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春秋戰國的周天子該如何才能振作起來,用什麼方法才能恢復到西周那種雄風? ?

心無止境ghyo


春秋戰國時期,禮壞樂崩,實際上西周立國時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西周末年,周幽王因寵愛褒姒而弄的天怒人怨,為了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甚至不惜“烽火戲諸侯”,這也為後來犬戎攻破西周的都城鎬京而諸侯來不及救援埋下了隱患。

鎬京被犬戎攻破,府庫被掠奪一空,城池被付之一炬。一方面周王室的實力受到了削弱,另一方面也讓一向安分守己的各諸侯國看到了周王室的虛弱,中央威信掃地。最終,平王東遷,定都洛邑,史稱東周。

東周又分別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在西周時期,因為周王室強大的國力和控制力,各諸侯大多安分守己,王國之間偶爾有些摩擦,但是大體還能保持均勢。春秋時期,隨著王室力量的減弱,一些大的諸侯國開始不那麼安分起來。期間,再加上週圍戎狄蠻夷對華夏大地的襲擾,王國已遠不如西周時那樣安定。而以“井田制”為核心的經濟秩序也受到了極大的干擾。

春秋時期,幾個大國逐漸崛起,並先後以“尊王攘夷”等口號,先後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其中以齊桓公和晉文公為主要代表,他們可以號令天下,組織盟會,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這樣,從某種意義上,周天子承認了這些邦國的霸主地位。除了齊桓公和晉文公外,先後還有楚莊王、宋襄公、秦穆公等先後加入了爭霸的行列。

當然,春秋時期,國和國之間還是以臣服和勢力範圍為主,兼併戰爭少有發生。儘管爆發過晉楚城濮之戰這樣的大戰,也不死纏爛打,打仗的目的,也是承認霸主地位,大體上還維護了各國之間的均勢。

春秋末期,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為分水嶺,歷史正式進入戰國時代。三家分晉是韓、趙、魏三國肢解了最為龐大的晉國並獲得了周天子的承認;田氏代齊,是具備悠久歷史的姜氏齊國最終被田氏家族取代並獲得了周天子的承認。至此,周王室的地位可謂一落千丈,慢慢退化成一個“打醬油”的角色。所謂的“分封制”、“宗法制”也逐漸名存實亡。

釐清了這些,我們就能夠了解周王室由盛轉衰的來龍去脈,也就能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

一、周王室要善於用“平衡之術”來牽制幾個大國,讓“七雄”相爭而坐收漁利;

二、周王室要聯絡天下一息尚存的幾十個小邦國,組成一支自己的“邦聯聯軍”;

三、周王室要打“血緣”牌,這樣就容易籠括同為姬姓的燕國;

四、周王室要打“面子”牌,這樣就能爭取被中原各國排擠的“蠻夷”楚國;

五、周王室在東周時期,分封了最大的一個諸侯國,那就是秦國,周王室甚至將自己的發祥之地“鳳鳴岐山”都封給了秦國;尤其在戰國初期,秦周同源,關係一直非常融洽

.......

總之,周王室並非一點“逆襲”的可能性都沒有;怎奈紅塵囂囂,生產力的發展,鐵器的大量使用,破壞了“井田制”,歷史的車輪還是會滾滾向前……


嘚吧一下


要想重振雄風關鍵要知道春秋戰國最重要二樣東西-土地和人口,那麼要怎麼才能很快擁有這兩樣呢?只有對內改革,對外爭霸。

在政治上以法家治國,嚴刑峻法,廢分封,重人識人。

經濟上重農商,鼓勵農耕,吸引流民。鹽鐵國有。

軍事上論軍功,改革軍制,編練新軍,重騎射。

在外交上,團結姬姓諸侯國,打擊異姓諸侯,遠交近攻。

在民族問題上,打擊戎狄、匈奴。收其部眾,設官吏,編練傭軍,打擊當時稱為戎蠻秦、楚、巴、蜀諸侯國,以夷制夷。以武力為主,迫使其臣服。

對中原諸侯,小國滅其國,土地收回中央,設官駐軍。

對向晉、齊、吳、燕等大國,恩威並施,像漢初時期,中央派官員到諸侯國,成了國相,監管諸侯。質人質於國都洛邑。實行推恩令封眾弱國。

如果是在週考王與子周威烈王兩代(在位公元前441一公元前402年),也就是春秋轉向戰國的時期,晉被三家瓜分,齊國被田氏撐控,秦國更默默無聞西陲小國,吳國已滅亡,越楚爭奪淮水地區。因此在這40年間改革的話,十年休養,十年積蓄,十年攻伐,最起碼可以滅三晉和燕,攻取關中逐秦於隴西,滅臨淄收其地,逐田氏於海上。聯越抗楚則可收復漢水一淮水以北之地。然後設計離間越楚,作收漁利,則霸業可成,王道長久。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哈欠][哈欠][微笑][微笑]夠具體夠詳細了,請點個贊😂







