俨然成了一种文化。

但除此之外,大多数app不支持图片评论。即使是微博,图片评论也仅限于会员,普通用户没有这个权限。其实有些情况下,图片的表现力比文字更强,但是为何很多社交、视频等app并没有图片评论的功能?我从三方面来阐述,用户、内容、app运营者。

如果真的有了图片评论,会造成什么后果?

内容:既然作为主体内容,那么内容必然作为核心而存在,评论仅作为一项附属功能。评论中图片过多,不仅会造成整体内容的臃肿,还会喧宾夺主。本来是要引导用户看内容,结果用户滑到评论区,评论有时甚至比内容更精彩,用户被带偏了。本应是推广内容,现在图片评论反而更精彩,达不到内容的初衷。

用户:评论区存在大量图片,首先加载图片需要耗费很多流量,如果一个帖子下面很多图片,用户一不小心便耗费很多流量;而且大量图片与内容无关,出现很多重复无用的图,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

APP运营:云服务存储价格很高,本来APP运营者只需要购买一定的云存储量就可以,但是评论区带图片会使得所需云存储量激增,企业所支付的云服务费用攀升,增加企业负担;而且经过机器学习,基本能够识别文字评论包含的不良信息,但是若使用图片,机器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去识别不良信息,不仅增加运营人员负担,提高运营成本,还会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得不偿失。

KANO模型将顾客需求定义为三种,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魅力型需求。图片评论便属于魅力型需求,即使不提供这种需求,用户也不会不满意。

既然当前需求已经满足,何必多此一举,做出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哪?

欢迎留言讨论~


科技纵横论


就这个问题咱们谈谈,为什么用户需要评论内容支持图片。

在评论中增加图片,本身来讲是为了让用户评论时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心情。

但本身评论加图的行为是一个比较低频的行为,这就需要考虑这个需求的成本和所能达到的效果。

效果(体验)=支持图片评论体验-不支持图片评论体验≈0(非重要低频功能感觉没太大luan用)

成本:所有评论的图片都需要上传到云空间储存,且用户的每一次加载都需要消耗云空间流量。目前来讲阿里云等等的云空间价格已经贵飞了!

退一万步来讲,图片评论这个功能使用频率没有那么低,也还是会有很多APP不做,因为一旦评论区多图多内容的话,就有喧宾夺主的效果,导致原来的正文关注度就没有那么高了,这样的话就与很多APP的原本内容结构相违背。

而且,需求排期每天那么满,这种需求会一直沉底下去。。。


元素pm


不知道评论现在都需要审核的吗?文字评论系统审核起来简单高效多了。如果评论里允许放图片,这系统审核起来难度就上去了,怎么也得让系统先识别图片上的文字,虽然识别从技术上来说是不成问题,但这开发成本就上去了。而且,万一识别有误,将不该放出去的内容给放出去了,那就是给自己公司找麻烦了,严重的怕是得吃不了兜着走。

此外,图片资源会很消耗服务器资源,空间带宽都会占用,有时候还得做图片防盗措施,这种资源消耗远比纯文字来得多,这又得增加成本了,实在是没必要。

所以,即便不从产品角度考虑,只从监管层面以及开发成本上来说,评论也是没必要支持图片的。



NB下载


目前常见的APP评论区能支持图片格式评论的在我印象中只有微博,微博会员可以带图进行评论。其他的APP大部分是不支持图片格式的评论内容的,网上也有一些声音,呼吁某些APP开发带图评论的功能,但至今有此功能的APP还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众多APP都不开发图片评论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内容审核困难

现在的APP为了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对内容审核的标准越来越高,如果评论都是文字形式,那么系统就能在第一时间判断内容的属性,如果发现不良内容,也能及时处理。而图片形式的评论就给内容审核增加了难度,虽然现在的算法也能识别图片里的文字和图案,但需要的时间相对会长一些,很多低俗的图片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被屏蔽掉,这造成了一定的监管隐患。就如微博,我们经常能在评论里看见各种图片形式的黄图、推销图、粗口图,而评论发送的时间至少都在几个小时以前,说明中国第一公开社交平台微博还无法实现对图片的第一时间自动处理,更何况其他软件呢?


平台成本过高

平台上发布的所有内容都会自动上传到平台的云空间进行储存,这些服务器和带宽资源都是平台花钱买的,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每月开支的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用在服务器维护和带宽上。本来发布正常内容,带图片无可厚非,但如果评论也开通图片功能,就相当于起码要多好几倍的空间来储存这些内容。比如微博上一个大V发了一条动态,底下有一万人评论,如果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发布图片评论,那就会多出3000多张图片需要储存,加上评论发布的心理门槛比发布正常动态要低,所以这些图片评论会占用平台多倍的云空间,对于平台来说,成本实在过高了。


用户体验差

发布图片评论有时候能更好的表达用户的心情,但查看图片很多时候会降低其他用户的体验。查看图片有两种方式,要么像微博一样,在评论中设置“查看图片”按钮,但这样会增加其他用户的操作步骤;要么直接显示图片,但如果大部分人都刷图,很多用户看评论时会看到一连串无意义的图片,浪费时间和流量。


只有部分用户需要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功能并不是一个刚需,大部分人还是习惯于文字评论,所以从整体看,很多APP官方综合衡量后,还是不开放图片评论功能。微博采用会员开通图片评论功能还是比较合理的,一方面,会员的充值费可以覆盖平台支付图片评论所带来的更多带宽费;另一方面,会员费是一个门槛,也大大减少了可以带图评论的用户,既减轻了审核负担,又不至于评论刷图太严重。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关注一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