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倒台,为何嘉庆还是没有吃饱

在乾隆元年,清朝国库存银约六千万两,但到了嘉庆三年,国库只剩下一千九百万两存银。因此在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刚刚病逝,嘉庆就迫不及待地对和珅下手,他先是颁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然后将和珅抄家,最后收获白银八亿两。

和珅倒台,为何嘉庆还是没有吃饱

乾隆

原本在嘉庆看来,打倒了和珅,是为国家除掉了一个蛀虫,以后国家的收入肯定会越来越多。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清朝的国库还是没有留住银子,而且国内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严重。估计嘉庆皇帝也很郁闷,他这个人生活节俭,而且还算是比较勤政,也没有宠信奸佞小人,但是国家的经济状况反而一天不如一天。

在我看来,嘉庆没别的毛病,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平庸。他不是有作为的皇帝,顶多也就是一个守成之君,他根本没有解决清朝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也导致清朝的国库留不住银子。

巨额的军费开支

在嘉庆时期,爆发了多次内乱,这也致使朝廷不得不派兵镇压,同时也耗费了巨额的白银。但这也只是清朝军费开支的一部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清朝用于日常养兵的费用。

清朝的军队包括八旗和绿营两部分,这些人每月都需要发放饷银。

八旗兵包括亲军、骁骑、前锋、护军、步军。其中步军的军饷最低,每月只有一两五钱饷银,每年支米二十四斛。其余四类兵种每月的饷银是五两,每年支米四十八斛。在嘉庆十七年,朝廷统计国库开支,只是京城地区的八旗兵就有二十七万人,以平均每人三两饷银计算,每年需要九百七十二万两白银,再加上每年发放的粮食和各类赏赐,八旗的军费开支至少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

绿营兵包括战兵、守兵和马兵,他们的饷银相同,每人每月都是一两五钱。嘉庆时期的绿营兵数量约为六十六万人,也就是说绿营每月的军饷约为一百万两白银,每年需要发放一千两百万两白银。

可惜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堪忧,朝廷根本无法用他们打仗。因此嘉庆皇帝下令从民间招募乡勇和团练,用于镇压各地爆发的叛乱,这些人在打完仗后就会被解散。而且朝廷不给他们发放饷银,只有阵亡抚恤金。除此之外,朝廷会给乡勇发放一些口粮,团练的军粮只能由民间筹措。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嘉庆十七年的国库收入约为4013万两白银,其中兵部支出的军费就有2600万两白银。庞大的军费开支导致国库每年都入不敷出,为此嘉庆皇帝不得不下令裁军,但也只是减少了一万六千多人,为朝廷节省了五十多万两白银。

嘉庆时期内乱不断,为了剿匪几乎榨干了国库所有的白银。根据《清史稿》记载,在嘉庆时期,朝廷为了镇压"白莲教"耗费白银二亿两,镇压"红苗"仅湖南一省就耗费了白银一千零九十万两,镇压"洋匪"仅广东一省就消耗了白银三百万两。

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嘉庆皇帝也颇为无奈,幸亏还有和珅留下的财产,支撑着军队打完了这几场仗。

和珅倒台,为何嘉庆还是没有吃饱

八旗

贪腐严重的漕运

在清朝时期,朝廷从各地征收上来的粮食都要通过运河输送到京城和其他地区。这些粮食由地方州县负责征收,如此一来,这些地方官员就会通过"漕粮浮收"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而且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只不过各地官员"浮收"的数量不同。

粮食运送到船上后,需要"旗丁"负责运输,这些人没有土地,平时的工作就是负责运输漕粮,因此他们会向各州县官员额外索要运费,这也导致地方官员又将这笔费用加到百姓身上。

在漕粮的运输过程中,最长需要耗费七个月的时间,最短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出现漕粮发霉,或者被人私卖的情况。那些负责运输的"旗丁",私卖了漕粮,为了填补亏空,他们会在剩余的漕粮中掺杂沙土。这种情况从明朝时期就有,到了嘉庆时期更为严重,有时候一次运输能损失接近一半的漕粮。

在漕粮运输到京城地区后,负责验收的官员会检查漕粮的质量状况,如此一来,他们就会趁机勒索,一般一艘船需要给验收官员至少八十两白银的好处费。

通坝经纪各役俱勒索使费,约计每船用银八十两至一百二三十两不等;至仓场侍郎下帮验米,舍人丁、轿夫等,每帮约用制钱二百四十钱,坐粮厅减半。如不满所欲,即挑斥米色多量斛面,任意抛洒。