小苦洋洋


1.實施分封制,在保證周王是強大的條件下,將親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以拱衛王室。這其中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

2.實施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的宗法制度,確立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與分封制相結合,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以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3.制定禮樂制度,把周禮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和生活準則。


你瞅啥瞅啥啊


首先,要有自信心。自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身死國亡之後,東周的各代天子的自信心逐漸下降,消失殆盡。惟有年輕的周桓王初生牛犢不怕虎,親率蔡、衛、陳三國軍隊征討鄭莊公。但因陳、蔡、衛三國士兵本來就不想為周天王打仗,最後導致周桓王中箭退場而使周王朝威風掃地。但歷代國君不能缺乏自信,缺失信仰,及到周威烈王時,自信心更是缺失,前403年三家分晉時,分封韓、趙、魏三家為侯國,使他們有了所謂的名分,周天子只能安逸的等待遲早要到的覆滅。所以恢復國運首先要有自信心。

其次,要有自己強大的軍隊及絕對的統治權。“槍桿子裡出政權”,周朝建立之初,分封后裔及大臣為諸侯戍守各分地,有利於國土的統治。但隨著歷史的更迭及對封地的控制權的缺失,中央的權力逐漸弱化,各諸侯國以武力相較長,不斷上演大魚吃小魚的吞併遊戲而忽略了周王朝的存在。所以要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天子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第三,要有能人志士進行輔佐。春秋戰國,不乏能人異士周遊於各諸侯國之間,尤其春秋五霸以及戰國七雄列強中,門客賢臣諸如四君子絡繹不絕,而周天子的旁邊卻門可羅雀,鮮有問津,這也與周朝建立之初武王的能臣武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要有左膀右臂來恢復治理朝政的能力。

再有,加強後宮的管理以及接班人的培養。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歷朝歷代存在有好多鮮明的例子佐證後宮敗壞朝綱,各兄弟之間為爭奪王位而互相殘殺或者無能兒上位的情形。要興國成康之治比較難,要誤國諸如商紂、周幽很容易。

當然,春秋戰國中的周天子想振作起來,恢復到西周那種雄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人能所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規律難以撼動。


清清之舟


禮樂崩,大勢去,手中無兵將,腳下無國土,口袋空空,仰諸侯鼻息存,有不世之才,亦難力挽狂瀾。


風正輕搖雨自飄


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周天子權力大不如前。主要是由於各路諸侯並起,周王室加上週幽王的烽火戲諸侯,使得諸侯不在以周天子為尊。這時周天子如果想回到巔峰,是極為困難的,屬於違背歷史潮流,因為分封制已經不能滿足有效的統治了。

周天子無論做什麼都已經無法挽回敗局了。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一點。春秋時期,周王室出過不少聰明的君主,然而他們沒有強大的軍隊,只能出些陰謀詭計來左右逢源,保住他們的地位。大權已經落到各路諸侯手上了,後來各路混戰,最後秦國採用郡縣制等加強中央集權,而這一制度也為後世效仿。


趣史夜話


參考古代西方及中東的大帝國,奴隸制國家的強大就是不斷侵略,不停掠奪其它國家的資源和人力才得以維持。一旦停止或被迫停止,帝國就崩潰。所謂的被迫可能是外部,即打敗仗,可能來自內部,正是東周後期所碰見的。分封的諸候國過於獨立,其實力越來越強大,心裡面漸漸瞧不起周王室,只要有人帶頭,如各路霸主,那下面的魚蝦蟹也跟著蠢蠢欲動。要想拯救這情況,只需做好兩件事,一,中央集權制,二,帶領小弟弟們東南西北去侵略,不要老自己打自己。但歷史沒有如果,根據蝴蝶效應,假如是這樣,壽始皇不存在,我們也消失了。


海火子


暗中積蓄力量,暗中擴大封地,修改國內法律,保護本國利益,暗中推動周邊各國進行較量,自己坐收漁翁之利,等待與最後的勝利者角逐天下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