在嘉庆时期,运送漕粮的人数进一步增加,至少有四五万人,大约是乾隆时期的两倍多。人数增加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漕粮的运输,但也导致"漕粮浮收"现象更为严重,如此一来,百姓需要缴纳更多的粮食,这也让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而且这一时期黄河河道缺乏治理,在康熙和雍正时期,朝廷每年都会拨款六十万两白银用于疏通河道。但到了嘉庆时期,清朝的官场日益腐败,朝廷每年下拨一百六十万两白银用于治理黄河,却还是无法达到康熙时期的效果。

在整个嘉庆时期,黄河决口三十余次。从嘉庆十年到十五年,朝廷用于治理黄河的费用高达四千一百万两白银。耗费了巨额白银,朝廷主持的治河工程却没有一点效果,这让嘉庆皇帝极为震怒,因此下令彻查此事。

近年以来,南河巨工林立,费用甚繁,统计各项银数不下四千余万,而每年抢修各工,甫经动项兴修,一遇大汛,即有坍塌淤垫之事。甚至上年堰峪砖石各工,竟塌四千余丈之多,恐承办工员不免有偷减浮冒情弊,是以特派托津、初彭龄前往彻查。

清朝的漕运体系完全依靠河道的正常通行,但因为河道工作的腐败问题,致使漕运工作也出现了周转困难的现象。自此以后,漕粮的征收数量开始逐年减少,甚至还导致京城地区的粮食出现短缺。如此一来,嘉庆皇帝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金去治理河道,但官员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朝廷发放的白银几乎全部落入了这些人的口袋,这也致使漕运工作始终无法正常运转。

和珅倒台,为何嘉庆还是没有吃饱

漕运

钱粮亏空问题严重

清朝的钱粮亏空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官员的贪腐,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的赋税无法足量归入国库,因此造成亏空。在嘉庆皇帝处理了和珅之后,钱粮亏空问题有所缓解,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嘉庆时期,全国约为三亿人,但此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而且还爆发了多次战乱,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们已经无力承担日益增加的赋税,这导致每年征收的赋税都不能足额上缴国库。尤其是地方各级官员还在不断的贪污国家资产,甚至还把自己侵吞的数额划入百姓亏空的账目中。如此一来,贪污问题不断发生,朝廷很难扭转亏空的局面。

在嘉庆五年,朝廷下令清查各地亏欠的钱粮数额,结果发现已经有两千多万两白银的亏空。嘉庆皇帝心中也很郁闷,他感觉乾隆皇帝给他留了一个烂摊子,他原本想要彻查此事,却因为朝廷正忙于镇压白莲教起义,不得不暂时搁置此事。等到朝廷终于有了一些空闲,嘉庆皇帝也下令彻查此事,可是却毫无结果。因为从乾隆三十年开始,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亏空,此后逐年增加,再加上各地官员相互勾结,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最后导致朝廷整顿亏空的政策成为了一纸空文。

此后,各地的钱粮亏空问题有所缓解。到了嘉庆十三年,各地亏空的钱粮约为一千五百万两。但情况很快又发生了变化,各地亏空的钱粮数额开始急剧增加。到了嘉庆十七年,各地的钱粮亏空数额约为一千九百万两。到了嘉庆二十四年,各地的钱粮亏空数额已经变成两千五百万两。

面对巨额的钱粮亏空,嘉庆皇帝也无可奈何,最后只能下令免除地方亏欠的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嘉庆皇帝虽然一直想要解决亏空问题,却没有制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也没有遏制官场的贪腐之风,自然无法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在嘉庆时期,每年都会有至少四千箱鸦片流入中国,嘉庆皇帝多次下旨禁止走私鸦片,但却并未改变这一现状,鸦片走私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导致每年约有一百三十万两白银流出中国。

和珅倒台,为何嘉庆还是没有吃饱

嘉庆

嘉庆皇帝打到了一个和珅,也不过是打死了一只比较肥硕的蛀虫,根本没有扭转清朝走向衰败的局面,他能做的也只是维持现状,然后给道光皇帝留了两千七百万两白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